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雅韵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文房四宝,墨居第二。它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自不待言。四川博物院院藏古墨造型精美,品种多样,其工艺之精湛,堪称古墨中的精品。
  明程君房瓦式墨,正面印山水楼阁,背有云龙文,并有描金题字“依然研北此龙宾”。其右侧刻“程君房制”四字,左侧刻“天启元年”款。墨长12.5厘米,宽8厘米,厚1.7厘米。程君房,明代制墨名家,名大约,字幼博,号筱野,别字君房。他生活于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与当时的制墨家方于鲁齐名,世称“方程”。程君房精于制墨,其墨光洁细腻,款式花纹变化多端,深得文人士大夫喜爱。明代大画家董其昌有赞曰:“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
  程君房“昆仑玄宝”墨(图一),呈八角方形,一面有“昆仑玄宝”四个行楷描金字,另一面底上刻有海水云头纹,并有一株描金桃树;边有“天启元年”程君房制等篆文。墨见方长11厘米,厚1厘米。该墨阴刻阳划,清晰悦目,施彩填金,细致入微,墨质细腻,质理坚莹,无论看、拎、摸、闻,俱古朴自然,保存较好。


图一:明程君房“昆仑玄宝”墨

  明方于鲁“海日高升”墨,1件2锭,墨锭相同。墨为长方形,一面隶书阴识:“海日高升”,下镌绘旭日云水;一面楷书阳识文,署“新都后学徐兆元识”。侧面楷书阳识:“歙方于鲁法制”,囊匣外复木匣。盒长1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墨之一长7.1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墨之二长7.2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方于鲁,明朝万历时著名墨工,制墨业歙派代表人物,与程君房齐名。他系安徽歙县人,本名大滶,以字行,后改字建元。方于鲁本是程家制墨工人,得程君房墨法,又别出己意,得汪道昆、汪道贯、利瓦伊祯等规划,丁云鹏、吴廷羽、俞康仲的图绘纹样及名士书题,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左右辑撰《方氏墨谱》六卷,计分国宝、国华、博古、博物、法宝、洪宝六类,共三百八十五式图,备机工巧,乃墨史前所未有之创举。其在30岁前所造之“九玄三极墨”,誉为前无古人。
  此墨锭形制规矩,原料优良,雕刻细腻,字迹苍劲,墨面字迹与纹饰清晰可辨,从细微处可见做工的精湛,充分显示出方于鲁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高超的工艺水平。
  明汪时茂工妆书墨,呈长方形,一面镌绘涂金书架、书案;一面行草阳识:“缥缃千万轴,触手古香存”,左下方落款“仕”和篆书“悦未”二字。上侧楷书阳识:“天一氏”。带盒长10厘米,宽8厘米,厚2.5厘米。墨长5.5厘米,宽3.3厘米,厚0.5厘米。款识:“休宁汪时茂天一氏监制”款。汪时茂为明末清初休宁名墨工,肆名叫作“守玄室”。他制作的墨质坚烟润,墨模精美,传为名品。
  明末清初汪时茂擎天玉柱墨,呈圆柱形,漆衣(图二)。上镌绘一龙缠绕于玉柱上,四周有祥云围绕。上有楷书阴识涂金:“擎天玉柱”,柱顶上篆书阳识:“天一氏”。



  漆衣墨,也称漆皮墨,是将模压之后的墨再经打磨,在其表面刷上漆而成。明代《方氏墨谱》记:“磋以锉,摩以木贼,继以蜡帚,润以漆,袭以香药,其润以滴,其光可鉴”。可见凡漆衣墨,其质地必然很优良。据说此种墨是专供皇家内院鉴赏把玩之品。漆衣墨盛行于明代万历年间,至清代乾隆时为最著。
  清康熙吴天章集锦套墨,共10锭,装在一个长方形描金黑漆盒内。漆盒长26.2厘米,宽10.5厘米,高2.5厘米。漆盒上有描金小篆“龙宾十友,结契文房。金兰胶漆,既坚且芳”,下面有红色“倬印”“天章”印章。(图三)每锭形式各不相同,按自左而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分别为:第一锭墨为长方形,长5.5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一面绘一床书的图案,上面有蓝色楷书“一床书”题字;另一面刻有天章二字。此墨通体敷金。第二锭墨为长方形,长7.5厘米,宽3.2厘米,厚0.5厘米。一面绘砚台图案,上面有描金篆书“宣和御砚”;另一面为行楷题字“雊眼鲜明,端溪上品,久伴龙香,尚存余渖。”。第三锭墨为长方形,长5厘米,宽3.3厘米,厚0.5厘米。一面描金山石图案,上有蓝色楷书“筑阳石”;另一面有楷书题字“贞坚自有分,戴叔伦句”。第四锭墨为瓦型墨,长10.5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一面绘竹子的图案,右侧有描金篆书“此君”二字;另一面有行书“龙蛇飞舞,挥洒方浓,左宜右有,维君之功”题字,下方是天章氏落款。第五锭墨为长方形,长3.5厘米,宽3.2厘米,厚0.5厘米。一面绘描金填彩书卷图案;另一面有蓝色楷书“开卷有益”,下方有描金“天章”落款。第六锭墨为长方形,长5.5厘米,宽3.5厘米,厚0.7厘米。一面绘描金书案,书案上有书、花瓶、笔等图案;另一面蓝色行书“谁梦此李谪仙”题字,下方有描金“吴倬”“天章”印章。第七锭墨为长条形,长10.5厘米,宽1.5厘米,厚0.6厘米。一面绘描金粉彩双剑图案,上有描金篆字“丰城双剑”;另一面有描金篆字“物华天宝”。第八锭墨为长条形,长13.7厘米,宽1.5厘米,厚1厘米。一面绘金龙图案,此面通体敷金;另一面为黑色,有行楷“美哉良□(琛?),产于玄圃,追琢其章,永珍册府”题字,下方有吴天章鉴制落款。第九锭为仿古墨,古琴形制,长11.2厘米,宽2厘米,厚0.8厘米。琴身有描金粉彩芙蓉花卉纹装饰,一面在花卉纹上有“嶧山桐”题字。第十锭墨为长条形,长11.2厘米,宽1.5厘米,厚0.5厘米。一面有隶书“古竹策”题字,下面有绿彩“吴天章摹”题字,此面通体敷金;另一面为黑色,有描金行楷“古之策以漆书,天章墨漆弗如。叶良仪赞”题字,下方有“简崖”方印。此套墨為李一氓先生1988年捐赠。



  这套吴天章制作的集锦墨都有锦盒包装,作馈赠礼品和收藏品,深受各方好评。这套集锦墨丰富多彩,装潢精美,堪称明清集锦墨中的珍品。
  胡开文制作的八宝奇珍墨为八锭一套,造型各异。(图四)



  第一锭墨为长条形,长11.9厘米,宽3厘米,厚1.3厘米。二角饰卷线纹稍高,一面饰描金行楷“苍佩室填词墨”题字;一面饰尖足布,方足布,钱纹,及“摹古布印三品汉钱一品,梁安祥钧氏制”铭文。第二锭墨为长条形,长11.9厘米,宽3厘米,厚1.3厘米。上端曲线边,一面饰双螭戏珠,及“存古堂法墨”题字;一面有描金隶书“富昌宜王亩田贵侯土汉百年”及“汉洗铭三种,苍佩室填词墨”题字。第三锭墨为长条形,长11.9厘米,宽3厘米,厚1.3厘米。一面饰描金矛、胄、笔图及“上马持戈矛,下马作露布,传永句”题字;一面饰描金楷书“好整以暇”题字,下面有一方钤印。侧有“徽州老胡开文广户氏制”款。第四锭墨为长条形,长11.9厘米,宽3厘米,厚1.3厘米。二角饰卷线纹稍高,一面饰描金楷书“指挥如意”题字;一面饰金矛、金剑、香炉、书籍图案,左侧有“张留侯得圯上老人书,辅汉高而建奇功”题字,下面有一方钤印。剩余四方墨均为同形制墨,长12.5厘米,宽3厘米,厚1.5厘米。一面分别有“飞蚨来集老胡开文监制苍珮室”“好爵与縻老胡开文监制开文”“翼燕垂庥老胡开文监制祥钧”“抟鹏致远老胡开文监制广户氏人”的题字;另一面分别有“二品贡金此占一,前民利用亦权舆义兴拙叟”“祖贻治谱垂方策,显赫中枢领节旄义兴拙叟”“规矩高曾用墨守,德门拥护吉祥云义兴拙叟”“养成健固凌霄翮,一日周行九万程义兴拙叟”的题字,下面有仿古器物图案。墨盒长30.9厘米,宽23厘米,厚4厘米。
  此套胡开文制作的八宝奇珍墨黑黝坚润,做工颇细。8锭墨同装一黑漆描金彩色盒内,盒面中央描金隶书“八宝奇珍图”五字。
  清苍佩室集锦墨,集锦墨也叫套墨,用多锭墨表现一个主题,集绘画、书法、雕刻、墨法等多种技法为一体,具有浓厚的装饰性、观赏性,是别具一格的高雅艺术品。此套墨为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墨8锭,墨长9厘米,宽2厘米,厚1厘米,分别为:“石照”“斗山”“祁山”“西干”“黄海”“桃源”“练江”“乌聊”,每锭墨正面镌绘山水楼阁图,其中“石照”墨侧面有新安胡凯文造落款。背面为行书阳识文,分别是“璇玑蕴精,巍然中立,累累珠联,照耀东壁。中□杓□”“划如斧劈,相对莹然,澄澈辉焕,照我肺肝。对此澄怀”“三面距石,两岩插天,祁山之奇,人境罕传。双岩泉涌”“西干翠色,动而能静,十寺风来,发人深省。波卧长虹”“白云蓬蓬,海波舒卷,何问□齐州,烟横九点。六介峰青”、“花开涧口,水到人间,□□天地,鸡犬闲闲。还宜问津”“百丈共明,三篙浪软,练影平铺,吴刀可剪。舟行镜中”“遥临雉堞,俯看虹桥,溪山如画,是为乌聊。雄挟阛阓”的题字。此套墨装潢华丽而不失古朴,倾注了胡开文许多心血,深受文人学士的喜爱。此套墨为李一氓先生1988年捐赠。
  清“封爵铭”顶烟墨(图五)。“封爵铭”墨顾名思义,应为官员封爵后为了纪念或赠送友人所定制。此墨呈长方形,长9厘米,宽2厘米,厚0.9厘米。黑色,正面四周泥金装饰,隶书“封爵铭”三字,阴识填金,下楷书“合肥唐氏珍藏”。背面镌双龙拱珠图,中“册命”两字,下端玉箸书三行:“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阳识。阴识填金,左下楷书“胡开文仿古”五字。此墨制工亦可称精良。



  古墨既是镌刻文化的实用品,又可以寄托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怀,可谓历史和人文精神的见证物。华夏的制墨业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阶段,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有大量的优质墨和贡墨流传于世,尤以清代墨为多。从四川博物院院藏古墨可以看出,清代集锦墨和定制墨无疑是最有文化底蕴和研究价值的文房清玩雅器。其造型古雅,墨刻精细、内涵丰富、墨质上乘,全方位反映出名家制墨人的智慧和结晶。四川博物院所藏古墨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收藏价值和研究价值,对我们研究明清时期的古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它是中国历代书法、绘画、雕刻极为典型的实物载体,同时也能让我们略窥其工艺发展和造型演变等方面的时代特征。
  作者單位:四川博物院
其他文献
關键词:王母嫁女;人神恋;魏晋志怪  牛郎织女、董永遇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演绎出了许多版本,也拥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现代的电影、电视剧等等,足见这两个故事传播的广泛和深远。人们之所以对这两个故事津津乐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个爱情故事不仅充满正能量,而且还极为梦幻动人:董永家境贫寒却善良孝顺,因此得到了天上仙女的垂青……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传说则足够凄美;但除此
期刊
12.烹鸭  (1)《童山诗集》卷三十《奉和绵州潘使君讱斋(邦和)重阳前一日六十初度寄兄四十韵》:“翌日乃张筵,小饮但煮鸭。”  (2)《童山诗集》卷四十二《出门行访唐张友作》:“……老人负暄兼负酒,醺醺醉向绵城走。借问绵城欲访谁?吾之小友唐张友。(即唐张禄,名子范,绵竹举人。)……酒阑烛灺(xiè,烧剩余的腊烛)语未毕,更出先烹熟鸭一。三更别去五更回,归家已属第二日。”  江按:这两次饮酒,都是
期刊
成语“鳳皇来仪”源自《尚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意思是: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连续演奏了九章,扮演凤凰的舞队也出来表演了。其中“箫韶”为舜制的音乐,“仪”是礼仪表演的意思。《箫韶》乐章分为九章,所以又称《九韶》,是先秦时代最美好的音乐。《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
期刊
关键词:左拉;林如稷;遗传;帝政;共和;实验小说  法国19世纪文学史上,爱米尔·左拉(Emile Zola)是继巴尔扎克之后的伟大作家。他的《卢贡·马加尔家传》的总题名为《第二帝政时代一个家族之自然史及社会史》,由20部小说组成,共用了25年的时间。它是堪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相媲美的巨著。在这部巨著中实践了左拉提倡的实验小说的理论,其中第一部小说《卢贡家族的家运》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它采
期刊
游塞纳河  占尽风光塞纳河,游船浩荡畅清波。  蓝天绿影交相映,玉殿琼楼次递过。忆福楼拜  呕心写作度宵深,星月无光暗不胜。  谁启明窗穿夜幕?福楼拜是引航灯。  注:法国作家福楼拜住塞纳河畔。他习惯夜间写作,灯窗乃成为河上夜间的标志。戴安娜罹难处  玉殒香消一瞬间,等闲平地起波澜。  王妃富贵人争羡,岂识深宫六月寒。感左岸莎士比亚书店  莎翁书店作牌徽,瓜葛全无说是非。  何以名家闲置阁?此间曾
期刊
铁轨  蜿蜒长卧石缝间,有序镶排枕木般。  风雨释然坚守载,雪冬敲打笑欢颜。  咣当重压奔驰远,急促呜鸣度难艰。  孤鳏梦随牢固定,巨龙飞速到尘寰。立夏飞雪  麦饱丰盈热浪彰,插秧跟日嫁泥郎。  蚕婆展翅追连蝶,竹叶青枝赏蜜房。  风急雨浇寒复出,雪漂花放冷飞扬。  阳光一米晴空碧,请饰柔纱借扇忙。  赴火木里救灾卅名英烈国人祭  猛火狂飙直上峋,好男烟海战浓尘。  红光血染漫天竞,热浪衣掀卷发泯
期刊
修齐先生发来所著《宝光寺楹联详解》一书的电子文档,要我作序。联道师兄,佛门师弟,我乐而为之。  早在1996年,成都大学副校长钟树梁教授在冯修齐《繁阳斋诗联选·序》中,对修齐先生作出了“深知楹联之体制及特性”“严遵绳墨,绝无放逸”“倡绝学而应时需,以弘扬传统诗词精华,扩大楹联实际效用并维护其品格”的高度评价。钟教授为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也是我的业师,他在《序》中还讲了楹联创作和鉴赏的“个中三昧”。我
期刊
“安老怀少”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公冶长》:“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意谓对老人要照顾,对朋友要信任,对少年要关怀。其中的“老”与“少”分别代表人生的终老阶段与初始阶段,故要“安老怀少”。本文就来说说这个代表人生的终老阶段的“老”字以及跟它有着同源关系的“富贵寿考”的“考”字。  一、“老”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老”字的甲骨文字形有些类似于“畏”(长)字(见下图),然而“老”字既
期刊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继承陶渊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歌的传统,和孟浩然一起开创了唐代的田园山水诗歌的新流派,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之为“王孟诗派”。  唐代的诗人之中,就数王维最多才多艺。他不仅在诗歌、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才艺,更能够在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中,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将诗歌和绘画高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所以被人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期刊
题叶红画都江胜景图  雪岭霞晖映彩虹,层峦高耸势凌空。  岷源浪卷都江水,玉垒云推灌口风。  山外祥光浮紫气,笔端造化夺天工。  凭君点染西川景,万壑千岩一望中。应邀随省参事广汉调研感赋  绿杨烟树绕平畴,春意昂然细雨收。  满地菜花黄灿灿,一湾溪水碧悠悠。  文参议政资旁听,献策兴川划远谋。  感遇衰年逢好运,修明直上九天楼。西崃春游有记  明媚春光久已违,千红万紫斗芳菲。  微风拂柳参差舞,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