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指路,行走书写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che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但是,汉字的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热爱汉字,喜欢写汉字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在汉字的课堂中努力学习。
  一、营造良好氛围,以氛围带动书写汉字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自控力相对薄弱的年龄阶段,对于稍有难度的东西,在思想上会产生逃避的心理,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有不少在结构上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积极地创设良好的写字氛围,激发出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带动学生积极地书写汉字。
  在营造书写汉字的氛围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写汉字的兴趣。我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不少书法大家,教师可以举出书法大家们练习写字的故事,激励学生。比如王羲之的“临池学书”、岳飞在沙地上练字、怀素在芭蕉上练字等等,古人练字的精神十分地令人钦佩,会感染和激励着学生们,从而培养学生刻苦练字的兴趣。或者,教师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巧妙地使用比喻,激发学生们写字的兴趣。比如在给学生讲“撇”和“捺”时,可以通过比喻,让学生对于枯燥的偏旁部首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教师可以问学生:“撇”像什么呢?学生们会说像树叶,像小草的叶子,“捺”像什么呢?像一个扫把头。诸如此类的比喻,可以将枯燥的偏旁部首转化为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东西,增强学生对汉字的感官认识。或者,教师也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通过互相讨论、评比,增加学生书写汉字的乐趣。教师可在课堂中举行“小小书法家”“写字互赏互评” 等活动,让学生们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在竞赛中体验书写汉字带来的快乐,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书写汉字的情怀。
  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尤为重要。积极营造写字的良好氛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还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书写汉字的好习惯。
  二、循序渐进授以写字技巧,增强学生写字信心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授学生书写汉字亦是如此。让学生了解书写汉字的技巧,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其书写汉字的信心,从写字难到写出一手好字,让学生享受书写汉字的快乐。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从起笔、运笔到收笔,寓教于乐,严格标准,为学生书写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通过惟妙惟肖的语言,难易结合、集中突破,让学生对于汉字的结构有更深的了解。再者,创新思维,让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比如“木”字和“米”字,可以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给学生讲解书写的要领,增强学生书写的自信心。或者可以采取为汉字编写顺口溜的方法,易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住汉字的结构。或者让学生欣赏所学习的汉字,比如欣赏一个“鸟”字,当学生写出来这个字之后,会发现这个“鸟”字中间的一点像极了鸟的眼睛,这种发现会无形中增加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的指引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凡事欲速则不达,练習汉字尤其如此,需要具备耐心和恒心。教师在教学汉字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一点一滴地教会学生写字的技巧,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在兴趣的指引下,促使学生不断地练习汉字,反复练习汉字,并最终掌握住写汉字的技巧,从而让学生养成热爱汉字、书写汉字的习惯。
  三、教师内外兼修,以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小学正处于辨别力相对较低的年龄阶段,对于一门课程的兴趣跟该课程的授课老师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小学生的思维中,如果授课教师的容貌得体、音质悦耳、态度友善,那么学生们都会很喜欢这位老师,从而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学生对于汉字的兴趣同样跟教授汉字的老师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可以从这方面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的素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由此激发学生练习汉字的积极性。
  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我在业务方面的提升,多学习、多交流,参加各类研讨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在汉字教学方面的能力,能够做到为学生解疑释惑。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白自己在学生们中的分量和地位,在与学生们接触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赞赏的目光、和善的态度,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们产生“爱屋及乌”之感,由对老师的兴趣,产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喜欢汉字,养成书写汉字的正确态度与习惯。
  以教师的自我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被验证。因此,在汉字的学习过程中,凭借教师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们学习汉字的热情,由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到培养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中产生书写汉字的强大动力,进而热爱书写汉字。
  总之,小学生练习汉字的习惯养成,非一蹴而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从细微处着手,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实践,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书写的课堂中信庭漫步、自由翱翔。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陈 易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应从文本具体特点入手,引领学生在深入细读、全面辨析的过程中破译言语表达的密码,浸润在经典文学作品中,为言语能力的发展奠基。《船长》是雨果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拯救全船游客和船员的故事。教学这种经典文学作品,除了借助视频和音乐素材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氛围外,还要强化课程意识,引领学生关注文体特征,关注言语形式,关注作者写法,感知语言的内在魅力。  一、对比辨析,感知小说
期刊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是当前许多高校积极探究的一种教育制度,从培养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通过调研数据分析,结合高校成功案例,简述了本科生导师制在学分制管理制度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质疑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科生导师制体系,探讨了导师制的实施方案,为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学分制 通识教育 人才培养  学分制作为我国高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于18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诞生
期刊
语用理念要求,阅读教学的关注点不能局限在文本的内容层面,而要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文本语言的形式和作者的写作策略,揣摩作者如此描写的用心所在,体会文本表达的巧妙,为语用能力发展奠基。本文以《第一朵杏花》一课教学为例,提出要在厘清脉络中感知表达,在紧扣语言中理解表达,在想象景色中揣摩表达,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一朵杏花》以生动质朴的语言描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关注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事情,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不光重视学生对知识、概念、法则、定理的理解和掌握,还要能在一定深度层次的探求中启发思维,开发智慧,提升能力,形成素养。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应是知识的展示,我们的教学环节,不能成为众多结论的组合。有深度的课堂,应是在对各类信息的有机整合中,让学生兴味盎然地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思考、尝试、总结中快乐建构。  一、让概念性知识从“告诉”走向有意义的数学建构  数学教材中有着众多陈述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写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所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用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生活情境来构建数学课堂;教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消除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隔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探究数学的奥秘。从生活的角度找寻数学问题,通常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启发,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搭建数学模型,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数学思维。 
期刊
一、科学搭配、组建小组是成功合作的基础  要想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可能,并且能取得实效,笔者实行大班“小班化”管理。也就是说,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建立学习小组。如班里共有52名同学,将其划分为由4人组成的13个小组。在此之前,笔者会考虑每一个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同时将全班学生按优、中、差分成三类,按照1:2:1的比例进行调配即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的调配,不
期刊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心骨。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我们习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生硬地训练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教师输入与学生输出之间的失衡,学生往往脱离了课堂就不会说,脱离了课本就不会写。其实,追根溯源,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创新与实践所致。创作“迷你书”就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
期刊
自江西省“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主题教研活动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并逐渐重视幼儿园过渡环节在一日生活中的“纽带”作用和教育价值,有意识地尝试开展各种过渡环节的活动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虽然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经验,但感觉教师在游戏的选择和设计上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宜。下面就以大班过渡环节游戏《占圈》为例简要阐述。  一、安全有序  根据层次理论,我们认为有效的过渡环节能够满
期刊
摘 要: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万变不离字义。通过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巧妙地将汉字的造字原理和字形字义的关系,通过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等直观手段传授给学生,使一个个抽象的汉字在学生脑海中变成一幅幅图画,一段段故事,一首首歌谣,一条条谜语,一个个动作,一张张知识网等。“汉字魔術师”玩转快乐识字、高效识字,成为“低段”识字教学的一道风景。  关键词:识字教学 汉字字义 高效识字 低段教学  汉字是音、形
期刊
一、建构和谐课堂文化,开启奇妙大门  无痕教学,应该是学生自我品味和自我升华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到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和谐的课堂文化,能让学生产生新鲜和好奇,能使他们在深有感触的过程中释放学习潜能。  越是和谐的文化课堂,越能激活学生的潜能,如在《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阅读引导后,可围绕“必读”,要求学生主动构思:这本书有怎样的神奇功效?为什么说是男孩?女生不能读吗?带着这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