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间松解加束膜减压治疗灼性神经痛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灼性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仍在探索之中,我院1992年4月至2003年6月采用束间松解加束膜减压治疗8例,收效良好,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香港特别行政区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与国内外一样,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施行断肢(指)再植开始,然后,随着皮瓣技术的发展而在各有关专科推广应用.我们可把本地区显微外科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微血管吻合及断肢(指)再植期,然后是组织皮瓣移植期。
期刊
患者男,21岁,右示指机器挤压伤1 h于2004年3月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右示指近节近中段掌、背侧皮肤贯通缺损,伸、屈肌腱断裂,外露,指体色灰暗,张力皮温低,无毛细血管反应,无血液循环.X线片示:右示指近节指骨骨折.诊断:右示指挤压伤,近节不完全离断,掌、背侧皮肤缺损。
期刊
外周神经再生是外周冲经外科领域内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还没有解决,主要有三个难题:第一,外周神经比较娇嫩,容易受伤,轻微外力都容易被撕裂,断裂端又会退缩,形成缺损。
期刊
带血管蒂的骨及骨膜瓣移位手术应用日益增多,临床实践表明,这些手术具有就近取材、方法简便、效果可靠和易于推广等优点,深受骨科医生青睐.肱骨骨折是四肢常见伤之一,以其中段最多,因解剖因素,中段又是骨不连易发部位[1].肱骨近端更是骨肿瘤多发区,肱骨肿瘤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和骨折后合并的骨不连均为临床上的难题.如何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尽早恢复上肢功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期刊
自2003年起,我科用带指背神经的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瓣修复指端缺损11例15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四肢组织瓣移植后供区创面处理的方法,为减少供区并发症提供新思路.方法 在进行组织瓣移植的36例中,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减轻或修复供区继发损伤.其中3例(足母)趾甲皮瓣和2例足背皮瓣创面采用次要部位的游离皮瓣修复;5例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采用同侧腹股沟皮瓣逆转修复;3例(足母)趾腓侧皮瓣供区采用第一跖背动脉皮瓣逆转修复;3例足背皮瓣复合第二趾移植供区采用外踝上皮瓣逆转修复;7例肌瓣和筋膜瓣
患者 男,18岁.因交通事故致左足与右小腿毁损伤2 h急诊入院.检查:右小腿从胫骨平台下8 cm至踝关节平面呈环形毁损性不全离断,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小腿主要血管神经断裂与缺损,趾端无血供.但肢体远端从踝关节以远损伤较轻.左足背侧从第五跖趾关节至踝关节前内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8 cm ×12 cm),骨和肌腱外露,足背动、静脉和(足母)长伸肌腱缺损6 cm,胫后动脉博动良好,趾端血供和足底感觉正常。
期刊
患者女,28岁.因左膝髌前软组织缺损2.5 cm ×4.0 cm伴髌骨前侧外露2周入院.治疗:先行清创术,去除伤口内炎性肉芽组织与坏死组织,然后切取同侧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方法:术前用多普勒测定在小腿后正中稍内侧,胭皱折下8 cm与15 cm处各有一明显的血管穿支点,为取得较长的血管蒂,以远侧穿支为中心设计3.5 cm×5.0 cm皮瓣.先切开皮瓣内侧缘至腓肠肌内侧头筋膜下,确定至皮瓣的穿支
期刊
目的 报道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方法 在小腿内侧以胫后动脉内踝皮支为血管蒂设计成球拍状岛状皮瓣修复足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交腿皮瓣修复5例.球拍(皮瓣)面积为16cm×9 cm~6 cm×4 cm,在小腿中上段设计切取,球拍柄宽2 cm,长为4~12 cm,在小腿中下段内侧设计切取. 结果 17例皮瓣术后血运好,无肿胀、淤血,全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