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学《七律.长征》为例谈探究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来源 :启迪·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nHdt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探究式的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本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注重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特别注重学生沟通与合作,从而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关键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多向交流  资源共享 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人文精神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式的学习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本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特别注重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特别注重学生沟通与合作。我在教学《七律.长征》时这首诗时,就是运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进行的,教学效果很好。
  一、抓住契机,激活探索的内驱力
  课前,我们结合《七律长征》这一课的学习,组织了一次象征性的重走长征路活动;要求学生上图书馆查找、上网站查询关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观看大型革命史诗《东方红》、《万水千山》这些影片;学唱长征组歌,查看地图,找出当年红军长征时的行军路线,把它画下来——学生采取各种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二万五千里長征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反应十分热烈,情绪极其高涨,探索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二、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多向交流
  学习《七律·长征》这首诗时,我首先说:“同学预习了这首诗,而且围绕这首诗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认真的探索,进行了一次象征性的长征。现在,你们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这些都可以到合作小组去交流。”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后,讨论交流得异常热烈。我到各小组去巡视,看到有的学生手里拿着自己描绘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线图在指点着给同学看;有的拿着老红军战士撰写的长征回忆录;有的学生在给同学讲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有的同学在讨论诗在写作上的表现手法;我还听到有的同学在轻轻地为其他同学唱长征组歌。
  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资源共享
  学生合作小组交流讨论以后,我请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请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把自己这个组收集到的关于长征方面的资料展示推荐给全班同学。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用了一组反义词:暖和寒,这两个词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就有同学帮助解答:“金沙水拍云崖暖讲的是红军巧渡金沙江这次战斗,暖字表现了红军战士胜利后的喜悦和乐观主义精神;大渡桥横铁索寒讲的是红军飞夺泸定桥那场激烈的战斗,寒字写出了战斗的惨烈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有的小组还提出了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些问题,当学生解答不出来的时侯,我就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首诗押韵、平厌及其他修辞手法。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这样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四、巧设作业,拓展延伸发展个性
  通过提问、讨论、点拨、交流,学生理解课文以后,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使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能在课外得到拓展、延伸,我布置了以下作业1.收集、吟诵毛主席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所写的诗词;2.学唱长征组歌;3根据诗意画长征路上某一场景;4讲长征的故事;5把长征组歌排练成舞蹈;6.写读后感;7.观看电视连续剧《长征》和影片《东方红》、《万水千山》。后来,我检查学生的作业,都完成得相当不错。有绘画特长的学生将《七律·长征》画成了连环画。第一幅是红军长征的群像;第二幅是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第三幅画了红军在蜿蜒起伏的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第四幅是红军巧渡金沙江;第五幅是红军抢渡大渡河;第六幅是红军翻越夹金山;第七幅是红军在毛儿盖会师;第八幅写了《七律·长征》这首诗,还画了毛主席的像。会唱歌的同学,排演了长征组歌,有领唱、合唱、重唱、追唱,唱得挺有水平。爱讲故事的同学在故事会上绘声绘色地讲红军巧渡金沙江、勇渡大渡河的故事。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写了读后感,盛赞红军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示要在学习的征途中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会跳舞的同学在学校的艺术节中表演了群舞《长征组歌》,获得了一等奖。这次作业,可以说是一次才艺的大展示,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使我真正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是那么才华横溢!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新教材的深刻内涵。探究性教学教学模式就是要有创意、要出新,要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把注入式教学改变为启发式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语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精神。
  高喜凤     固始县天福实验小学,河南信阳
其他文献
归因理论的含义  当一个人取得成功或者失败时,寻找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这就是最初成败归因理论的意思。其最早是由海德提出的,接着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纳对这个归因进行深入的研究,最终得出维纳归因理论。  维纳归因理论把成败分类总结为三维度和六因素。影响成败最主要的六因素分别是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而通过归因性质的不同,划分为内部与外部归因,其中能力、努力及身心状况三个因素
期刊
摘要:如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越来越离不开的工具是地图,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内容丰富,具体、清晰、系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样,在教学过程中,地图的使用和识图,几乎是教师教学时必须使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地理教师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何正确使用地图,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一位地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分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地理;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美术教育是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艺术情操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一线高中美术教师就需要意识到自身艰巨的责任和使命,探索出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为此,本人理论联系实际,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给出了多看多说中提高能力、多媒体辅助中提高效率、知识拓展中综合发展三个策略,希望能够对一线高中美术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
期刊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新课程积极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们在探究互动的过程中,去体验知识的获得和应用,从而能够帮助他们提升对数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们学习生涯的基础时期,中学数学教师需要响应新课程的号召,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在中学数学课堂上,让学生们在一种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中获得知识,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探究中发现自身的长处和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从当前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率还不够高,学生的学习活力也不足,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在分析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农村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价值的基础上,分四个主要方面,就农村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进行研究,还希望可以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有效教学指引方向和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高
期刊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的语言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提升幼儿语言阅读能力是教学重点之一。绘本作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工具之一,科学、恰当地利用该工具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对幼儿采用绘本教育时,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维持幼儿活跃的思维状态,培养其良好的语言阅读能力。本文将对绘本教育和关于幼儿语言阅读能力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如何在绘本教学中提高幼儿语言阅读能力的有效性指导策略进行总结。  关键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思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中阶段数学课程本身难度较高,许多高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数学学习基础,导致高中数学学习效果始终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针对数学知识展开讲解,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当前越来越多数学教师意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数学思维能力的理解不够深刻,
期刊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内江二中始创办于1925年。1953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历经百年传承和历史沉淀,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院士、作曲家、奥运冠军、科技专家等,被誉为“巴蜀名校”。  学校以“科技+人文”为办学特色,坚持特色立校、名师兴校、质量强校发展之路,积极打造“优质初中,精品高中”。近年来,学校获“全国文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與合作者。”可见,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发挥自身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在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基于此,本文就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期刊
摘要: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十分有帮助。由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较为复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致使学生在学习时存在诸多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自信心,没有勇气向老师提问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有效提问的相关内容,并对此提出建议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提问;能力培养  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付出耐心和精力探索其中的奥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