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诚信之星”“最美快递小哥”汪勇:豁出命干出来的诚信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叫他“勇哥”,一是因为亲切,二是因为他靠谱,有大哥范儿,不管什么难事总有办法解决。他就是武汉暴发疫情之后,被称为“最美快递小哥”“凡人英雄”“生命摆渡人”的汪勇。
  勇哥刚下飞机就赶到约定的地点。记者面前的他,一身工作服,普通的和我们见过的顺丰快递小哥没有任何区别。“作为一名普通快递员,那些人为什么信任你?”面对记者的提问,勇哥平静地说:“我只需要告诉他们我是谁,我干了什么。”

“要是医护这条线崩了,谁都逃不掉”


  在汪勇的微信朋友圈里有这样一条:还记得1月25日清晨,很冷,离开之前,拍了张家门的照片,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也许回不来。我爱这个家,深爱着家里的所有人,但关门后没回头看一眼,知道只能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抛下的家人。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封城的第三天。在经过了一晚上辗转反侧之后,汪勇下定决心,走出了家门。门里是熟睡的父母、妻子和未满3岁的女儿,他说“领导叫我回去加班”。实际上,他是去接送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全国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一度也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1月24日,大年三十,一家人吃过年夜饭后,汪勇坐在沙发上刷手机,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扫码进金银潭医院医护群。本想看看医生们聊什么探听点消息,结果群里没人聊天,全都是一条条滚动的用车需求。那是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公交地铁停运,网约车下线,金银潭医院位置偏远,不少醫护人员上下班困难,远的要步行4个小时。
  一个护士晚上8点左右连发了四次用车需求,但四个多小时过去了,没有人回应。凌晨一点,汪勇主动加了这个护士的微信,说:“我只有一个N95口罩,你有酒精吗?如果有,我可以来接你”,大概沉默了10秒,护士回了一句“我有酒精”。
  当小护士坐进汪勇的车时,两人都是紧张的。空荡荡的城市,看不到一个人一辆车,如果在平时,小姑娘肯定不会上一个陌生人的车。汪勇则时不时通过后视镜看她,两条腿不停地抖,“她真正坐上来的时候我有点慌了。万一出事了,我家人怎么办,车贷、房贷怎么办”,但他没有停止免费接单。
  一天下来,汪勇共接送了30多位医护人员,腿也抖了整整一天。其实,在出门的那一刻,汪勇就没打算回头。他算了一笔账:一天接送30名医护人员,平均为每人省下2小时,一天就能省下60个小时。60个小时能救多少人的命!汪勇觉得,这件事意义大于风险,“自家的门锁得再好也没用,要是医护这条线崩了,谁都逃不掉。”
  医护人员用车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汪勇开始招募志愿者,组建车队。招募时,汪勇尤其注意细节。比如他会问能不能四个小时不抽烟,如果回答不行,他会把人劝回。他给记者比划,抽烟要摘下口罩,不仅感染风险增大,而且会浪费宝贵的N95口罩。他大概拒绝了50人,最终形成了30人的志愿团队。幸运的是,他们无一人感染。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医护人员的通勤难题,汪勇跑去与美团摩拜、青桔电动车和滴滴出行谈合作,最终实现了“以共享单车解决金银潭医院5公里内出行,以共享电动车解决5公里到10公里出行,以志愿司机车队和共享汽车解决10公里以上出行”的系统安排。“难度是你想像不到的,大概遭遇20多次拒绝才能成功一次。但是越难才越有意义。”汪勇说。

“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一起扛过来的”


  从保障医护人员日常出行,到为金银潭医院解决用餐问题,再到给医护人员修眼镜、买拖鞋……在国内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刻,在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汪勇毅然走出了第一步,从一名快递小哥成为了医护人员的“大管家”。
  免费供餐的便利店因为所在区域疫情严重被关闭后,汪勇又开始一边发朋友圈寻找成本价商品,要求泡鸡蛋和火腿肠,每样7万份现货;一边对接之前那家便利店,拿到了每个医院的详细配送单。接着,他又开始安排志愿者会计,根据配送数量、配送区域把所有信息区域化,按照一台车送300份的标准,计算出每个区域需要多少台车。“两个小时之内,我们找到了20台车,其中两辆面包车,其它的是小轿车”。不到半天,汪勇就实现了上游货源和末端派送的全部打通。

  一本《金银潭日记》成为2020年5月12日护士节医护人员们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那一刻,他们都激动得跳了起来,这是“大管家”汪勇为他们精心制作的纪念册: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附近酒店的支援人员,还有志愿者,每人写下最想表达的话,留下姓名和电话,贴上美美的生活照,大概300多人,形成一本厚厚的册子,留住沉甸甸的记忆。目前这本册子的试印版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种生死情谊,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汪勇说,“如果有酒,你愿意听我和医护人员的故事,可以让你心酸到哭,感动到哭……最危险的时刻,我们是一起扛过来的。”
  汪勇发过一次烧,37.3°C,看到这个数字的那一刻,他表现得异常冷静。先是给主管领导打电话。从离家之后,他就一直住在公司仓库。他告诉主管自己回到仓库的详细路线,要求进行严格消毒;接着给志愿者领队打电话,告诉他目前主要有哪些工作、进展到什么阶段。电话打完他才发现,自己一直在满负荷工作,手里的活必须安排给三四个人才能接得住。打完电话,他才反应过来,从早上到现在下午了,还没顾上吃一口饭。幸运的是,第二天烧就退了,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发烧。
  太多事等着要办,顾不上继续隔离,汪勇又一次冲出了门……这次,他依然没有跟家人透露一个字。

“我要做的就是让大家信得过”


  作为“组局者”,过汪勇手的捐献物资以百万元计,尤其在被媒体报道后,很多企业直接联系他提供捐赠。面对这些物资,汪勇却从未动心,他说:“生死都看透的人,还在乎这个吗?”其实,不止这一次,几年前的创业经历就已经让汪勇看透了很多东西。
  读书时,汪勇并不是好学生。高中沉迷网游,大学学的汽车检修,毕业时却连补胎都不会。因为爱好电脑,2009年,24岁的汪勇开了家电脑维修公司,一度收入可观,月入两三万,“飘了,觉得自己不得了”,他这样评价当时的自己。那时,他白天打牌、晚上喝酒,天亮睡觉、午后起床,赚多少花多少,公司也无心打理。
  2011年,公司倒闭。汪勇也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他怀疑自己一无是处。甚至有大半年时间,他每天锁着房门,躲进游戏里,他觉得所有人都在看他的笑话。后来,他开了一年出租车,晚上开车白天睡觉,依然回避与人交往。
  陷在泥潭里太久,汪勇也想站起来。2014年,他进入顺丰,成了一名快递小哥。每天早到一小时、晚走一小时,帮别人搬货、送货,他让自己处于忙碌并从中感受充实。这一年,汪勇29岁,重新认识、打理自己的人生,他觉得身体健康,有个家庭、有份工作,足矣。
  汪勇为人仗义、乐于助人,开车路上遇到石头,他必须把它挪开才能过去,绕道而行于他内心过不去。但距离“英雄境界”,那时的汪勇还自觉相距甚远。甚至没人留意过,他那时是否就已具备如今广受称赞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其实组织能力什么的不太重要,当时最需要的是信任。因为那时愿意走出家门做事的人,都是抛开生死、想出一份力的人。大家目标一致。我需要做的就是让大家信得过,将大家聚拢起来。”汪勇说。

后记


  “我当时不清楚什么是志愿者,只知道如果待在家里今后一定会后悔。后来在各种群里对接了十多个志愿者团队,只要提要求,他们就去想办法满足,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功成身退……我才理解有这样一批人,当国家有难、社会需要,会不顾安危、不计得失默默奉献。这,就是志愿者。”
  如今,持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了汪勇生活的常态。
  (责任编辑:刘超)
其他文献
读过《岳飞传》的人,谁不知道岳大帅有个强劲对手金兀术?在这个宋金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当年统军调兵的故乡,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文化名城——调兵山市。作为辽宁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他们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自选动作”也亮点纷呈。记者踏寻他们的成功之道,发现其中有个很突出的亮点是“融合创新”。  注重资源融合,强化平台建设。在基层层面,他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与乡镇、社区便民服
期刊
雷锋旗帜悬挂堂屋正中,“雷锋家庭”奖牌金光闪闪。  2021年五一这天,阳光灿烂。笔者来到河南邓州城区护城河西侧一户雷锋家庭采访,感慨万千:“雷锋城里雷锋多呀!”薪火传承  这家的男主人叫丁胜年,现任邓州编外雷锋团办公室副主任,妻子孙拥政系邓州雷锋公证处职工。二十年来,他们夫妇带领儿子、儿媳、女儿默默无闻学雷锋的赤子情怀,在邓州大地广为流传。  丁胜年的岳父孙绍显,退休前任邓州雷锋公证处主任。19
期刊
春意盎然的四月,记者来到了南阳市著名的画家村,古朴的宅院,蜿蜒的石板路,翠绿的竹林,还有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  “爱心学堂”是画家村最大的一个院子,每到周末,孩子们便汇聚于此,免费学画画、书法、国学等,授课的老师都是志愿者。学堂创建至今已6年,共教授孩子2000多人。有的孩子长大之后又重新回到这里,成为志愿者,比如王浩。他说,他特别感谢郑老师,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空心村”变身画家村  郑老师,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把雷锋精神世世代代传扬下去”。胡承山同志编撰的《新时代向雷锋学什么》一书,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集中阐释了习总书记关于学习传承雷锋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学习雷锋活动与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为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把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提供了一本富有鲜明时代
期刊
“我们闽南有句很出名的话,叫爱拼才会赢。拼什么,不仅是拼勤劳、拼智慧,更重要的是拼诚信、拼口碑。”蔡金钗——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靠着这股子拼劲儿,诚信经营25年,把一个小食品厂打造成年缴税上亿元,创造数万就业岗位的健康食品领军企业。  作为2020年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命名并向全社会公布的全国仅有的9名个人“诚信之星”得主,蔡金钗显得内敛低调,记者来到他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盼盼食品集团
期刊
十年能让一个婴儿拥有意识,学会生活技能,肩膀上有了责任;十年也能让一所曾经被洪水冲垮的小学,蜕变成英姿飒爽的少年军校。9月,这座学校——河渠希望小学少年军校,迎来了建校10周年隆重庆典。  庆典活动庄严热烈,宾朋满座。众人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少年军校的引路人贾雪阳将军。这位71岁的老将军,生长于军人家庭,红色文化滋润他的心灵并塑造了他的品格,爱祖国、回报家乡成为他一生的信念。
期刊
“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5月11日下午,国家电网嘉兴供电公司传承弘扬“红船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十二项服务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嘉兴举行。这里是全国首支以“红船”命名的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的诞生地。展馆里,一段段文字述说着他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一幅幅图片记录着他们忠诚为民、服务人民的感人瞬间,一段段视频再现了他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不凡历程。  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目前的9528人,
期刊
一位将军的泣血遗作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初心党课,这是一名老党员献给党的百岁生日的特殊礼物,这是一位将军的泣血遗作。  2020年11月10日,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本刊副总编辑程关生将军,因就诊时头孢过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以这种大家无法接受的方式永远离开了我们。  令人动容的是,将军病房的桌子上摆着一篇党课稿,里面留下了他用红笔圈改的笔记,临上手术台前,他还在做精心的修改打磨。  这篇
期刊
5月22日,一颗医学界的巨星陨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在上海病逝,享年99岁。26日,吴孟超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他的遗体覆盖着鲜红的党旗。人们鞠躬悼念,献上鲜花,追思缅怀吴老。  吴孟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完成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翻译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制作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创造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
期刊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深厚积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全社会的道德标杆、精神标识、文明标记。新时代,雷锋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显示出引领文明风尚、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10月17日,是我国第7个国家扶贫日,2020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打赢深度贫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