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变化对多孔径光学系统成像特性的影响

来源 :红外与激光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大气湍流变化对多孔径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针对Golay3结构建立了一个理论分析模型,推导了湍流影响下望远系统的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的表达式.分别针对近似圆形和近似长条状分布的湍流结构对成像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具体构建了两种湍流影响下的光场相位计算模型,并计算比较了两种湍流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结果 表明,光路中存在湍流将导致系统成像质量下降.在近似圆形湍流中,湍流强度越小,系统MTF影响越小.不同强度湍流影响的MTF在归一化空间频率0.16、0.45和0.69处均下降0.05左右.在近似长条状湍流中,对流湍流风速越小,系统MTF影响越小.不同风速的湍流影响的MTF在空间频率0.16、0.42和0.69处分别下降0.25、0.09和0.05左右.比较两种湍流表明,近似长条状湍流对成像系统MTF影响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舷外有源诱饵是对抗反舰导弹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论文对舷外有源诱饵的质心式干扰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舷外有源诱饵等效雷达截面积模型、导弹跟踪模型等一系列数学模型,对反舰导弹的突防过程进行了仿真,对影响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得到舷外有源诱饵干扰有效性的使用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舷外有源诱饵的战术使用提供参考,也可为水面舰艇规避反舰导弹攻击提供借鉴.
随着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的推进落地,陆军合成旅勤务保障分队应运而生,成为集医疗、运输、修理等保障要素于一体的综合保障力量.准确评估勤务保障分队后装保障能力,对陆军合成旅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检验评估后装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按照基于任务分解能力、基于能力细化标准、基于标准检验保障的思路,在分析探讨勤务保障分队保障任务、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指、供、救、运、修、防”六个方面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云评估理论建立了后装保障能力评估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评估.
科学准确评估作战能力是指挥决策前提,建立作战能力合成模型可以为指挥员判断战场情况提供参考.层次权重法是军事领域经常采用的建模数学方法,论文利用模糊层次权重法,将作战能力区分为步兵、炮兵、坦克装甲、反坦克、防空、空中支援6种主要战场打击能力,分别建立合成模型,最后形成整体作战能力的合成模型.同时,将作战能力评估步骤区分为约束条件、编制编成等7个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合成作战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合成部队战斗力评估工作提供借鉴.
缆系水下网络中各节点之间通过一定的拓扑结构相连,具备拓扑结构依赖性,不同拓扑位置的节点发生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是不同的.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故障级别以及维修时序的不同,将维修策略分为被动维修策略、主动维修策略和定期维修策略;提出了考虑节点拓扑结构依赖性的缆系水下网络维修决策指标,建立了相应的维修策略仿真模型,并基于可变时间增量法的蒙特卡洛法结合深度优先算法对指标进行估计;分析了不同维修策略对系统可用性的影响.该分析方法适用于已知网络拓扑结构下的缆系水下网络维修策略选择,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及算法能较好地体现
针对相同介质中不同比例的圆柱模型绕流噪声特征频率的相似性问题以及不同介质中相同圆柱模型绕流噪声特征频率的相似性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已有条件,制作了直径为19mm与38mm的圆柱模型,设定五种不同风速工况进行相同介质、不同比例模型的风洞试验;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设定两个空气-水相似组进行了圆柱绕流噪声的计算.从圆柱绕流噪声特征频率的角度出发,对同介质不同比例模型、异介质相同比例模型的流噪声相似性进行了初步探索.
为满足惯性约束聚变(ICF)物理实验诊断中对高信噪比低噪声光学条纹相机的需求,基于六电极同轴型扫描变像管发展了一种阴极门控光学条纹相机.该相机通过阴极预置直流高压叠加门控脉冲电压的方法,使相机变像管电压只有在门控脉冲加载时间内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才能对阴极发射的电子进行正常聚焦扫描,而在非加载门控脉冲时间内,变像管的第二聚焦电极处电压低于阴极电压,从而使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被反向截止,因此相机只对在门控脉冲加载时间内到达的有用信号进行测量,从而有效抑制了光学条纹相机受环境光辐照而引入的背景噪声,提升了相机的信噪
基于两正交旋转轴的单平面镜(摆镜式)激光通信终端的粗跟踪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光束指向的法矢量求解算法,给出了该类型通信终端的粗跟踪算法.采用矢量反射定律和矩阵旋转变换规律,理论推导了摆镜的光束指向模型和跟踪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安装方式对光束指向和畸变的影响,并对模型分别进行了建模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 表明:光束传输模型和粗跟踪模型的精度优于3μrad,所研制的摆镜式激光终端粗跟踪精度,最大误差优于15.5 μrad (3σ),均方根误差优于10.5 μrad,满足激光通信终端对高精度粗跟踪的技术要求.该研
为了降低超精密低损耗光学元件表面粒子污染物的光散射损耗,文中提出通过在光学表面沉积单层薄膜来调控表面场强分布,从而降低散射损耗的方法.理论分析了K9玻璃超光滑光学表面不同厚度单层二氧化硅(SiO2)和单层二氧化钛(TiO2)薄膜表面上方半径为100 nm粒子污染物所在处的电场强度,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当SiO2薄膜厚度为137.4 nm,TiO2薄膜厚度为12.3 nm时,表面粒子污染物所在处的电场强度最小.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光学元件表面沉积厚度为137.4 nm的单层SiO2薄膜以及厚度为12.3 nm
针对运动平移台检测中方位/俯仰轴旋转过程引起的负载光轴偏移量指标超差的问题,在全面分析其误差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误差测试与补偿方案,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建立了平移台负载的光轴指向偏差修正模型,设计了指向偏差测试实验,采用实测数据辨识得到了修正模型中的未知参数.经过补偿后仿真与实测验证:俯仰平台旋转引起的光轴方位指向偏移量由176.1\'\'减小到1\'\',方位平台旋转引起的光轴俯仰方向指向精度由18\'\'提高至9\'\',满足了工程使用要求.该误差测试与修正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装
为了解决观看视角与亮度的相互制约关系,设计了一种基于渐变线光源的集成成像3D显示器,通过设置渐变线光源中每列线光源的宽度,优化微图像阵列中每列图像元的成像光路,建立了3D成像模型,通过几何光学推导了观看视角以及亮度的计算公式;研制了基于渐变线光源的集成成像3D显示实验装置,通过实验验证了可以在保持观看视角的前提下将3D图像的亮度提高为传统集成成像3D显示的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