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的特色课堂探讨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要带给学生什么呢?新课程标准给予明确说明:一是掌握基本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够走进文本感悟体验作者的情感;三是渗透思想情感的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一句话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育功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呢?在诸多的新式教学方法中,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上确实有显著的效果。
  本文以《幽径悲剧》的教学为例,探讨情境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选择课题,意义典型
  《幽径悲剧》是季羡林先生写北大燕园内,自家附近一条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把这棵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其次,本文涉及到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由于学生对历史知之甚少,对当时的愚氓更是不解,由于国民的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而出现了“愚昧灭美”的现象。从中让学生感悟到努力实行科教兴国,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审美素质的重要性。
  第三,《幽径悲剧》具有较强烈的情感色彩,作者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对藤萝的美的描绘,藤萝的悲的抒发,若置身其中,能体会到美被毁灭的无比心痛,能激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二、找准目标,定位策略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确定为:在学生朗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欣赏藤萝的美,感知作者的悲,理解愚氓灭美的主题。
  让学生探究藤萝被毁之因,理解当时国民的愚昧无知,从而培养学生爱美护美的意识。
  首先是情境的创设。有关“十年浩劫”的资料相当丰富,图片、音像资料,不胜枚举。经过反复筛选,选择季羡林的生活北大燕园的环境、“文革”时的生活片段及其十年间取得的成就作为情境。
  第二是选择体验方式。群体角色体验,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体验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作者的心声。
  第三是设计有针对性的探究性问题。所设计的问题主要围绕着文本中涉及的主题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目标展开。
  三、过程实施,体验多变
  (一)故事导入,感受作者魅力
  老师讲一个真实的小故事:看行李的老人。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学者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将通过《幽径悲剧》走进这位文化巨匠的精神世界,聆听他诉说的智慧,智慧地诉说。
  接着让学生交流在预习中了解的季羡林的相关资料。老师通过多媒体补充一下,让学生知道,季老学识渊博,精通六七种语言,致力于研究“东方学”,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是当代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深受世人的钦佩和敬仰。
  (二)图画再现,感受幽径之美
  学生阅读文本,找出写幽径中美的事物的句子,一起来分享。教师出示燕园幽径的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分享优美的语句感受幽径之美。
  生:“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写出了夏天的绿。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互相应答,趣味无穷,很美。
  生:“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写出秋天的松柏很绿。火红的枫叶、碧绿的松柏,相映成趣,很美……
  (三)想象再现,体会藤萝之美
  文章中这一棵古藤萝在作者的心中似乎已幻化成什么?(一个神话传说中美丽的女子)那我们在研读这一部分时不妨也暂且把古藤萝当作神话传说中美丽的女子,试想象一下这个传说中的美女拥有怎样的容貌、气质,性情?怎样的举止、声音呢?(注意想象不能游离课文情境)
  生:“她身着一袭清纯的白色纱裙,星星点点的淡紫色花朵点缀于纱裙之间,更显示出她娇艳无比的面容。”
  生:“她时常会轻柔地挥舞着袖衫,飘来荡去,拜访山头的群树,问候池中的荷花,与林中的小鸟快乐地嬉戏、追逐。”
  学生在欣赏古藤萝图片和优美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为下文感受古藤被毁作了铺垫。
  (四)视频再现,感受藤萝之悲
  认识“十年浩劫”,揣摩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的思想感情。“十年浩劫”对于当代的学生是陌生的,此时通过播放季老“十年浩劫”期间的游街、批斗、住牛棚等生活,让学生感同身受。接着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老师加以补充。
  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文革”期间被打倒的又何止是季老一人,可以说一切能代表“真、善、美”的人和事物,几乎都被打倒,遭践踏。那是一个失去理智的、荒唐、愚昧而疯狂的年代,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古藤萝”被无情砍伐是那个时代悲剧的见证。最后让学生阅读文本,完成问题探究。
  在此环节通过视频再现十年浩劫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理解季老对一棵藤萝被毁为什么有如此强烈的情感。学生也通过时代的背景了解到时代的错误,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这不仅是藤萝的悲剧,更是那时人的悲剧。
  (五)音乐渲染,感受作者之痛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此时播放音乐,让学生置身于悲痛的气氛中,体会作者的悲哀、孤独、痛心。
  师:面对传说中的美丽天使被毁灭的惨状,作者当然会感到震惊、恐怖、悲哀,找出文段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词句,读一读、品一品。
  生:“我有点怕走……我不敢再看……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悚然。……疾趋而过。
  音乐不仅起到了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也把学生的情感带到了悲伤中,让学生能够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六)语言描述,探究悲剧之因
  欣赏了幽径之美,藤萝之美,感受了藤萝之悲,作者之痛,最后用语言描述一下悲剧之因。
  生:这样的悲剧如果是发生在偏远落后的山村,倒也罢了,可它偏偏发生在最具人文气息的北大,这里是文化精英的聚集地,然而燕园里竟没有第二个人关注藤萝的生死,并为之悲哀的,这就使其悲剧意味更加浓重,同时也引发读者更深入地反思这种悲剧的根源:除了领导者的无知,执行者的愚昧,更主要的是人们心中的流毒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奴化教育让人们失去了应有的理性,面对社会、自然、生活中的真、善、美的叙说,心灵变得麻木不仁,这是燕园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中学。
其他文献
为了对城市的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支持,在分析了使用基于Web的B/S结构建立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优势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基于Web的B/S结构下城市环境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型架构,并对数据库、GIS与图形库的建设以及对环境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对相关环境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提出的城市环境信息系统更强调网络和社会的作用。
从夏代至明清的中国先哲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各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保护思想。
BACKGROUND Esophageal cancer(EC)i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particularly so in Africa where an alarmingly high mortality to incidence ratio prevails for
中国古诗词讲究情趣和神韵,讲究情景的融合,让读者从文字中感悟到作者传达的自然之美和细腻情绪。中国古诗词特有的意境概念,是古诗词的重要标志,使得古诗词同其他民族文化区分开来。意境是融合了自然景色和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达到了生活和情感的统一。想要学好古诗词,学生就要充分发挥联想,体悟字词传递的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从而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职业院校开展在职员工学历教育与企业内部培训相比具有教育目标更明确,教育体系更健全,教育内容更丰富等优势,在职业院校实施在职员工学历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延长修业的年限、增加
将Cheng精化理论推广到置入Winkler弹性地基内梁的研究当中,对Winlder弹性地基内的梁进行了精确的分析,给出其精化理论。将梁内的位移利用中线上位移及其沿梁厚方向的梯度表示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意义  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中,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进行了大力倡导,鼓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创造想象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课程改革中推出的新型教学方式之一,主要是通过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帮助,令其能够在交流、讨论、互动等活动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引导其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还有助于其进行合
这个话题,积压在心里已经很久了。我想,从两个维度来谈谈,也许还能够比较到位地把自己的想法谈清楚些。  一、宏观评析维度  到目前为止,全国卷及绝大多数的省市卷仍是这样的模式:基础板块 文言文阅读板块 古诗赏析板块 翻译默写板块 现代文阅读板块 语言运用板块 写作板块。而且,每个版块的命题方式和数量也都基本一致。如,正音辨形、病句、成语运用等仍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文言文阅读仍大都是三个四选一的客观题加
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在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上也有独到的建树。从平均地权论、货物本位论等方面对廖仲恺的经济思想进行论述,并阐述了这些思想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