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C基因G12918A突变所致Ⅰ型遗传性蛋白C缺陷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C(PC)缺陷症家系的遗传表型和基因特征.方法 PC抗原(PC:Ag)和PS抗原(PS:A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T抗原(AT:Ag)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PC活性(PC:A)、PS活性(PS:A)和AT活性(AT:A)采用发色底物法在Sysmexl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测定.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3代家系10个成员PC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基因突变点.结果该家系3代10名成员中,有8名PC抗原水平在1.06~1.92 mg/L(参考值3.00~6.00 mg/L)之间,PC活性在41%~67%(参考值70%~140%)之间,明显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而PS:Ag和PS:A、AT:Ag和AT:A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C基因测序分析:8名成员存在Ⅸ号外显子第12 918位核苷酸G→T突变,密码子TGG→TGA,使第372位Trp→Stop;并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 405C/T、2 418A/G、2 583A/T的多态性.结论 该家系为Ⅰ型遗传性PC缺陷症,PC基因Ⅸ号外显子存在第12 918位核苷酸G→T突变,该突变是目前尚未报道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点;并在基因启动子区存在2 405C/T、2 418A/G、2 583A/T的多态性。

其他文献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性疾病,其特点为空间和时间上的多发,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有遗传易患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受到感染而诱发的自身免疫反应.人们早已发现MS具有家族聚集性,已有1个家族中出现多位患者的报道,同胞间患病的相对危险度也有增加,而MS患者的二、三级亲属其患病风险将会增高.我们将兄弟2人同患MS的一家系报道如下。
全科医生多数工作在城市社区和乡镇医院,能承担一般性疾病的门诊常规治疗,但对于急性中毒方面的知识了解少,常导致诊断错误,甚至会延误患者的救治.笔者曾遇到过多起类似案例。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日前,瑞昌市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打造精品课堂”的语文“磨课”活动,该校8名优秀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展示了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  “磨课”活动是瑞昌市实验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活动以新课程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研究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学技能为主线,主要包括磨目标、磨教材、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五个方面。该校首先通过年级组预选赛选拔了8名授课老师,
凋亡调节蛋白(Survivin)是最近新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家族的新成员,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调节细胞有丝分裂的双重功能,是联系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重要因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浸润性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疾病.研究表明,滑膜细胞周期失调及凋亡异常可导致关节滑膜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