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阅读教育为主要的手段,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学段层层递进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中学阶段;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6-0068-01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以阅读教育为主要手段,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使青少年学生在各个学段层层递进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进而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应“固本”“铸魂”“打底”,使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
  一、择优而学,选择经典
  中学阶段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教育的第一步是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什么和怎样学同样重要。我们常说的开卷有益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所开之卷必须是好书,必须是经典。经史子集,浩如烟海,诗词歌赋,不可胜数。因此,在纷繁的传统文化著作中选取出经典来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所谓的“经典”是指穿越了时间和空间,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思想魅力的作品。凡是经典,都是经过大浪淘沙,在比较中产生的。青少年在中学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自己成熟的审美体系,所以需要家长、教师结合不同的學情,如青少年的兴趣、青少年的认知水平,综合作品的价值,慎之又慎,选择名家名篇名段名句来读。对青少年学生开展认知教育,使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进而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二、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任何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取最忌讳的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有毅力、有耐心、有定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业精于勤,荒于嬉”都向我们说明坚持的重要意义。只有注重积累,才能实现质的提升与飞跃,所谓“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即是这个道理。只有你积累得多了,发挥起来才会得心应手。综上,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坚持每日阅读经典、背诵诗词。唯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才能积少成多,见到成效。范曾先生曾说过:“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够不坚持,希望一下子就成为一个饱学之士,或者根本就不读书,认为电脑一开,一按全知道。可是通过这种方法知道的东西,缺乏一种生命力,他没有化到你的灵魂和血液里去。”这种基础阅读教育既能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重视过程,浸润感悟
  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要善于联想和思考,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品味流淌出来的美感,寻找心灵感应,做到活学活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生僻难懂的内容,学生一时没有记住,或者无法理解,这些都很正常,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用心领悟,足矣。我们要重视的是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力的较量,情的集中。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在过程中实现与古代古人古诗古文的心有灵犀,并不断地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包括谈吐、写作等。
  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里的“知”是指获取知识,这里的“行”是指实践作为。青少年学生学习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决不能仅仅局限于知道,比“知之”更重要也更有必要的是“为之” “行之”。一方面,通过实践,检验所知的正确与否,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达到人格的完善,实现人生的理想。《大学》有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是说我们要在行中求知,在知后力行,做到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合一。学生要根据阅读的内容相应地采取行动,付诸实践,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探索、找寻、创造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学生如果学习《中庸》的话,就可以把这本书当中提出来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作为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的话,就可以运用“心到、眼到、口到”的三到读书法来阅读;熟读《三字经》就会知道“为学者,必有初,中学终,至四书”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顺序。
  “国学不是老古董,是中国人生生不息的智慧之源。” 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中学阶段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教育,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长远目标。
  (特约编辑 斯 陌)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探索高校德育工作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归纳德育工作的学科特征,结合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现实特点提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摘要]生活化教学可将教学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同时把生活现象与生物知识相结合以增强学生的生物认知。作为生物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和增强生活化教学实践三方面分别激活、活化和升华高中生物课堂,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生物课堂;活化[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93-01
边远地区的开发,都是追求价值。实现价值的活动。没有价值的意识。我们就不会给自己提出边远地区开发的任务.
[摘要]“生活即教育”。教师作为指导者,应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融入生活,为学生构建集开放性、主动性、灵动性、互动性、建构性于一体的学习场所,使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和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3-0094-01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诉我们
结合广州地铁二号线公纪区间三线大跨度隧道 (开挖跨度 2 1.6m)施工 ,阐述城市地铁大跨度隧    道施工方法及施工要点 ,对双侧壁导坑施工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
[摘 要]在长期的经济生活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其知识点散而杂,多而繁。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将在材料中常见的关键词以“点”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总结,同时为了明确知识设问考查的范围,我们也可以以“线”的方式来引领学生进行汇总,从多方面、多角度引导启发学生,不断地结合学科思维特点多总结、多归纳,将厚书变薄,再将薄书变厚。  [关键词]知识点;线索;层面;经济生活  [中图分类号]
实验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混合式学习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传统学习方式与网络化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
[摘要]主要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展开论述。提出的情境创设方式主要包括:活动情境、生活情境及游戏情境等。上述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方式均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验证,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活动生活游戏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48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本土教学方法,它最先由南通一名小学教师李吉林提
《从依赖外援自力更生》一文中对中国技术引进中自力更生方针做了一定评价.认为.这种方针尽管不尽完善.但却使中国的经验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模式.中国的自力更生方针包括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