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价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与物理高度相关,数学为物理提供高度抽象的思想方法和思维工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将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物理解题能力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和渗透方案,其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分类有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和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而具体的渗透方案有营造生动的问题情境进行渗透、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
沈从文疯狂追求张兆和的故事早已广为传诵,其情节人所能详。从1930年春沈从文给张兆和发出“我不知道为什么忽然爱上了你”的第一封求爱信,到1933年初兩人的婚事得到张兆和父母认可,张兆和给他发了“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的幸福电报,几乎整整三年过去,沈从文终于如愿以偿。三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沈从文一直被张兆和拒绝,始终陷在无望境地,痛苦不堪,不能自拔。这一情形已被无数满怀同情的文字书写过。  然而很遗憾,
生于1891年的郭沫若比1910年出生的萧乾大将近20岁。1912年,当作为狂飙诗人的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女神》开创中国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时候,萧乾正在教会办的崇实小学当工读生。待他1926年在北新书局做练习生,开始对文学感兴趣,郭沫若已是当时最著名的大作家、大诗人之一,心里只有崇拜的份儿。1930年,萧乾同安澜合编英文的《中国简报》时,曾根据杨振声的文学讲义,这样介绍郭沫若:“先是浪漫主义者,后
1898年6月17日,嚴修去天津小站看望徐世昌。  徐世昌早就认识袁世凯,他当初参加乡试,袁世凯赞助了100两白银。袁世凯到小站时,徐世昌因母丧,在家赋闲,在袁世凯再三劝说下,徐加入了新军。  徐世昌介绍严修与袁世凯相识。袁世凯后来说:“予最亲信者有九才人、十策士、十五大将。”严修在“九才人”中排名第三,被称为“良才”。  在1904年前,严修与袁世凯交集不多,他专心在天津办学。  1898年,北
[原编者按:老舍与齐白石,一位是作家,一位是画家;一位是当代语言大师,一位是当代艺术巨匠。二位互相倾慕已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老舍自从与白石老人在1950 年5 月召开的北京市第一次文代会上相遇后,他就经常去看望老人,日子一长,二位也就成了契友。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画可说是爱之入迷,而在白石老人眼中,“知我者,老舍先生也”。今天,木刻家、画家刃锋先生为我们讲述老舍与齐白石两位大师之间的深情厚
(一)  从道理上说,研究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只要查阅公安部、安全部关于这一事件的原始档案就可以完整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另外,如果现在可以公开查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钱锺书档案,也会对钱锺书在此事件中的遭遇有一个详细了解。但目前只能在不具备这两个前提的情况下研究钱锺书与清华间谍案的关系,我们依赖的原始文件相当有限,在这些有限的公开史料中,我们努力还原历史,尽可能解释一个知识
笔者在1948年3月1日出版的 《自由丛刊》 第12期上找到一封通信 《斥帝国臣仆兼及胡适—— 复泗水文化服务社张德修先生函》,该函还曾以《郭沫若致张德修函》 为题目出现在1948年第118和119期的 《风下》 杂志,分两期刊登。刊登的内容基本一致,只不过 《自由丛刊》 比 《风下》 杂志多了最后一句:“泗水文化服务社列位先生均此恕不另。”王继权、童炜钢编的 《郭沫若年谱》 和龚济民、方仁念编的
【摘要】 本文以人教版Modul4 Unit4 body language为例对“六要素”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 学习活动观 高中英语 听说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0-005-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由主题语
从称谓说起  江津前清进士杨鲁丞,是我的高祖父。故居是鹤山坪上麻柳乡的石墙院,人称进士府 (因为进士府有双重石墙包围,故被叫作石墙院) 。后来由于子孙繁衍,进士的后人便分居四处,除石墙院外,还有相距不远的卷洞门、小屋基和牌坊。我儿时就住在牌坊。  1939年的春天,经当时农工银行的邓燮康先生介绍,石墙院住进了一对老夫少妻,老的已年过花甲,少的不过三十出头。  当时,我家祖孙三代,都称男房客为陈先生
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过去70年里,我们住过的房子在不断变化,中国人对空间居住的理念和态度也在不断革新和深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国家旧貌换新颜,中国人的居住方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迎来彻底更新。  最早国家实行土地无偿划拨政策和公有住房体制,房屋不是商品而是福利。住房建设的要点在于居者有其屋,满足供给为上,至于居住环境、生活质量,暂时得退而求其次。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