大数据背景下数据可追踪性应用分析与方法研究

来源 :密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si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据环境下海量数据频繁的交互共享,随之带来的数据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如非法用户对数据的窃取、合法用户对数据的越权使用和非法泄露散播等.目前对于数据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方面,即通过不断地叠加安全防护设备,并利用加密、签名和完整性验证等多种密码学安全技术,控制权限,最大程度抵抗对数据的非法获取、使用和传播等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因环境、人为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数据泄露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针对数据泄露之后的数据可追踪性问题的研究却较少.数据可追踪性是指当捕获到被泄露给第三方的数据后,通过分析非法数据的相关特性,追查到源头和相关责任人.本文尝试对三种传统技术:数据溯源技术、数字指纹技术和叛徒追踪技术在解决数据可追踪性方面的相关特性和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它们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数据可追踪性的可行性、应用状态、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融资问题成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完善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商业价值互换,已成为民营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本文探讨
星状病毒属于星状病毒科,为无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导致动物腹泻的主要致病病原之一。禽类感染星状病毒可以引发家禽肠炎死亡综合征、发育不良综合征、内脏痛风综合征以
信仰建筑空间即人们进行信仰活动的建筑空间,在中国古代城市空间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平遥古城中有丰富的信仰建筑,对其类型与规模进行研究有利于保护平遥信仰建筑空间与信
水稻连免高桩(又称水稻连续免耕高桩)抛秧栽培技术是一项水稻栽培新技术,被称为水稻栽培的一次革命,具有省工、省时、省钱、操作简单,又容易于接受,更重要的是为有效综合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