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其他学科公开课的两点深刻反思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zhuyi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25日,我在校内听了一节初一年级的教学课题是《深深浅浅说友谊》的政治公开课。初中政治与我所教的是不同学科。这堂课从周华健的《朋友》导入,课堂上运用了很多素材,充分地引导学生通过素材积极参与表演、探究、讨论、感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性也很强,课堂教与学组织流畅,过渡自然,课件精美等等,亮点非常突出,这堂课上得很精彩。针对这节课,我有两点反思:
  反思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是知识完整呈现还是核心素养的落实?
  在好评如潮的评课中,这堂课最突出的一个不足,是所有听课教师都有目共睹的,就是由于在时间把握上稍有欠缺,以至于最后一个小知识点未能讲述。这一点成为大家共同批评的缺陷,也纷纷认为这是本次公开课的最大失败,有教学目标未能达成的极大之嫌。
  大家的评课引发了我的第一个反思—— 一个小知识未能讲述,就是教学目标未达成吗?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目标到底是以达成知识目标为根本标准,还是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标准?
  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之前,教学目标就是要实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的落实成为实现三维目标的前提——没有相应的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没有根基,过程与方法就徒有形式,更谈不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是否落实知识,就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根本标准。
  现在,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虽然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实现三维目标并不矛盾,落实核心素养并不否定三维目标,但毕竟,核心素养不等于三维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而言不仅是终身的,而且是必备的,核心素养的地位与意义并不是一般学科知识所能比拟的。真正能达到或构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一层面的学科知识,一定是这一学科最核心、最主干的知识。对于一个学科而言,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由此逻辑出发,我做了进一步反思,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应该存在着一种高度的课堂,它在未完成所谓的本课知识点的情况下却切实地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正如这节初一年级的政治公开课。因为,知识点不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如果是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否也有可能存在着这样的教学呢?


  答案是必然的。如果学生具备了相当的学科素养时,很多学科知识,完全有可能由学生自己理解、归纳而得到,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在课堂上呈现,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要经过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才能学会。如果教师把一堂课的教与学组织得很满,这是不是另一种“满堂灌”呢?
  要在知识点未完全讲述的情况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备课或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情,对课时知识进行深入分析,要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科核心知识点或主干知识,哪些课外知识点引入课堂是更有利的,而哪些知识点又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可以自主分析与推导的,哪些结论性的知识是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学习与得出的,从而对课堂知识点进行最科学的取舍。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在课堂知识的取舍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这种独到之处,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与反思中,参透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生心智发展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也正是每一位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修炼。
  反思二:如何更灵活更充分地运用课本素材?
  这堂公开课给我的第二个重要反思是,在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以书上的一段材料为内容,让同学上台表演朋友之间的一个情景剧。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老师出于教学的需要,将之前同学表演的课本材料进行了续写。而这个续写,让课本材料的结局峰回路转,在合情合理的情境下完全逆转。这一逆转,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与辨析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课本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是联结教师与学生开展教学的重要纽带。但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越来越快,课本知识相对于社会发展、学科知识进步而言,永远是滞后的。教育的真实现状是——用过去的知识教現在的孩子去应对未来的变化。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使得课本或者说教材的地位日益下降。课本的内容,对浩如烟海的学科知识而言,只是极其微不足道的小小一部分。尤其是文科教材,更只是学生开展学科学习的一种材料。语文学科的教材不可能穷尽呈现天下最好的文章,历史学科的教材更不可能完全而真实地再现历史真实,也只是对历史现象与历史发展的一种解释而已。对于学科知识而言,尤其是在现今的信息化时代,教材更只是学科知识的冰山一角。
  虽然教材只是学科知识的极小一部分,但却是学科知识的最核心部分或最基础部分。教材中的素材,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最主要的知识依托。如何充分利用好课本素材,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然积极面对的问题。
  如何让课本素材变得更有趣?如何让课本素材变得更有思维含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如何让课本素材变得更有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如何让课本素材在更全面的维度多元运用,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而不只是按部就班地得出千篇一律的答案,从而拒绝束缚学生认知与思维的发展?要把课上活,首先课堂呈现的教学素材要鲜活、要灵活、要润活。
  对课本的素材,我们可以由老师进行续写,改写和仿写,也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由学生来完成。当然,处理课本素材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在其后的素材处理成果展示环节中,由学生阐述为何进行这样的材料处理,其学科依据是什么,大家共同探究,共同分析,共同思辨,共同讨论,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取舍和生活感悟,让同学之间互相感受和交流处理素材的过程与方法,感悟素材处理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情感、态度及对价值观的新认识,这才是更深刻的教育教学意义之所在,也才是更高层次上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科学地认识课本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真正做到依托课本而又跳出课本,基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大的思考、探究和发现的空间,也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质疑的空间、批判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和个性发扬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张力、最有活力、最有创新的课堂,也才是真正的最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南昌市民德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建设速度也逐渐加快,大部分农村都已经成立了文化站。文化站的建设,可以为农村带来新的活力,缩小城乡差距。但是从当前乡镇文化站建设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乡镇文化站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乡镇建设;文化站建设;新思路  文化站建设工作属于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乡镇文化站建设可以有效缩短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
摘 要: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剧增,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管理观念、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特点提出了一些对策,望能对今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职院校教育也如雨
摘 要:在当今世界的微观经济活动中,无形资产表现的远比有形资产更有活力,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也成了企业具有的科技能力和水平的象征。与此同时,无形资产评估也就受到了重视,很多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也随之出世。通过评估无形资产价值,能真实的反映企业自身的资产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强弱,而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是准确评定无形资产价值的前提,本文从无形资产的概念开始论述,阐述其在社会
李长之与沈从文同是“京派”文学批评的大家,但其批评观亦有各自的独特性。将两者的文学批评放置在“京派”批评的范式内做比较,可以彰显其批评个性。“京派”本是个倡导学术自
笔者从刊物《数学竞赛》第12期(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载《199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及解》(作者湘普)中发现其第一试,第一题(选择题)第3小题答案有误。笔者在此给
摘 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传播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政治传播中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并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政治传播的娱乐化一方面提升了我国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与兴趣,“柔化”了我国社会政治环境,有利于我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政治的权威和严肃性,削弱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依赖度。  关键词:政治传播;娱乐化;政治参与;政治的权威  政治傳播和娱乐化本是
高层住宅的火灾防控及疏散逃生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针对日益频发的高层住宅火灾,本文拟从技术措施角度对现 在高层住宅的设计加以补充,并希望能通过增设封闭式竖向梯和疏散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