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工程兵的“三大专业”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qi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弹工程兵担负着为导弹“筑巢”的使命任务,在这支队伍里,又有繁多的分工和专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分工更细、工种更多,总的来说,主要有土建、安装、信息工程施工三大专业。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协同,高标准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精品工程。在此对导弹工程兵的“三大专业”和其代表人物进行简单介绍,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这支部队。
  土建专业:往岩层深处掘进
  现场:土建专业官兵担负着坑道的掘进施工任务。走进他们的施工现场,会看到一台台高大的凿岩车,挥舞着两条长长的钢臂,臂端的金刚钻头对准坚硬的岩石钻下去,就像钢针戳豆腐一样轻松。短短几分钟,就钻出10多个深达数米的炮眼。半个小时后,预计的炮眼打完了,爆破队立即冲上去填炸药。每名官兵都拿着个竹制的工具,一个人能同时给10多孔炮眼加药。近百孔炮眼,他们仅用一刻钟就全部填满了。随着“轰隆隆”一阵巨响,坚固的岩层被炸开了。硝烟散去,一台台电动扒碴机、侧翻装载机等现代化工程机械来回穿梭,把堆积如山的碎石头运出坑道。
  技术支持:在施工中,他们还针对岩石结构复杂,容易出现塌方的实际,从钻孔、爆破、支护,到锚喷、量测、被覆,采用和推广了40多种新工艺、新技术,尤其是他们自行研制的“三联式钢花管注浆锚杆”、“穿梭式钢模台车”等技术成果,成为战胜塌方的“撒手锏”。现代化的机械装备和先进的施工手段的广泛应用,使得土建专业的官兵攻坚克难、所向披靡。
  明星人物:顾汉春
  标签:凿岩台车“一号操作手”
  “星”荣誉:入伍20年,他先后参加了10多项国防工程建设任务。荣立三等功3次,多次被评为优秀技术骨干。2006年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入选二炮“士官尖子人才库”,2009年被二炮评为“优秀士官成才标兵”,2012年被二炮评为装备维修先进个人。
  某旅四营机械连班长、三级军士长顾汉春,精通地质、爆破和凿岩三个专业,而他在全基地“出名挂号”、被全体官兵津津乐道的是他熟练操作、修理10余种凿岩台车的本领。
  当初,部队配发第一台凿岩台车时,他被选为第一批操作手。面对领导的信任,他暗下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里驾驭新装备,让它在国防施工中发挥威力。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翻烂了6张原理图,对台车的构造原理、操作技能和一般故障维修技术做到了了然于心,并成为第一台台车车长。从那时起,他就坚持把每一次出现的故障险情、解决方法、预防措施记录下来,在不断的学习钻研中,熟练掌握了多种型号凿岩台车操作和维修技能。
  安装专业:巧手装修“导弹之家”
  现场:安装专业官兵担负着坑道内各种设施的安装任务。走进他们的施工现场,首先看到的是加工车间。上士赖世鹏正熟练地操作螺旋风管加工机。一张张不锈钢钢带被传送进机器里,一根根圆溜溜的风管赶趟儿似的从另一头滚出来。而他所要做的,就是按照图纸要求,往机器里输入程序和数据。再往坑道深处走去,焊花飞溅,机械轰鸣,不少官兵正站在高空作业平台上进行风管、水管和电缆线等一系列复杂设施的安装,确保交付施工的坑道内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技术支持:为提高安装专业的施工能力,近年来他们先后购置了近千台(套)高科技装备,同时还发动官兵开展“三小”革新活动,取得了上千项成果,使装备更新率达到80%以上。施工间隙,负责工程质量的技术骨干聚在一起开碰头会,分析当天的工程质量、查找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为确保工程质量,他们还应用了最新的质量标准体系,推行了质量管理问责制,开展了质量信得过班组评比活动,使完成的工程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90%以上。
  明星人物:崔汉军
  标签:“风管王”
  “星”荣誉:他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在通风专业领域取得了专家级的成就:提出的30多项装备技术改进建议,23项被单位采纳;独立或参与完成了20多项装备技术改进任务,为部队节约经费数百万元;他个人则先后夺得了10个专业技术比武冠军,被二炮评为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还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
  某旅四连加工班班长、三级军士长崔汉军,是安装专业中第一批螺旋风管加工机操作手,自从与螺旋风管加工机打上交道后,就出现了关于他的一个个传奇故事。
  当初,价值百余万元的进口螺旋风管加工机配发到工区一线时,上级业务部门还没把说明书翻译出来,他便加工出了第一节合格产品;平时需要一个排兵力完成的风管加工任务,他操作螺旋风管加工机转战东南西北,一人全部承揽;每维修一次螺旋风管加工机需要万元,他突发奇想“土法上马”,使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
  战友们说,在他手里,“洋玩意儿”也得服服帖帖,什么型号的风管加工任务都能拿下。2007年,一家机械制造公司慕名找到崔汉军。他们用某种材料加工风管时,总是不达标,崔汉军一出马,加工出的风管装满水竖起来3天3夜未渗出一滴来!
  信息工程专业:南征北战布设信息化网络
  现场:信息工程专业的官兵担负着国防通信施工任务,常年分散在十几个省市,过着高度分散高度流动的工作生活,是名副其实的“游牧部落”。提起他们,很多人都会想到他们“镐锹为伴,钢钎为伍”的施工场面。挖杆洞、栽线杆、架电缆,靠的全是人力,一个排起早摸黑一天也只能干上几公里,遇到进山施工和过河敷设电缆,则更慢、更辛苦。去年,在某重大国防施工任务中,信息工程专业一个排的官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使用国内一流的施工设备,仅用5天就打通了一条500多米的全石地段。而这在以往,少说也要2周才能完成任务。
  技术支持:如今,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研发革新不同地质施工装备,钢钎大锤早已退出舞台,知识工兵已代替体力工兵。在某通信施工现场,线路施工几乎全部是机械化作业,一个排在工地上就有平头卡、挖掘机、挖沟机、空压机等七八台大型设备,特别是他们自行研制出的大刀式光缆敷设机、馈线孔垂直逆向钻孔机等设备,极大减轻了施工劳动强度,提高了质量效率。
  明星人物:胡海洋
  标签:“接续大拿”
  “星”荣誉:被评为团优秀教员、二炮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次荣立二等功,2次荣立三等功,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当选二炮十大优秀士官,入选二炮“士官尖子人才库”。去年底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二炮十大砺剑尖兵。
  三级军士长胡海洋是某通信工程团赫赫有名的“接续大王”。见到他时,他正在工地:一身迷彩,一脸严肃,聚精会神地进行光缆接续:开缆、拨纤、熔接、密封……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干起这些细活来却灵巧娴熟。
  在胡海洋看来,光缆接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是把握一个“熔”字,只有靠千百次的实战,才能掌握光缆熔接所需的温度、条件等要素。入伍后,他凭着凡事都要争第一的劲头,硬是练就了一身炉火纯青的真功夫。在前年上级举行的一次光缆接续专业大比武中,胡海洋一举夺冠,且创造了接续时间最短、一次成功率最高等4项新纪录。
  入伍20載,胡海洋从一名懵懂无知的初中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具有本科学历、国家监理工程师资格,并精通团队十几项专业技术的“兵专家”,创新出“等位距离故障排除法”、“开天窗”抢修法等光缆接续新技术,为国防通信施工立下显赫战功。
其他文献
[这样的我]  我是一位普通的湖北女孩,从小在部队长大的我一直觉得一个青年应该是具有热血和激情的。如今,我也穿上了这身军装。训练场上我摸爬滚打,工作岗位上我确保畅通,成长的每一步都有我辛勤付出的汗水。在这里我收获了许多快乐,明白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更懂得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魅力评语]  你是一个个性不张扬,温柔又大方的女孩。每次转接话务你那甜美的声音总是让战友们如痴如醉。你始终相信,只有自信
期刊
到南空某雷达站的第一天,听到连队官兵亲切地叫上士、雷达技师卢凯宣“雷锋”,感到很诧异,就对着连队会议室墙上雷锋英模画像给他进行了“画像”,雷锋是圆脸,而他是国字脸。为什么大家都叫他“雷锋”?  有困难,找“雷锋”  “‘雷锋’,梯子放哪儿了?”“‘雷锋’,热水器坏了。”“‘雷锋’,帮我把被子晒一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在营院里响起。每次走廊的灯刚刚坏掉,他就扛着梯子上去检查;水龙头漏水
期刊
夜,漆黑。  风,凛冽,割得脸生疼。  灌木深处,贺源的腮帮紧贴在枪托上,一动不动。  一条黑影闪过,贺源目不转睛。  又一条黑影闪过,贺源依然目不转睛。  雨水顺着发际渗下来,滑过眼角,滚落在枪托处,贺源纹丝不动。  夜视仪中一丛白光闪过,贺源屏息扣下了扳机。  “叭”,子弹擦起一线亮光,穿越密林向白光扑去,一只成年野猪扑倒在地,四肢抽动了几下,伸直了腰身,几只山鸡呼啸惊叫着飞入夜空。  这一枪
期刊
一批军队干部即将脱下军装走向地方。若想再次赢在人生又一个起跑线上,那么就需要系统了解和掌握现行安置政策。  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两种安置方式。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发给退役金。如何选择转业安置方式是每一个面临转业的军队干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直接关系到转业干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下面将介绍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安置的相
期刊
新疆伊犁军分区边防某团:无人飞行器巡航伊犁雪山高原执勤  (朱德华)  新疆伊犁军分区边防某团派出的边防巡逻分队利用六旋翼无人飞行器对雪山高原进行巡航执勤。新疆伊犁地区普降暴雪,徒步、骑马均难以到达被厚厚积雪覆盖的山区,给边境管控带来难度,伊犁军分区利用无人飞行器巡航执勤,同步传输边境实况视频,巡逻分队视情处置,确保了边境地区安全稳定。  77235部队:军网也能淘宝了  (余柄贤)  77235
期刊
1  多年以后,母亲告诉我,我方知我们是如何来到这岛上的。1986年初,部队将岛划给地方管理,县人武部先后找了4个人守岛,个个不敢上岛。人武部王政委急得上火,找到父亲:“你是生产队长兼民兵营长,再合适不过了。守岛,只能靠您了……”父亲答应了上岛看看。  “1986年7月14日,早上8时40分。”父亲把登岛的时间记到了“分”。王政委把父亲送上开山岛,留下6条香烟、30瓶白酒,就走了。上岛的头天晚上,
期刊
[这样的我]  我来自美丽的冰城哈尔滨,爱说爱笑,朴实大方,更好学上进。入伍15个月来先后担任过话务员、传真员、文印员,去年12月中旬又被任命为四班班长,每天带领5名新兵快乐地工作和训练,我希望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做一个当代花木兰。  [魅力评语]  工作上你是姐妹们的榜样,高标准、严要求、任劳任怨;在人品上你团结友爱,处处先他人、后自己。你用你的微笑和美丽征服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兵一年
期刊
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导弹连一排有一对列兵双胞胎兄弟,携手走进军营4个月来,兄弟俩结成互助对子,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上演了一段段精彩故事,在北疆军营传为佳话。  夜半三更,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在寒夜里显得特别耀眼。一名列兵正挑灯夜战,攻读专业书,畅游其中,如痴如醉。  黎明时分,急促的呼吸奏着乐章,在静谧中听着格外悦耳。一名列兵身上背沙袋,头戴体能帽,步伐豪迈,身影矫健。  新年伊始,沈阳军区某炮兵团军
期刊
许多熟识我的人都说,我这一路走来很顺利,从提干、入党,之后是职位一步步的提升,最后挂上将星,似乎都和老天眷顾分不开。回头细思,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心中的那团火一直燃烧着,是梦想照亮了我精彩的人生。  1976年秋天,当征兵的消息传来时,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军人的我,按捺不住心中的那分激情,偷偷瞒着父母报了名,等体检合格后才告诉家人。父亲听闻后十分生气。父亲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在开原县创办学校、造福桑梓
期刊
“三国有张飞,我俩一般黑,猛张飞,黑张猛,大家可以这样记我的名字……”在南京政治学院班长集训白我介绍会上,张猛话音未落便赢得战友们一片掌声。张猛是该院新闻系第五期武警学员中的一名班长,人如其名,两年前当兵的猛虎气息至今未消。  老虎的勇猛并非天生,张猛的虎气也是如此,从“新兵蛋子”成长为“天之骄子”,靠的是部队这片森林给他的历练。张猛原本是地方重点大学的高材生,但一心向往走上军旅殿堂,成为军事达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