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英雄歌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将军的泣血遗作


  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初心党课,这是一名老党员献给党的百岁生日的特殊礼物,这是一位将军的泣血遗作。
  2020年11月10日,上海警备区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本刊副总编辑程关生将军,因就诊时头孢过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以这种大家无法接受的方式永远离开了我们。
  令人动容的是,将军病房的桌子上摆着一篇党课稿,里面留下了他用红笔圈改的笔记,临上手术台前,他还在做精心的修改打磨。
  这篇党课稿凝聚了将军数月的心血和情感的寄托。他总是说,明年是建党百年,作为一名干了一辈子军队政治工作的老党员,应该为党做点什么。他经过系统深入思考,准备了一篇角度新颖、讲述生动、现实意义突出的党课稿,列入了他的工作计划。
  难以忘记,将军结合多年政治工作经历,翻阅大量党史书籍,不断修正确定党课稿的主题框架;难以忘记,将军走遍沪上各大红色场馆,现地考证了一组组数据和一个个故事,确保党课稿内容的丰满准确;难以忘记,将军以一名老文字工作者的习惯,一遍遍修改打磨文字,追求出手即精品的效果。
  通读这篇近两万字的党课稿,字里行间流淌出程将军生前一贯严谨的态度、细致的作风、务实的文风、温情的笔触,在朴素的文字里读懂的是初心、使命,是对百年党史中一个个英雄的礼赞,是一名老党员对党母亲无比深诚的爱。
  如果没有意外,将军计划深入军营、学校、社区,为大家公益讲授这一课,带领大家在重温党史中坚定信仰、凝聚力量。在即将迎来建党百年的时候,我们特意向读者推出这篇党课中的一部分,希望给大家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的启迪和动力。
  难忘将军,精神不朽!
  许多同志都去过中共一大会址,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展厅的二楼有个演播室,屏幕上不断闪现出一个个人物的头像,他们都是我们党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是千千万万个优秀党员的缩影。他们中,有党创建初期的一批先驱,有历经革命战争的英雄烈士,有和平建设时期的先锋模范,有为民族复兴伟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时代精英,等等。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博大的书,一首壮美的诗,一曲英雄的歌。看着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总是让人心潮澎湃,想起他们,我们心中总会涌动起感情的波澜。
  回望百年,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确立的奋斗目标,都逐一变成了现实。为此,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乃至鲜血生命的代价。历史和现实都在陈述着一个事实:我们党的每一个奋斗目标的实现,无一不是伴随着艰辛奋斗、伴随着牺牲奉献。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
  这里,讲一个发生在一对父子身上的故事:有一个加入党组织不久的金银首饰工人,名叫张人亚,他将上海地下党组织来不及转移的文件、马列著作及刊物,悄悄带回宁波霞浦老家,让父亲张爵谦代为保管,张人亚当晚就离开了家。父亲知道事关重大,想出一个苦肉计,给儿子挖了个“衣冠冢”,编了个“不孝儿在外亡故”的故事。从那时起,老父亲一直孤守着这一重大秘密,苦等着儿子回来,5年,10年,20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党执政了,人亚也没有回来,其实,他当年去中央苏区不久就牺牲了。张爵谦没有忘记儿子的嘱托,1952年将部分文件书报,捐给了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1959年将其余文物捐给了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其中,就有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宣言》中译本。这是一对多好的父子啊!
  今年有部电视连续剧叫《绝命后卫师》,讲的就是陈树湘师长和红34师的故事。1934年10月,陈树湘率红34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全军总后卫,同国民党军频繁作战,掩护红军主力连续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陈树湘沉着果断,指挥全师官兵顽强抗击,与敌鏖战三天三夜,打退了周浑元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终于掩护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同时,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师6000余人锐减至不足1000人。這时,红34师已被敌截断在湘江东岸,无法渡江追赶主力。12月12日,红34师遭遇江华民团袭击,陈树湘腹部中弹倒下。战士们用担架抬着流血不止、脸色惨白的师长,向道县四马桥方向退却,又遭到道县保安团一营的袭击。激烈的枪声惊醒了昏迷多时的陈树湘,他强忍剧痛在两个战士搀扶下指挥战斗,打退道县保安兵后又昏过去了。当他再次醒来,舔了舔干裂的嘴唇,语重心长地说:“看来,原路返回是不可能了,大家做好突围准备,冲出去到九嶷山区打游击。”他还用毛主席的话鼓励大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呐!”陈树湘伸出惨白而冰凉的手,与参谋长王道光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好一会,他对王得光说:“你是老同志,老党员,我把这支队伍交给你,你一定要把他们带出去!” 参谋长哽咽着说:“师长,我们一起走!”“你看我这个样子能冲出去吗,你带队突围,我掩护,冲出一个是一个!” 敌人新的进攻开始了,三个县的保安团从四面蜂拥而上,陈树湘依托红都庙有利地形,阻击敌人,掩护同志们突出重围,他的子弹打光了,又身负重伤,不幸被俘。敌人抓到一个红军师长,高兴得发狂,企图从他的口中探出红军的情报,陈树湘一言不发,拒医绝食。保安团营长无奈,只好于12月18日拂晓,将陈树湘抬往道县县城邀功。上午8时许,当行至道县的将军塘村后时,陈树湘趁敌不备,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手从伤口伸入腹部,抠出肠子,使劲全力大吼一声,绞断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谁能想象:拽断肠子那一刹那,是怎样撕心裂肺的痛!

  陈树湘的牺牲是壮烈的,他和他的后卫师在湘江一御,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而杨靖宇的牺牲意义在哪呢?1937年卢沟桥事变时,杨靖宇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陆军总指挥兼政委,他率领6000余人的抗联队伍,在南满一带与日寇周旋于白山黑水之间。1938年,他在通化,临江一带突然袭击,给日伪军沉重打击。这年冬天,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了。杨靖宇率第一陆军一部1400余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在蒙江县境与敌作战损失近千人,队伍仅剩400余人。1940年1月,他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最后身边只剩下7名战士,其中4个是伤员。他让负伤的4人转移,派两名战士去附近村里找些吃的,不料被日伪军杀害。杨靖宇知道不妙,2月22日,他在雪地中的一间小破屋度过了人生最后一个夜晚,次日,他孤身一人在蒙江县保安村前三道葳子,遇到4个中国人,他让其中一人帮忙买些食品和棉鞋,可那个人回到大屯就报告了日伪当局,关东军讨伐队和伪满特工队,包围了杨靖宇,他们想劝降抓活的。在断粮五昼夜的情况下,他以无比坚强的毅力顽强战斗,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杨靖宇牺牲后,残忍的岸谷隆一郎下令将其遗体解剖,试图找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的秘诀,可让这家伙没想到的是,将军肠胃中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岸谷隆一郎于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遗书中居然有这样一句话:“中国拥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不可能亡国!”   生前让敌人胆寒,战死令对手震撼,这就是杨靖宇。他的牺牲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那是我们这个民族永远不可战胜的基因啊!比较杨靖宇等战死沙场的英雄,江竹筠的牺牲,又是一个怎样的悲壮呢?1943年,江竹筠接受组织安排,为重庆市委主要领导人彭咏梧当助手,两人假扮夫妻,同志们亲切的称他为“江姐”,两年后,她与彭咏梧结婚,留在重庆协助丈夫工作。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我去那儿参观过,当年国民党军军统特务发明的老虎凳,辣椒水,吊索,钢鞭,撬杠,电刑等酷刑手段历历在目,这些酷刑,他们都给江姐用过,江姐挺过来了,他们又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想从江姐身上打开缺口,进而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人说“十指连心”啊,敌人惨无人道的摧残,使江姐的一双芊芊玉手血肉模糊,她瘦弱娇小的身体被折磨得变了形,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时年29岁的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然后被毁尸灭迹。

  江姐的英灵远去了,而歌剧《江姐》中的那首“绣红旗”,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耳畔:“千种情,万份爱,化作金星绣红旗,绣呀绣红旗,平日刀丛不眨眼,今日里心跳分外急,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新天地。”江姐绣出的那个“新天地”,就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上面讲到的几位英雄,可以说是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千千万万英烈的典型代表。还有不少大家熟知的,如: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高喊着“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方志敏,被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的刘志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砍頭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等。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和平环境下流血牺牲不多了,然而,勇于牺牲奉献的共产党人仍随处可见,许多人物的名字早已印入我们的脑海,诸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一不怕死,二不怕苦” 的英雄王杰、草原英雄小姐妹、爱民模范欧阳海、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英雄杨利伟等,灿若繁星啊!
  纵观我们党100年走过的路程,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是无所畏惧的。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无所畏惧,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共产党人,我们才能一次次战胜国内外敌人,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其他文献
开学第一课,老战士讲述抗美援朝精神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学们,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唱着这首歌跨过中朝边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条件下,我们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这场开国之战、正义之战、立威之战的胜利……”9月1日上午,上海浦东新区罗山小学新学年的第一课,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刘石安讲述中国精神的网络主题班会中开始。  “英雄儿女”“最可爱的人”
期刊
没有娇美的容颜,却是检察队伍中最美的铿锵玫瑰;没有健全的身躯,却平均每3天办结一起案件。她以柔弱的肩膀担当起维护司法公正的道义,用母亲般的大爱改变了数百名孩子的人生,把对事业的忠诚用行动镌刻在鲜红的党旗上。她就是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毕冬云。逆境催不垮:用责任守护公平正义  每天下班后,毕冬云还在忙碌是家常便饭:或在指导公诉案件,或在潜心书写笔记……也许这对于常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位下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推动雷锋精神进校园,事关学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发展怎么样,很重要的是看青少年的发展怎么样。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思维逐渐进入最活跃
期刊
读过《岳飞传》的人,谁不知道岳大帅有个强劲对手金兀术?在这个宋金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当年统军调兵的故乡,诞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文化名城——调兵山市。作为辽宁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市,他们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自选动作”也亮点纷呈。记者踏寻他们的成功之道,发现其中有个很突出的亮点是“融合创新”。  注重资源融合,强化平台建设。在基层层面,他们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与乡镇、社区便民服
期刊
雷锋旗帜悬挂堂屋正中,“雷锋家庭”奖牌金光闪闪。  2021年五一这天,阳光灿烂。笔者来到河南邓州城区护城河西侧一户雷锋家庭采访,感慨万千:“雷锋城里雷锋多呀!”薪火传承  这家的男主人叫丁胜年,现任邓州编外雷锋团办公室副主任,妻子孙拥政系邓州雷锋公证处职工。二十年来,他们夫妇带领儿子、儿媳、女儿默默无闻学雷锋的赤子情怀,在邓州大地广为流传。  丁胜年的岳父孙绍显,退休前任邓州雷锋公证处主任。19
期刊
春意盎然的四月,记者来到了南阳市著名的画家村,古朴的宅院,蜿蜒的石板路,翠绿的竹林,还有无处不在的艺术气息……  “爱心学堂”是画家村最大的一个院子,每到周末,孩子们便汇聚于此,免费学画画、书法、国学等,授课的老师都是志愿者。学堂创建至今已6年,共教授孩子2000多人。有的孩子长大之后又重新回到这里,成为志愿者,比如王浩。他说,他特别感谢郑老师,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空心村”变身画家村  郑老师,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雷锋精神是永恒的”“要深入挖掘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把雷锋精神世世代代传扬下去”。胡承山同志编撰的《新时代向雷锋学什么》一书,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度,集中阐释了习总书记关于学习传承雷锋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把学习雷锋活动与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为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不断把群众性学雷锋活动引向深入,提供了一本富有鲜明时代
期刊
“我们闽南有句很出名的话,叫爱拼才会赢。拼什么,不仅是拼勤劳、拼智慧,更重要的是拼诚信、拼口碑。”蔡金钗——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总裁,靠着这股子拼劲儿,诚信经营25年,把一个小食品厂打造成年缴税上亿元,创造数万就业岗位的健康食品领军企业。  作为2020年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命名并向全社会公布的全国仅有的9名个人“诚信之星”得主,蔡金钗显得内敛低调,记者来到他位于福建省晋江市的盼盼食品集团
期刊
十年能让一个婴儿拥有意识,学会生活技能,肩膀上有了责任;十年也能让一所曾经被洪水冲垮的小学,蜕变成英姿飒爽的少年军校。9月,这座学校——河渠希望小学少年军校,迎来了建校10周年隆重庆典。  庆典活动庄严热烈,宾朋满座。众人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少年军校的引路人贾雪阳将军。这位71岁的老将军,生长于军人家庭,红色文化滋润他的心灵并塑造了他的品格,爱祖国、回报家乡成为他一生的信念。
期刊
“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5月11日下午,国家电网嘉兴供电公司传承弘扬“红船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十二项服务行动新闻发布会在嘉兴举行。这里是全国首支以“红船”命名的共产党员电力服务队的诞生地。展馆里,一段段文字述说着他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一幅幅图片记录着他们忠诚为民、服务人民的感人瞬间,一段段视频再现了他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不凡历程。  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目前的9528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