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教材教学设计策略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590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新課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其中必修教材有化学1和化学2两个模块,是全体学生必须共同学习的模块。必修1、2知识点几乎涵盖原高中教材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内容,课时减小,内容增多,给老师们对教材的处理及教学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必修课程化学教学实践中,普遍感到时间紧、内容多、弹性大、结构松散,深浅度难于把握;学生知识和技能储备落差大;教学资源匮乏,新课程目标难于实现;抢时间、赶进度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我认为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做好教材的处理及教学设计。
  1 必修教材内容的深广度分析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必修模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上为所有高中生开设的课程,它具有重要的双重基础作用,旨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选修模块和其他相关学科课程提供基础。
  由于高中化学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必修为第一个阶段,选修为第二个阶段,两个阶段的课程内容形成螺旋上升的关系。因此,在必修阶段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不要“一步到位”,应明确在必修阶段的基本要求水平,清楚每个具体化学知识的深广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的达成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必修教材教学设计的对策
  2.1 避免随意扩教学展内容
  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对内容的深广度要求。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加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在教学实施中,有的老师仍然用高考准和原来的教学大纲要求处理必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随意扩展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要求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额外的负担。例如,次氯酸、硫化氢和偏氯酸钠等物质的性质,是原课程中的考点,但在必修课程阶段是不作基本要求的,不需要把它们作为重点进行详细讲解。
  2.2 对核心内容进行整合教学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变成现在的三维,再加上教学时间有限,必然要求教师能够整合教学内容,发挥一种教学素材的多种教学功能,实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另外,必修教材虽然容量大,教学时间少,但是相关内容的深度与难度却降低了,对核心知识和观念方面的知识的要求却提高了,因此,教师要教学时要抓住核心,进行整合教学。例如,在教学硫及其化合物时,以单质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这样的顺序,抓住核心知识,整合教学内容。
  2.3 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对于以概念、原理为主的教学内容,应注意概念、原理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逻辑,充分挖掘概念背后的认知方式功能。可以采用以感性知识为前导的做法,化难为易。例如,以图片、故事、新闻报道、视频材料、化学史实等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在导出概念、原理时要注意逻辑推理和论证,并逐步使学生理解概念、原理的实质,了解其应用范围。然后,运用已掌握的概念、原理去解释或推导一些问题,在运用中进一步体会。
  2.4 注重基础,逐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生,由于教学目标及学时限制,许多化学知识的教学不可能也没必要一步到位。同样,对科学方法尤其是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也应有个渐进的过程。在化学必修课程阶段,对于科学探究法,首要任务是熟悉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盲目拔高科学探究活动难度,其复杂性、开放性学生很难驾驭,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收获不大,也会挫伤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
  2.5 将化学知识与真实的生产生活情景联系
  传统教学中,教学更注重双基,化学远离了生活和社会,使得学生“学”的满腹经纶,却不见得会解决实际问题。原因是教学中教师把学科主干、关键的知识提取出来,隔离了与具体情景的联系,误以为学会了主干知识,就能运用于生活。省略了学习情景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就成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和形式操练,这与知识的建构过程相违背的。化学课程要求将去情境化的知识情境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界到实验室,从实验室到各种应用情境,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了生动的载体。
  教学设计是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教师,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设计的研究中来,才能更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并且在二者的相互反馈中,不断地让理念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让实践在理念的指导下更为有效。
其他文献
一、创新教育在新课改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创新教育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要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科学水平的提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能够使学习者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了解前人是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从而模拟前人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拓展视野,孕育创新。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
韩城秧歌是一种非常独特且具有浓郁地方风情的艺术形式。它“说、唱、表”兼而有之,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民间音乐艺术的一个宝库,不少音乐工作者用它的曲调改编的歌曲
【摘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它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演示实验目的明确直观 规范准确  一、要目的明确  物理教学中,演示
【摘要】化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但是,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育机智预设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外界环境干
合作学习的概念最初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10年发展迅速,被广泛应用于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教学,其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显著。合作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强调学差的个体差异性,讲究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的多元化。将多元智能理论引进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可以丰富课堂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基础自然学科,所有物理规律和概念都来源自然界中的真实现象,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反映着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最基本规律.物理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们研究的各个学科,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中物理课,很多知识都和
高职高专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战场,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本文主要探讨在当今多元文化,各种
高考历来是学生、家長、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高三的教学工作也就尤为重要。现在又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和努力,高三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自己对于这一年的工作也有一些思考: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考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不论如何变化,试题都离不开以能力立意这一主题。从几个省份的高考生物试卷看,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络教学是教育改革以后最受高校认可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该校凭借着该平台的支撑,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合理化的分配和共享,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带动了信息化的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