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和建议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就人教版生物新课标教材中几个值得商榷的提法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以统一认识。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标教材 商榷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B-0068-02
  广西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笔者有幸从高一开始执教广西首届新课改学生的生物课程,执教所用的高中生物课改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新教材必修本和选修本(以下简称新教材)。新教材比老教材更加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要求,更加走近社会的实际和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更多地强调反映生物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色。但是,在这两年的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广西所用的这套系列新教材所陈述的内容还存在几个值得商榷和统一的地方,现在汇总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新教材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P70,跨膜运输到底包不包括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表述的建议。
  问题:新教材P70关于跨膜运输方式的表述比较模糊,教材中只在《本节聚集》中有“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几种”这一问题而已,并没有很明确地加以说明。这往往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跨膜运输只有两种,即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分析:在查阅了众多资料后笔者发现,对跨膜运输并没有专门的定义,只是有些教师对跨膜运输进行分类:把它分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前者包括:①自由扩散,②协助扩散。这两种扩散主要是由外界环境与细胞体内密度不同而产生的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主要是由细胞体自主地完成运输物质的运动。其实关于跨膜运输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是有一些争议的:有的老师认为,胞吞与胞吐作用并没有“跨膜”,只是借助细胞膜的流动这一结构特点,将物质从生物膜的一侧转运到另一侧。这部分教师为了强化学生对胞吞、胞吐不是“跨膜”的认识,在授课中甚至臆造出“非跨膜运输”这一新概念来描述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近年来,有部分老师开始对这种认识产生怀疑,有不少的文章在阐述跨膜运输的方式后,认为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应属于跨膜运输,但对胞吞、胞吐作用属于跨膜运输的具体原因并未作出论述。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混乱的理解呢?争论的根源在于老师们对“跨膜”概念的界定有着不同的理解。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对“跨”的其中一个意思为“超越一定数量、时间或地区的界限”。这很显然,在胞吞、胞吐作用中,被转运的物质在空间上的确超越了膜的界限,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中新教材中应当将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归属到跨膜运输的范畴当中。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 必修1 分子与细胞》模糊说到: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及其他运输方式,新教材中的其他运输方式其实就是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了,但教材中却没有具体说出来。笔者认为,作为教材就应该明确这一点并指明出来,不应该含糊,否则会引起众多生物教师在教学上的教学误导。
  建议:将新教材P70第一段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及其他运输方式”改为非常准确的描述“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还有其他运输方式,如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二、关于新教材必修模块2《遗传与进化》P103,关于“目前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的叙述与修选3新教材P6关于“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λ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叙述有两点值得商榷和统一。
  问题1:新教材必修2中P103,关于目前常用的基因运载体的叙述中说的是“运载体”,而选修3新教材P6关于“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λ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强调的是“载体”,在“运载体”还是“载体”的叙述上尚有不统一之处。
  分析:有关资料对运载体的表述是“运载体(Vector),一是可以用它作为运载工具,以便将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可以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称为克隆)。最终达到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大量目的基因产物的目的,最后经分离纯化后被人们所利用”。另外一种说法是:基因载体,即gene delivery或gene vector,是作为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工具。犹如火箭能把发射卫星射向九天一样,基因载体可以把目的基因送入靶细胞之内,然后将目的基因释放出来,有的目的基因还可以整合到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从而发挥目的基因人类所需的特定功能。但是由于在高中教材中另一个章节却是这样说,“载体是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控制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笔者认为,为了不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相混淆,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中应该对基因的载体或运载体有一个统一的表述,这样才不会引起教师和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偏差。
  建议:从功能上分析,这个载体是负责将目的基因运送进受体细胞,既要突出“运”字又要将其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载体区另开来,所以建议将选修3新教材中涉及基因载体的统统用“运载体”来表述。
  问题2:新教材必修2中P103关于“目前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的叙述中说的是“噬菌体”,而修选3新教材P6关于“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λ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强调的是“λ噬菌体衍生物”,在“噬菌体”还是“λ噬菌体衍生物”的叙述上尚有不统一之处。
  分析:根据生物学上对运载体的描述中,噬菌体是指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总称,因其当中的部分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故称为噬菌体。由于它有感染性,故很多教师认为单纯的噬菌体可直接作为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的运载体。但实际上,天然噬菌体在侵染宿主细胞后会使其裂解,因此它是不能直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的。而在实践中,λ噬菌体衍生物是用于基因工程的理想运载体,它是由天然λ噬菌体改造而来。λ噬菌体衍生物可以将外援基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又不会破坏受体细胞。因此,从应用角度讲,λ噬菌体衍生物才是真正的运载体。
  建议:将新教材必修2中P103关于“目前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的叙述改为“目前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质粒、λ噬菌体衍生物和动植物病毒等”更为准确。
  三、关于新教材必修模块3《稳态与环境》P67对“种内竞争”表述的商榷。
  问题:新教材必修3中P67第一段中有这样的表述,“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有经验的生物教师都会认为,这一说法不符合生物专有名词的表述,让学生很容易与“生物种间关系中的竞争”相混淆。
  分析:从生物学上进行分析,竞争是指生物种间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不同种之间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说的也是物种之间的竞争。从“生物种间”“不同种之间”这些词当中,很显然,生物的专有名词中,竞争只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是不存在“竞争”的。同种之间的生物为了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只能用“种内斗争”来表述。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竞争”“种内斗争”这两个专有名词的理解困难重重,再加上编者在这一段落中有这样的描述,更加让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解读。
  建议:将新教材必修3中P67关于种内竞争第一段“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一说法改为“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的表述,这样会更加符合生物学专有名词的表述。
  (责编 卢建龙)
其他文献
新闻阅读课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屡有困惑,“新闻体裁”和“阅读内容”如何真正融合,这是一个难题。基于高年级学生对新闻这种文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型将把教学重难点放在教授
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随着构建环境教育课程体系意识的普及,农村幼儿园在日常活动的组织
【关键词】生本理念 阅读教学 以学定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A-  0045-01  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理念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的发展。但是,我们在课堂上仍然可以看到“满堂问”“满堂灌”等不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现象,
戴楼乡切实抓好上交款收交工作去年,江苏金湖县戴楼乡以国务院农民负担条例和省市县文件精神为指针,切实抓好上交款的收交工作。通过宣传.落实政策,服务上门,做大量的细致工作,融洽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当今医疗行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标志,文章对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当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状况,明确了存在的问题,提出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全身的慢性疾病.在我国又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近两年来,我院感染科在坚持结合护肝、加强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口服治疗
中日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汉朝,两千年的互通往来使两国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对方的影响,两国的语言中也大量地吸纳了对方的外语借词。本文对现代
总结了几种以点带面的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懂得从多个方向分析问题和复习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络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将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提
近现代中国的主题就是革命,革侵略者的命,革压迫者的命,革贫穷落后的命。但是,相当时期内,中国的革命是屡革屡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之所以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