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与“13”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恩来巧解“13”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上海时,下榻于锦江饭店。尼克松夫妇被安排在15层,基辛格在14层,国务卿罗杰斯和其他官员住在13层。周恩来总理去看望罗杰斯及其助手们,当电梯在“13”处亮起红灯时,突然想到西方人最忌讳13。果然,他走进罗杰斯的套间时,发现这些美国官员正在为“13”而生气,与周恩来寒暄时也笑得不自然。周总理聊了聊美国乒乓球队来访的事后,话锋一转说:“有个很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13’的忌讳。不过,你们来到东方,我们中国有个寓言,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里不怕鬼了,到处上门找鬼,鬼也就不见了……西方的‘13’就像中国的鬼。”周总理这样巧妙一解释,一下子活跃了气氛,美国人都笑了,不安和气恼也顿时全消。罗杰斯对周恩来十分倾倒,后来成为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多次来中国访问,至今还对我国人民抱着友好的感情,这些都是从对周恩来的钦佩开始的。
  
  蒋梦麟妙喻“13”
  
  蒋梦麟曾主持北京大学近20年,在北京大学的历任校长中,他是在职时间较长的一个,对北大做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现代学术巨子傅斯年曾有这样的评断:蒋梦麟的人格魅力不如蔡元培,学问不如胡适,但办事却比他们高明。对于傅斯年的看法,蒋先生是认可的。有一次,蒋梦麟请外宾吃饭,恰巧全桌13人,外宾们相互环视着,一个个流露出不安的神态。蒋梦麟察觉后,灵机一动,笑道:“在西方,‘13’这个数字是不祥之兆,而在中国却截然不同,‘13’是大吉大利的意思。譬如福、禄、寿这3个字都是13画。”(指繁体字)说罢还让服务员拿来纸和笔,当场书写(其中有意将寿字的“口”写成两笔),证明那3个字都是13画。外宾一看,都点头微笑。这样一说一写,既消除了客人疑虑,又宣传了中国文化,更活跃了餐桌气氛。
  
  黄永玉提倡“13”
  
  在我国江浙沪一带,人们也不喜欢“13”。说人“十三点”,往往是说人言行举止与常人不同,指脑筋搭错,神经不正常。可我国著名艺术家黄永玉,认为“痴”字就是13画,做人处世应提倡“十三点”,即:“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脑子活一点,行动快一点,心态好一点,手脚勤一点,良心好一点,讲话轻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毛病少一点,钞票有一点,运道好一点。”“黄派十三点”风趣幽默,易听易记,略带调侃,饶有趣味。以如此“十三点”警示自己,相信在生活中定能“遇事想得开,逢凶能化吉”了。当你有些事想不开,钻到“牛角尖”里出不來时,就想想“十三点”,如果想通了,定会气舒心平,精神舒展。
  
  哈特菲尔德墓碑上的“13”
  
  19世纪英国维多利女王时期,白金汉宫的卫兵哈特菲尔德被指控在某月13号晚上,夜间值班时睡着了,最后被军事法庭判了死刑,在处决的前夕,他终于想起了一个能证明自己清白的细节:“我那天夜里没有睡觉,我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午夜敲了13下。”于是法官决定暂缓执行,后调查发现,那天夜里确实有不少人听见议会大厦的钟声在深夜敲了13下。一位专家检查了议会大厦的钟声后确信,那天夜里,钟里的一根发条出现过异常,表示凌晨1点的那下钟声在子夜敲过12下以后就立即响起来,所以听者认为钟声敲了13下。因此,军事法庭宣布哈特菲尔德无罪。被释放后不久,哈特菲尔德当了皇家卫队队长,而且一直活到100多岁,临终前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只刻一个数字“13”。
   (编辑 安吉尔)
其他文献
洁净与恩慈,都是一种难得意境。  看过去一些隐士的作品,总有那种洁净感——仿佛连爱情都是多余的。爱情也沾染了人世间的某些俗气——争吵、嫉妒以及纠缠。而独自眠餐独自行,看山中兰花次第开放,赏小鹿溪边饮潺潺流水。画一些枯枝与松竹,天亮起来诵诗书,夜晚聽涛声与钟声。一生都洁净得似一滴水。  一日三餐简洁得不能再简洁。一床,一枕;一衫,一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寒山,八大,渐江。所有的画家,仿佛不
大学毕业那年,赶上经济危机,本来就没有多少工作机会的城市,一时间更是“人才济济”。对于未来,我并没有多少奢望,只希望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让自己独立起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  那天,我又一次垂头丧气地从招聘会回来。刚坐下,就接到家里的电话,让我回家过端午节。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很久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了,心里面不禁涌出一丝酸楚。  父母见到我很高兴,母亲说我黑了瘦了,说我以前过节的时候都会给家里打
本期小导游:来自成都市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二(1)班的任佑恩同学  嘿嘿,告诉大家,我终于去了西昌。上次我跟爸爸说:“这次,我肯定不会让你因为我身体不好的原因去退票(tuì piào)的。”老爸,你不是说“君子一言,驷(sì)马难追” 吗?我做到了,我是君子吧?!  先说说我去西昌的第一天是什么感觉吧。第一天,我们去了卫星发射中心。其实,我早就盼着去那里了。所以,尽管我在车上不停地打哈欠,也没有任何
前天和一个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聊天,突然想起了一个现在非常流行的却也非常玄乎的词:“心灵的容貌”,便禁不住问道:“心理学家总是说,可以通过测试来看清一个人内在心灵容貌的美与丑,然而,关键的是我们都是普通的人,你能否用更通俗一些的话,让我们也能学会识别自己或他人心灵容貌的美丑呢?”  朋友说:“外在的容貌之美丑,可以说一目了然,不管人们的审美情趣有多大的差异,看到西施便不会有人说她丑,而看到加西莫多(《
黄铸,1921年出生,云南西双版纳人,1943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的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职。著有《构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和《新时期统战、民族、宗教论文集》(一至五集)等著作,为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8月12日,笔者应约敲开黄铸的家门,没想到
连续几日阴雨天,弄得人心情灰蒙蒙的,今天一起床,太阳就从天边露出笑脸,是个好天气。阳光和煦,四野澄明,清风微拂,爽心怡情。温度不冷不热,空气不湿不燥,于是渾身上下,从里到外,都觉得舒坦。走在街上,迎面遇到的面孔带着微笑,连楼下的垃圾似乎也告诉你,今天有一家吃了糖醋鱼,一家大概炖了菠菜豆腐,还有谁家的孩子剥了两个橙子。  本来可能心情不好,这么一看,一想,心情不是轻松了许多吗?  其实,生活每天都是
可以说,正是由于白先勇不遗余力的推动,使得昆曲几乎成为这些年来社会流行的一种“品位文化”。    白先勇72岁了,这个年纪本该在美国享受着伯克莱大学荣休教授的幸福生活,然而,一贯低调几十年的他却在这几年频频亮相,一会儿美国,一会儿香港,一会儿欧洲,一会儿台湾,内地更是几乎跑遍了。有趣的是,这一切的一切竟然都是为了昆曲,一个与其作家身份毫不相干的东西。  从2004年挂帅苏州昆剧院青春版《牡丹亭》至
小时候一旦我做得不好或不对,家长就指点我这样,指点我那樣,甚至教训我,当时的我不服气,嫌家长唠叨,家长总是说:“总以为大人说你是亏待你,慢慢地你就知道了。”  后来渐渐地长大了,走了不少路,经过了不少事,读了不少书,也懂得反思生活了,终于明白了有许多东西是慢慢地才知道的。  慢慢地知道了亲情的金贵。无论你走到哪里,亲情就牵挂到哪里。冬天冷了,家人会提醒你要保暖;夏天热了,家人会告诉你要防暑。家是温
在海南儋耳,苏东坡总共生活了三年零两个月。他始终坚信自己能返回中原大陆。有一天,苏东坡洗净砚台,燃香一炷,静气凝神,默写自己所创作的八篇赋文,预卜道:如果不漏写或错写一个字,他就能回归中原。苏东坡默写完毕,没出任何差错。几天后,北移廉州(今广西合浦县)的命令果然就到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临行前,苏东坡写诗给岛上的好友黎子云秀才,在诗后批注了十六个字:“新酿甚佳,求一具理。临行写此,以折菜钱。”诙
坐在鸦雀无声的赛场里,周围是一片“刷刷”的写字声。闻着卷面油墨的清香,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久久不能平复。参加决赛的机会,我可以有!  何曾想过呵!可以和全省100多位写作能手会师于六朝古都南京。何曾奢望过呀!可以见到我内心仰慕已久的作家。  我从来不是个自信的人,就像茫茫人海中的一粒尘埃,一遇到夺目耀眼的阳光,就仓促地落荒而逃。不愿被生活的镁光灯追逐,不愿被旁人的目光聚焦,只是心中仍保留着文学梦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