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萍主任医师运用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经验举隅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_yang_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肌痉挛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以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主要特征。王慧萍主任医师临床上擅长运用定风汤治疗面肌痉挛,本着治病求本的理念,从风论治,以熄内风为主,兼顾祛外风、化痰祛瘀、益气养血。文章通过分析定风汤药物配伍思想、治病机理及王慧萍主任的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面肌痉挛;病因病机;定风汤
  【中图分类号】R249.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9-0068-03
  Chief physician WANG Huipi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Hemifacial Spasm with Dingfeng Decoction
  XU LipingWANG Huip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Hemifacial Spasm is a common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Unilateral facial muscle involuntary convulsion is a major feature. Chief physician Wang Huiping is good at treating hemifacial spasm with Dingfeng deco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eeking the root of the disease, it treats hemifacial spa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ind, mainly extinguishing internal wind, giving consideration to dispelling external wind, resolving phlegm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and benefiting qi and nourishing blo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atibility of Dingfeng Decoction, the mechanism of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f Dingfeng decoct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Hemifacial Spas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Dingfeng Decoction
  面肌痙挛(HFS)是以单侧面部肌肉反复性、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为主要特点的周围神经系统性疾病[1]。该病发病年龄常在4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致病因素主要与肿瘤压迫、血管压迫、感染、神经异位放电等因素相关。西医治疗方法虽多,但治疗费用高,可能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降低生活质量。
  中医本无面肌痉挛病,但通过后世医家对中医古籍的整理、汇编,将该病归纳为“面痉病”、“筋惕肉瞤”、“筋急”等范畴。面痉病的病因不外乎外感风寒之邪、肝风内动、痰瘀阻络、情志内伤、阴阳气血失和,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胃关系密切。
  王慧萍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多种神经内科急慢性疾病,如中风、头痛、眩晕、失眠、面瘫、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王师认为风、痰之邪是脑部发病的主要病因,擅长运用祛风化痰法治疗各种脑病科急慢性疾病,临床上疗效显著。
  1病因病机
  1.1内风为本,外风为标肝为刚脏,将军之官,内寄相火,易于阳亢,如真阴受损,阴不制阳,阴阳失调,则发为肝风内动。《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阐述了风与肝关系密切。若风气伤于面部筋络,则出现面部肌肉抽搐,口角歪斜。肝为血海,主藏血,体阴用阳,肝血充沛,则阳得阴养,面部肌肉筋脉得濡养。《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成。”人禀天地之气而生,自然气候、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内环境。风为阳邪,阳邪又能转化为天地之间最强劲的风邪,易袭肝脏,而外风又常引动内风,内风常夹杂外风,所以面肌痉挛多由“两风相引”而起病,内风是致病之本,外风为致病之标。
  1.2痰瘀入络,筋脉受阻痰瘀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丹溪心法》曰:“自郁成积,自积成痰,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痰瘀互结,肝风携痰瘀横窜面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痹阻不通,致面部肌肉抽搐、颤动。如痰瘀之邪长期阻滞经络,日积月累,病邪更盛,酿化生毒,因果循环,如此反复,终致疾病迁延不愈,形成顽疾。
  1.3肝强脾弱,气血乏源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互为表里,如脾胃受损,抵御外邪能力下降,百病由生。《血证论·呕血》云:“盖肝木之气,主于疏泄脾土,而少阳春生之气,又寄在胃中以升清降浊,为荣卫之转枢。”脾主运化,在体合肉,脾胃为气机转化的枢纽,机体生存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之间存在着气血运化及疏泄的关系,如肝气不宣,横犯脾胃,脾胃之气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致筋脉、肌肉不得濡养,出现面部肌肉瞤动。
  2病案举隅
  患者龚某,女,50岁,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3年,加重1周于2018年3月来我院就诊。症见:右侧面部肌肉、上眼睑不自主阵发性抽动,头晕,烦躁不安,无口舌歪斜,无肢体活动不利,纳寐差,易早醒,大便干,小便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既往行A型肉毒杆菌面部肌肉局部注射,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死等病史。患者年老体弱,脾胃功能下降,气血生化乏源,血虚无以制阳,肝风内动,加之外感风邪,壅滞经络,两风相引上袭头面,故面部肌肉、上眼睑抽动加重,头晕,烦躁不安,纳寐差,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属血虚风动,外风痹阻证,治疗上以熄风通络,祛风固表为法,拟方定风汤,方药组成:天麻10 g,钩藤10 g,荆芥10 g,防风10 g,全蝎3 g,僵蚕10 g,地龙10 g,刺蒺藜10 g,川芎6 g,白芍10 g,甘草3 g,白芷6 g。上方水煎服,分早晚两次温服,连服7剂后,头晕较前好转,面部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周后再次复诊以原方加入当归10 g、生地10 g、酸枣仁15 g、五味子9 g、远志15 g、火麻仁10 g,连服14剂,再次来复诊见面部抽搐幅度和频率较前减轻,睡眠及情绪有所改善,无明显头晕。随访3个月,症状尚平稳,未有加重。   3临证经验
  王师指出:面肌痉挛与风邪关系密切,内风是其发病的基础,复感外邪或机体正气亏虚易使病情加重并迁延不愈。面痉病的病位在筋脉,为肝所主,故肝风内动证是其主要证型。王师认为在治疗该病时以熄内风为本,兼祛外风,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疾病的特征拟定定风汤,本汤剂按照君臣佐使及药物的属性合理用药,共奏祛风散邪之效。方中天麻有熄风止痉,祛风通络之功效。《本草汇言》曰:“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一切中风,风痰等证”[2]。有现代研究表明,天麻中的香草醇(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醇)能显著减少红藻氨酸诱导的面部抽搐的次数,并有改善睡眠、调节免疫的作用[3]。钩藤有熄风止痉,清热平肝之功效,主治肝血不足,阴不养阳,肝风内动生火热,上攻清阳诸证。导师以钩藤、天麻为君药相配对,既熄内风,又平肝风清肝热,两药合用相得益彰。导师常以血肉有情之动物药与本草药物相配伍加强熄风通络之功效,谨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而汤剂中的全蝎、僵蚕、地龙为臣药,均入肝经。《本草问答》指出:“动物之攻利,尤甚于植物,以其动物之本性能行,而又具有攻性。”说明虫类药性善走窜,外达肌膚,内至筋骨,具有活血通络、搜风止痉的特点。刺蒺藜功能平肝祛风,荆芥有祛风解表之功效,可祛皮里膜外之风,以疏散在表之风邪。防风可祛风解表、止痉,其性升散,善行全身,为风药中的润剂,可治一切风邪。白芷性辛温,善引药上达颜面阳明之所,为治疗头面部疾病的要药,具有祛风散寒通窍的作用。川芎其性升散,善“上行头面,下走血海,旁通四肢”,有活血、祛风止痛功效,常用于风邪入脑所致的头痛,寒痹,筋挛缓急之症。芍药有养血柔肝,补阴抑阳之功效。该类药物配伍增强祛外风的功效,并顾护卫外,该类药物可行走于筋脉之间,王师以“分经论治”为治疗原则用药,体现了用药的严谨性,该类药物担当定风汤中的佐药之职。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药力和缓,阴阳平和,熄内风兼祛外风,治疗风邪所致的面痉病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王师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在治疗本症的同时也要治疗兼症,辨证审因,灵活变通,随证加减。因南方湿气重,如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易加速痰湿之邪的酿生,湿痰阻滞气血运化,日久化瘀。风为百病之长,夹痰瘀之邪侵袭人体导致疾病加重难愈。故治疗风痰瘀阻证面痉病时,导师常加入陈皮、半夏、厚朴、南星、石菖蒲、丹参、桃仁、牛膝、红花等以行化痰活血祛瘀之效;如因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职,致气血两虚者,导师常配伍黄芪、党参、当归、熟地、山药等健脾益气养血。导师指出治疗该病不能忽视情志因素,该病多发于女性,因不堪家庭、工作、社会环境的重负,易致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此属于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之证,故治疗上导师在定风汤中常配伍疏肝理气,宁心安神之药,如木香、薤白、郁金、佛手、合欢皮、合欢花、远志、酸枣仁等。如夜间睡眠极度困难者,可配伍珍珠母、龙骨、牡蛎等矿物药镇心安神。熄风始终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末,祛除兼症,邪去正自安。王师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提出可辅以中医针灸治疗,内外兼治,并倡导疏理心情,临床上常耐心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身心同治才能达到治病求本目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结语
  面痉病临床证型复杂多样,治法灵活多变。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前提,对王慧萍导师的临床医案进行分析,可更加深入了解治疗本病的精髓,为临床规范和有效的应用中医理论治疗面痉病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
  参考文献
  [1]吴江,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8(3)133-134.
  [2]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1):395-396.
  [3]陶云海.天麻药理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8,1(33):108-110.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总结卫爱武教授治疗妊娠合并宫腔积血的临证经验。卫爱武教授认为妊娠合并宫腔积血基本病机是肾虚血瘀, 治疗时在补肾安胎、养血止血的基础上,予以活血祛瘀,常能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妊娠合并宫腔积血;补肾安胎;养血补血;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271.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6-0062-03  妊娠合并宫腔积血是指子宫壁与妊娠囊、子宫壁与胎盘之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属中医'精浊'、'白淫'等范畴,从肝的经络归属、 生理功能及特性能够很好地说明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肝经的密
特征选择在垃圾邮件过滤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讨论了现有邮件特征选择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邮件特征选择模型。该模型将博弈论应用
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SEMI标准的半导体工艺设备仿真平台,该平台具有通用可配置特性。在该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基于SEMI标准的气路功能仿真系统,该气路仿真系统包含了功能
提出一个在不存在单一可信第3方的分布式环境中的乐观公平交换协议。该协议的整个交换过程分为秘密分块密文交换阶段和密钥步进式交换阶段。双方都能以高概率在交换过程中检
提出了在多拷贝传递的基础上增加消息拷贝消除机制,合理地控制了网络中的消息拷贝数。在网络中根据节点相遇时消息拷贝数发生变化的特性,构造了消息拷贝数的离散时间的马尔可
【摘要】乳糜尿属中医学“尿浊病”范围,其中湿热兼脾虚证型的尿浊,多治以清热利湿,兼以补脾,用生姜泻心汤治疗较少见。本文总结黄秀深教授运用生姜泻心汤加减治疗尿浊临床经验。  【关键词】乳糜尿;尿浊;生姜泻心汤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82-02  乳糜尿属中医学“尿浊病”范围,其中湿热兼脾虚证型的尿浊,多治以清热利湿,兼以补脾,用生姜
用心阻抗血流图ICG估算左心每搏输出量,是临床上已获得普遍应用的一种无创性测量技术。但是,这一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一个与心血管生理不完全符合的假设之上的:从七十代
提出一种基于DeBruijn图的新型三维片上网络架构方式,利用DeBruijn图直径短、路由简单及容错等特性,实现三维片上网络水平面网络和虚平面网络相结合的分层架构与容错路由算法。
提出了一种对TIV进行检测和抑制的方法,该方法用三角不等式条件检测违例边,并使用违例系数度量其违例程度。根据该系数的值抑制违例边对坐标的更新,从而达到抑制TIV对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