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光的电视人生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nd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杨伟光,人们立即将其和中国电视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他的“新闻时效观”至今仍被奉为评价新闻优劣的圭臬;他积极稳健的改革创新理念,引领着中央电视台从贫困薄弱的国家台发展成为具有威信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台;他所主抓的“金鹰节”、金鹰奖、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已成为业界享誉中外的著名品牌……可以说,杨伟光的电视人生记述了中国电视发展史的辉煌与荣光。
  回顾自己的电视人生,杨伟光同志不禁笑谈,“广播是主流媒体的时候我在做广播、电视是主流媒体的时候我在做电视,现在新媒体时代我又在做网络电视”。
  
  从广播做起
  
  1961年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那时候我是穷学生,没有收音机,对广播一点都不了解,我就把所有关于广播的书、刊都拿来自学。从当编辑、记者,到当部主任、主管新闻的副台长。
  (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基本上广播是占主导,那时候收音机普及率最大,农村有广播喇叭,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广播电台一播,(各地)敲锣打鼓,号召力非常大。那时候最出名的、影响最大的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像齐越、夏青、葛兰,后来还有铁城、方明等人都是全国知名的。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24年,是杨伟光新闻事业的开拓期,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业务骨干。他理念超前、锐意创新,恢复广播电台以“本台消息”进行报道的称谓,带动全国各地广播电台都开始使用“本台消息”,激发了广播新闻的活力;他提出“新闻时效观”,把抓时效和抓重头新闻放在新闻报道的首位,而这在当时具有超前意义的新闻理念至今仍作为高等院校新闻理论学习的核心理论延续至今。
  
  “把中央台建设成为世界大台”
  
  1985年以后,(中央领导)把我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到中央电视台,当副台长,主管新闻,这样我就开始对电视新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在杨伟光的《电视改革文集》中,第一篇文章就是《关于电视新闻改革的几个问题》,这是他对电视新闻改革的整个设想和构思,当时这篇文章得到了艾之生部长、吴冷西部长的详细批示,表示赞成,电视新闻逐步崛起。1991年,杨伟光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台长,提出“新闻立台”,电视新闻真正从改进步入改革之路。
  为什么要提出新闻立台呢?以前电视台被当成娱乐工具,主要就是放电影,转播舞台剧、话剧,放些新闻也是新闻简报,没有时效性。我到电视台以后有了新闻改革的思路,但是80年代还不具备这种条件,不适宜搞批评。到90年代,中央领导提出要抓一些热点问题,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就试着做,新闻单位应该敢于碰这些问题。开始非常小心,1993年开办《东方时空》,里面的《焦点时刻》就是讲批评。节目做好了放在什么时间播出呢?放在早上7点,过去是8点才有节目,《东方时空》提前一个小时。当时大家有意见,7点谁看电视啊?都在听广播嘛,花那么大劲儿放在垃圾时间!但是刚开始做这个节目我就要放在垃圾时间,批评内容很难把握,我不希望很多人看,但是要做。那时候每天早晨起来以后我就先看《东方时空》,看完以后去上班。结果没想到,《东方时空》一出来大家7点也都看了,因为它的内容摆在那儿。一年以后把抓热点的节目从早上7点放在《新闻联播》的后面,就是《焦点访谈》。
  到1996年《实话实说》、《新闻调查》开办。《实话实说》群众到电视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开始我还担心,群众会不会太紧张啊,结果一看一点不紧张,比干部讲得好,而且都是谈他们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引起群众和观众的共鸣;《新闻调查》每个礼拜播一次,对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进行综合性采访,然后进行分析,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存在问题怎么解决。
  这样新闻节目从1993年开始,第一套节目从原来的3次新闻节目,一下增加到12次,再加上第四套经济节目内容,新闻节目增加到16次。“新闻立台”这一思想得到实现,新闻就是主体,这样中央电视台真正成为舆论工具、重要的舆论工具。
  开办《东方时空》是一种前进,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开创意义;《焦点访谈》更是大胆创新,透视敏感社会问题,它的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实话实说》丰富了新闻评论的形式;《新闻调查》深化了新闻评论的深度。杨伟光的电视改革理念既不急躁冒进、也不缩手缩脚,正是精于“度”的把握才使电视新闻改革积极稳步地完成了破冰之旅。它的意义用朱镕基总理给《焦点访谈》的题词来概括最为合适:“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杨伟光对中央电视台的改革除了抓新闻以外还有提高综合节目质量,汇全国之精华。
  电视剧我做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动画片、《西游记》的后16集,还做了专题片《让历史告诉未来》、《毛泽东》、《邓小平》等等。后来历史剧买了《雍正王朝》,这些剧目在当时都引起极大轰动。还有当时提出以中央台的优势汇全国精华,80年代都是用日本、台湾、香港的电视剧占领市场。到90年代我们用自己的(电视剧),并且购买电视剧主动提价,原来买地方台的电视剧2万块钱一集,我说太少了,应该让他们收回成本,略有盈利,形成良性循环,后来经过测算提到8万一集。此外,中央台每年拿出600万奖励获得飞天奖的电视剧,最高奖励36万元,这样整个中央台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另外,杨伟光还提出把中央电视台建设成与中国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大台。
  中央电视台不要跟省台比,要跟世界大台比,这样才是国家台应该追求的目标。当时存在很多分歧,那时候一提世界大台,很多人就说还不是提世界大台的时候,省台也不服气,上海台、北京台、广东台的广告费收入跟中央台差不多,节目质量也差不多,1990年的时候中央台才1个亿,他们也差不多1个亿,到了1994、1995年的时候他们才几个亿,中央台已经20多个亿了。到1996年,中央台35个亿,1997年45个亿,他们还不过几亿,整个就拉开了距离。这样大家就承认中央台确实是国家台,节目质量好,有实力,有人才。领导在考核以后,有一次丁关根同志到中央台开座谈会,会上他谈到“最近,看到杨伟光你写了一篇文章啊,你说要把中央台建设成为世界大台,很好啊!你这个不是讲空话的,是有实际的措施的”。我提出七个措施,七个标准,并做到这样。这是90年代的改革。
  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以“新闻立台”为本的改革历程,杨伟光深抓节目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中央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央电视台发出了与大国地位相称的舆论强音。经过十余年的改革之路,杨伟光实现了把中央电视台从贫困薄弱的国家台发展成为具有威信力和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台的改革目标。
  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拓展了媒介平台,并且也正在改变着媒体格局,新媒体成为主流媒体的趋势日益凸显,中国电视要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权威性和影响力,必须依然紧紧把握“新闻立台”这一核心理念,创新节目表现力、增强舆论引导力。在21世纪,中国电视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
  
  金鹰节和《家有儿女》
  
  后来我到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工作,当时中国视协是中国文联里面最困难、最不活跃的协会,我去了以后抓金鹰节、金鹰奖、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这样一下子把整个电视界凝聚起来了。湖南出资1000万打造金鹰节品牌,他们确实做得好,会运作。这样视协也就翻身了,视协的凝聚力也就大大增强了。
  杨伟光在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期间,成功举办了6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将其打造成为了享誉中外的著名品牌。节目评选、理论研究、业界沟通,“金鹰”的交流平台对中国电视的艺术引导和产业实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央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我在视协工作响应中央号召,策划做了367集情景喜剧《家有儿女》。2005年开始播出,2007年达到热播高潮。然后又做了《家有儿女》动画剧367集。还做了《家有爹娘》,《家有外星人》,很多孩子喜欢看。
  杨伟光对《家有儿女》的基本定位是怎样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家长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们自立、自信的精神,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在《家有儿女》的创作过程中,杨伟光和编剧团队一起磨剧本,经常开会研讨到深夜,他一集一集把关故事梗概、审阅剧本成稿,可以说,正是对剧本的精益求精,才保证了《家有儿女》的优秀品质。
  当前,中国电视剧制作业蓬勃发展却难出精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急功近利,什么题材火就紧跟着拍什么,“扎堆儿”生产,重复制作,对题材类型分析不足、定位不准就急着上项目、赶周期,迎合市场而没有引领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
  解决中国电视剧产业的瓶颈问题,最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在创意环节着力下功夫,正如杨伟光对电视剧创作的理解——要根据本国的情况和观众的需求创新内容和形式。电视剧的创意立项要具有思维慢动作的意识,科学分析、准确定位、正确引导,只有这样,中国电视剧产业才能健康快速的壮大发展。
  
  让中国电视“走出去”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力量,文化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突出了强化文化产业发展,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在开放、竞争的国际环境中,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传向世界,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我在中央台的时候,当时就有一个计划,要把中国电视覆盖全球。事实上在1992年10月1日我就开办了国际频道(CCTV-4),这是最早的一个国际频道。第二个是1997年7月1号香港回归的时候开办了一个覆盖全球的英语频道(CCTV-9),凡是有人住的地方都可以覆盖。当时我就提出光靠这两个频道是不行的,要搞多语言、多语种的对外电视。除了英语以外,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俄语,这些大的语种都应该有中国的电视节目。再后来1999年我就不担任台长了,这些就由后面的人去实施了。
  现在中央很重视中国电视“走出去”,我想我现在不在体制内了,我在体制外是不是还可以做点什么?这样我就研究新媒体。下一步的主流媒体是新媒体,新媒体会成为人们了解信息、获得娱乐的主要方式。我现在做的是网络电视—— “魅力中国”,这个名字是我起的,标志也是我做的。“魅力中国”通过网络的方式覆盖全球,主要的收视对象是华人华侨和懂中文的外国人,收看方式是安装机顶盒,以付费的方式收看。内容包括中央电视台四套、凤凰资讯、湖南卫视,还有比较好的省级电视台的节目;还有自己办的电视剧、电影、学汉语等专业频道;还有客家话、广州话、闽南话、温州话频道等,华人华侨在异国他乡不了解家乡的情况,听到自己的语言能感受到亲情。
  另外,现在正在筹备要办一个华人频道。全世界有那么多的华人华侨,他们的下一代要学习汉语,要了解中国的情况,华人频道就是要为他们服务。节目内容来说,首先包括全世界中文报纸的报摘,它们的发行量都很小,通过华人频道的汇集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第二,华人的电视新闻。华人有很多团体,经常有活动,他们活动的新闻传过来,通过剪辑、配音传到全世界。过去当地没有人宣传他们,活动做完了就完了,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可以了解全球华人都在干什么,这个最有吸引力了。第三,介绍侨领,华侨在各地的代表人物。华侨的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社会名人,一个一个介绍。第四,介绍中国华人华侨在各国的发展历史,还有他们对当地的贡献。第五,中央的侨务政策,侨务活动。比如侨联接见华侨华人,电视台一般不会报道,华人频道可以进行报道。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华人华侨频道,正在筹备,预计今年下半年就会开播了。
  “魅力中国”IPTV平台现在已经有34个频道了,我估计2、3年的时间可以发展到几十万户,在国外几十万户不得了。等到了100万户的时候那情况就又不一样了,世界上最好的频道都可以进入这个平台,比如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ESPN体育频道等,到那个时候“魅力中国”就真正成为世界的大的网络电视台了。最近几年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这个。
  “魅力中国”IPTV是面向全球华人播出优秀的中文电视频道和影视节目的新媒体。“魅力中国”自主研发先进的IPTV技术,通过覆盖全球的分发网络,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精品节目传递和专业化频道细分的形式,快速分发到世界上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可以说,“魅力中国”的运营模式正体现了当前大众传播的最前沿理念——整合与互动。只需要将机顶盒连接到电视机,就可以轻松实现电视节目的直播、点播、回放,它是融收视、娱乐、商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家庭服务平台,具有强大的传播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应该说,“魅力中国”的传播模式展现了未来主流媒体的发展方向。目前,“魅力中国”已经在北美、南美、欧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运营,受到广大华人华侨的热烈欢迎。可以预见,“魅力中国”将对增强海外华人同胞的凝聚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发挥独特的作用。
  回首杨伟光的电视人生,无论是广播时期“增强新闻时效观”的创新理念,还是电视时期以“新闻立台”为根本的大胆改革举措,都对中国主流媒体的发展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杨伟光的奋斗精神深深印刻在中国电视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他锐意创新的改革理念始终紧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顺应历史潮流全面推动了中国电视的发展。
  在当前的新媒体时代,杨伟光开始了电视事业的新征程,着力于推动中国电视“走出去”,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网络电视平台,“传承中华文化,传递中国声音”,这不仅是“魅力中国”的宏伟目标,更是杨伟光作为老电视工作者的理想和情怀,凝聚着他对电视事业深深的热爱。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
其他文献
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浓郁 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摈弃以
对板桩对土体的挤压作用和钢板桩上拔时的力学分析论述,从而得出上拔钢板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板桩上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人说语文最要掌握的技能就是读写;最要进行的教育就是情思。当下的课堂,因为要应试,孩子无暇与大自然接触,自然无法感知大自然的美;而信息来源十分便捷,百度一下,各种信息扑面而来
目前我国的英语学科教学在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上有诸多弊端。本文在分析了学科成绩评价体系不合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一些办法。
成都传媒集团2006年11月成立,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设若从考核传媒企业绩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指标来看,成都传媒集团是成功的。从社会效益来看,三年多来,集团不仅打造了一些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品牌,如成都传媒集团获“2008中国创意产业领军企业奖”,2007年《成都商报》品牌价值高达19.34亿元,位列中西部上榜品牌第一,等等,而且也创作和生产了大批优秀作品,如在全国反响很好的影视剧《赤
v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体验式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运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实现英语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途
中国都市报发展史的重要章节,也可以理解为是报刊经营战略的变迁史。随着传媒市场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报纸尤其是都市报,承受着越来越重的以广告为主的经营压力。在平衡媒体责
三月上旬,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国家级数字出版实验室组织实施的《2009电子(纸)阅读器测试报告》正式发布。在本次测试中,国产品牌综合排名表现出色(前三甲中有两款国产品牌),但在显
初中语文活动课悄然兴起,正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不但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儿通过与外界的直接对话是其认知能力建立的重要通道,当幼儿在与环境中的人、事、物接触时,总会提出一些难以让人理解的“奇思妙想”,他们提出的这些想法也就是幼儿善于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