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半岛Bransfield海峡约6000年以来的陆源组分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来源 :第四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南极半岛Bransfield海峡采集的D1-7钻孔样品粘土矿物组合、粗颗粒组分、火山灰丰度及AMS~(14)C测年分析,建立了该钻孔5.83ka以来的地层年代框架。该区域有机碳测年中老碳污染年龄约为2.1ka。该孔中7个火山灰层及其年龄(0.33ka、2.12ka、2.82~2.94ka、3.34ka、3.96ka、4.76ka和5.57ka)与附近的地质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该区域粘土矿物主要为蒙脱石(>60%),绿泥石和伊利石次之,高岭石最少(<6%);蒙脱石相对含量在火山灰层增高。研究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来源于南极半岛火山岩及火山灰的化学风化作用,且深度风化矿物相对含量很低,4种组分基本稳定,反映了南极半岛火山岩及火山灰化学风化作用较弱的区域特征。晚全新世增多的冰筏碎屑(IRD)事件与附近的地质记录相符,反映了晚全新世以来受ENSO和季节性太阳辐射量变化的影响,南极半岛区域气候变冷,冰架崩塌增多。
其他文献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勇于舍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勇于引入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讲解上做“减法”,学生在探究发现上做“加法”。一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先进教
在多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高校学生是新时代的代表性群体,面对新鲜事物,他们有着强大的冲劲,敢于接受挑战.作为当下最迅速的反应者和体验者,如何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输电线路在线监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但是,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和电气设备的多样性,目前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仍然
北黄海中部晚更新世末以来低海面时期发育的硬质粘土层是古环境变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文章运用沉积学、孢粉学和年代学等方法,从样品中提取出了可指示北黄海硬质粘土层成因的
为了适应现阶段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进行电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方案的优化.本文就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组织框架展开分析,实现合作伙伴网络模式、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浊流沉积是陆源物质向深海搬运的主要方式,其发生对于海底扇、峡谷以及深海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冲绳海槽3个柱状样岩芯的研究,均发现了发生于7300~7500cal.a B.P.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电力发电系统受限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目前发电的主要方法仍是热力发电,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减少了资本投资,而且在设备运作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困难.目前,中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