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为“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sh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老师和学生关于所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前进,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化,新课改教学创新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课堂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无疑是当前我们所要解决的一大探究内容。课改进行到今天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收效,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无障碍,师生关系日益融洽;老师的教学观念日益科学化等。在语文教学中应变“教”为“导”,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 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包含“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师生的共同体”、“带领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这些基本内容,这无不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由此得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也是基本理念。
  变“教”为“导”还体现了新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不仅让学生们学习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还注重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形成终身学习的态度。
  二、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与传统教学方式不一样的是,变“教”为“导”的教学方式中语文教师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智力上来,逐步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应只是单纯对某一学科知识的学习,最终应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变“教”为“导”的教学方式给学生造就了自我学习、自我反省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三、 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老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舍弃陈旧的“老师至上”的教学理念,学会与学生平等相处,实现与学生无障碍的沟通,做到心中有学生。在备课时,应把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列出来,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成以学生为主,老师为“导”的教学模式,充分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目的。通过对学生的引导、指导,改变“死读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四、 高效实用的课堂导学模式
  所谓课堂导学模式是指相对较为科学、稳定性良好的各种问题的导学方法及其实施策略的体系,它是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想要真正实现变“教”为“导”,就要求在实践中对课堂的教学规律进行持续的探讨与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脱离学生与老师的实际,打造出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导学模式。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导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应该有一个出发点,也应该有一个目标,无论是大方向的目标还是小到一个章节的学习目标都应该明确,只有目标明确才能用尽全力朝着目标前进。老师在教学的开始和结尾都应该引出本次课堂学习的目标,或利用投影仪、或简单的言语概括,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所要掌握的内容是哪些,如此会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如朱自清的《背影》一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朱自清创作的背景,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等。
  2. 导悟——引导学生破解疑难问题
  解决了疑难问题,学生们一个课程的学习才算真正的告一段落,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下一个课堂的学习。老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的问题,收集到同学们的反馈信息,及时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导悟”,而对语文课堂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消化吸收。如帮助学生领悟到《背影》一文的文眼——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 导结——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总结
  所谓课堂总结是指在每堂课结束的时候,展开总结小会,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主要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和个人小结三种方式为主,老师在其中则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如在《背影》中朱自清有几次落泪的情形、“父亲”背影出现几次。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发现“我”有4次落泪的情形,分别是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伤心之泪;一共描写了“父亲”的4个背影,对此进行分析、总结。
  变“教”为“导”,是指在教学中老师以引导者、辅导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依据。这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师生的教学行为不再千篇一律,有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和鲜活性,这也给老师带来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教学情况做充分的考虑,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课堂进行中,老师要把握好课堂的氛围、课堂的节奏、课堂的疑问并及时解答。课后,老师则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为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翔安第一中学初中部(361101)
其他文献
信息手段是指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教学辅助设备,近年来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生动效果。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挥这一教学手段的促进功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迈入了高效发展的轨道,打造了更为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以信息手段营造乐学的氛围  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是推动语文教学开展的重要动力,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
国学教育是指以诵经读传为主要载体,以促进和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教育。语文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这是初中语文教育和国学教育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  一、国学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原则  国学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学,要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把学习经典、诵读经典融合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随时随处、
美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当中。语文教学负有以美育人,即塑造学生积极的热爱美、追求美的健康心态,培养学生自觉地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力,这一特殊而又迫切的任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渗透美育,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崇高的思想感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和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与地位,充分利用、挖掘初中
在凤凰花开,稻谷飘香的六月,我有幸成为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编辑部组织的“第三届福建省基础教育名校长名师暨《新教师》编委会赴台交流团”中的一员,在福建教育出版社
初中语文教材主要由文学作品、知识结构、实践活动、导读等部分组成,而课后练习教学能够让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得以实现。课后练习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一、加强课后练习的巩固性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后练习教学应当注重习题的多元化,老师要灵活设计相关练习题目,加强学生对口语、写作、赏析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训练,保证课后练习具备一定的巩固性,能够起到帮助学生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  例如
以Zn(NO3)2为前驱体、PVP为包覆剂,在碱性条件下掺杂Cu(NO3)2,制备800—2000nm量级的蒺藜状ZnO颗粒和ZnO/Cu(OH):的复合物,蒺藜状ZnO颗粒由ZnO纳米片构成,Cu(OH)2纳米棒长约50nin,直径约15nm
一、活动背景  曾经在给7年级的孩子上《散步》这一课时赏析文章结尾“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  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当时很多孩子不明白这句话的内涵,有学生说我爸爸太忙了,我们家很少有这样的家庭活动。也曾经在多次亲情作文批改时发现很多孩子缺乏写作素材、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法国一位启蒙思想家曾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于是我决
在膜均相反应器中,利用分离膜结构中的微孔作为液体微量分布器,将膜一侧的反应物均匀微量地加入到膜另一侧反应物中进行反应,有利于过饱和度及其分布的控制。在膜气液反应器中,气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重视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知识的学习还是智力的开发,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来完成。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出发,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良好的条件,这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创造出融洽、民主、恬静、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师生双方尽快进入智慧交流的状态,从而使教学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