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为农村语文教学提供高阶思维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z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中的语文课堂往往缺少两种意识:一是问题意识,二是高阶思维意识。就前一种情况而言,学生没有问问题的习惯,教师讲什么,他们就记忆什么,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同时教师也不善于构建情境,以诱发学生产生问题,从而思考问题。就后一种情况而言,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只强调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就理解能力而言教师采取的又是单方面的细致入微的解读,但对学生自主的理解留给的空间并不多。
  一、预习时,让学生自主提问
  预习是给学生的思维进行预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时机。学生在面对新的文本、新的语言环境,总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如果教师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们就错过了思维迸发的时机。
  但面对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状况,即学生的基础差,而且参差不齐,教师在预习环节往往设置一些识记与整理练习,这些问题通常是:文章的作者是谁,他还有什么作品;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与事件;文章中哪个语段写得最好。毫无疑问,这样的预习能让学生扫清阅读时的生词障碍,能让他们了解文本的大概,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什么呢?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去自主提问。
  比如,在教《紫藤萝瀑布》这课时,教师让学生对着紫藤萝的描写提出一些问题。于是学生先将文章读了一遍,然后他们将问题写在自己的本上。这些问题,有些是自己会的,拿到课上去提问别的学生的;有些是自己不会的,待到上课时,一起讨论的;有些是自己含混不清的,需要老师帮助厘清的。不管是哪种情况,教师都要求学生写上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对不对,不要緊,关键是教师能从反馈中看到学生思维的长处与短板,以便为课堂教学提供第一手有关学情的重要资源。有学生会问:宗璞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的?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描写的?很明显,学生的问题已经注意一定的梯度,这也是他们思考的方式,即渐渐深入法。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他们只要将关键词画出来,就能知道是从形、色、态、光四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对于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有分析能力,即从表面的具体描写得出抽象的概括。
  二、讲解时,让学生相互质疑
  如果转换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他们自己去寻求语文的真味,他们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进而获得可以带得走的语文。仍以“紫藤萝瀑布”为例,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的思维进一步拓展,在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的能力真真切切地得到生成,让他们的探究从表层向纵深处发展。讲解的过程,学生会将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以小组为中心,组员遇到的问题,会一个个地得到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又会产生新的问题。
  还以《紫藤萝瀑布》为例,学生在预习中问:作者的情感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于是有学生说,从赏花—忆花—思花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感情的变化。可学生就会质疑了: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不直抒胸襟?为什么要将情感裹掖在具体的物体下面?学生继续回答,因为作者是借景抒情,是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可见学生在质疑与析疑的过程中,将过去的认知进行收集与归纳,并产生新的思维。同时有学生问:作者从花的命运想到国家的命运,为什么过度会自然?显然学生的质疑,已经超越教师的预设,但却是教学的目的,即让他们多进行自我感悟。所以说,学生间的相互提问,总是基于他们自身的认知需求,也总能让他们的高阶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三、总结时,让学生积极追问
  每一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注意点进行总结,以让学生能够记住。其实记住只是目标之一,更要紧的是让它们生成能力,能将这些认知运用到具体的语境、具体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师在总结的时候,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即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多一次思考,多一次对自己的追问,也多一次对教师问题的追问。
  以《囚绿记》为例,教师在上完本节课之后,问学生这样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囚绿?作者把“绿”囚牢了吗?这就将本课所有的情感脉络与认知网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运用的过程,也是对本节课的一点反思。当学生在回答好教师问题之后,教师鼓励他们对着问题进行再度思考。于是有学生问:离开了绿,作者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学生在总结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运用批判思维能力,即从一个相反的甚至对立的角度对新学的知识进行一次重新的考量。因为本节课,教师总是从正面切入话题,从文本入手直接给出问题。但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有了一定的宽度,他们的追问就会有新的维度。
  以往农村的语文课堂很少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锻炼。高阶思维具体到语文课堂往往指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等。这些能力在语文课堂落根,能在学生身上发生,才是真正的以培养学生素养为基准的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大公镇初级中学(226600)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微课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它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
遗尿又称遗溺、尿床,是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的幼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熟睡时经常遗尿,轻者数夜1次,重者可一夜数次,则为病态。遗尿症临床比
1简述 所有纤维加工过程中的纺丝、卷绕、牵仲、制条、纺纱、织造、编织等需要添加各种油剂、浆料,主要是为了提高纤维加丁的效果,并且保证加工过程中的质帚;织物染色前的退浆、
布置作业也是一门学问。科学布置作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的掌握语文知识。有些教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喜欢搞题海战术,这样的作业做起来耗时间,效果也不一定好。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一位同学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这样的作业就是科学有效的,是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作业。  一、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强弱的不同分层设计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针对学
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大背景下,经典诵读持续升温,校园内外的文化活动及教学领域的探索层出不穷。义务教育阶段的“部编本”新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第三版)也在每个单元增设了“课外古代诗词诵读”板块,每册教材增加了古诗词诵读推荐篇目12篇。  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指出要“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引领
2008年1月-2010年1月,笔者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面神经炎,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结果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