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51775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知識内容,是一门集物理、化学、自然等方面的知识点于一体的学科。通过小学科学学习,不仅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广泛,所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丰富。如果老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将极大打消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下,小学科学老师有必要跟随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将枯燥乏味的科学理论知识生动化和形象化,通过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一、在小学科学课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尚小,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对抽象思维以及情境的思考,比起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他们显然更喜欢充满活力、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生容易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信息技术与情境式的教学形式有机融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身边的新鲜事物和没见过的现象充满好奇。而科学学科正是探究自然现象的学科,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生活中学生随处可见的科学现象进行呈现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现,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而小学科学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会遇到很多学习困难。如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能够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借助信息技术将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思维特点,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久而久之,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课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对信息技术进行巧妙合理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和科学学科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老师可以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中利用信息技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查询与探究和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与方法,再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思维,构造完善的知识体系。例如,在青岛版小学科学“饮食与健康”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信息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之后再将自己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最后,老师再对学生的探讨结果归纳和总结。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于以往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信息化的创新教学方法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在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情境创设教学法有机融合,将实际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为学生展现多种丰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青岛版小学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内容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比如,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下雨的声音、溪流的声音等,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老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的问题。在对所学内容不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得出的答案也是不受拘束和限制的。又例如,在《地震》《火山》这两课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火山喷发以及地震灾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之后再为学生讲解在地震或者是火山喷发时的具体急救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将小学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不仅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更是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使得老师能够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将教学内容通过图文结合、音像并茂的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能够使抽象化的科学知识形象化,从而在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通过互联网技术,还能够丰富老师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渠道,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对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综合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思想,说的就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以行动去求知,从而达到双手和大脑并用的效果。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做合
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空肠弯曲菌保守序列(mapA)和细胞毒素调节基因(cdtB)预扩增后得到的双链核酸进行胶体金
现阶段,国家在发展,教育工作也需要把握正确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本文就小学阶段科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
科学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科学知识和社会价值观,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运用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作为一线的科学老师,我有如下感想。  一、科学课要运用和贯穿“科学探究”理念  探究式教学是在新理念下的科学教学方式,如果科学探究过程只重结果轻实践过程,就会造成老师教学过程的僵硬化、模式化,仍然停留于灌输式教学,先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然后让学生
镉是环境中常见的重金属,为了研究镉暴露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的损伤,文章以PC12细胞为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镉暴露对PC12细胞的损伤。实验用0.1、0.5、2.5μmol/L镉处理PC1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对新鲜事物很敏感,探索心和能力都很强,而计算机技术课恰好符合了小学生探索心理,所以保持小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课的兴趣是开展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用计算机是为了打游戏、上网看电视,甚至接触了一些不良信息,这样会使得辨别能力不强的小学生遭受有害信息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课上要注意引导端正目的和态度,要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列举几个提高小学生计算机学
神经系统中的噪声可分为背景噪声和信号噪声。文章建立具有外部周期刺激和混合噪声作用下的耦合神经振子集群的动力学模型,引入描述神经振子集群整体活动的数密度,推导出神经
文章研究不同频点的无电离层组合模型中时间群延迟(time group delay, TGD)和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 DCB)对定位结果影响的差异,给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双频/三频无电离层组合TGD和DCB改正模型,利用IGS测站数据进行标准单点定位(standard point
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深入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所以,老师必须充分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
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新课改“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的教学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发现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