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如意,吉祥圆满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是手艺人思想情怀的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一把优秀的紫砂作品以形写神、以形写意,呈现出一定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紫砂花器作为其中重要的门类,精美绝伦,宛如强有力的雕塑作品,令人拍案叫绝。
  关键词 柿圆壶;自然妙趣;事事如意
  宜兴盛产紫砂壶,不仅仅在于宜兴是其矿料原产地,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背景。紫砂壶发展至今,从传统实用器变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密不可分。任何传统艺术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地域文化,宜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其充沛的气场孕育了紫砂壶,为紫砂壶的发展、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把好壶,必然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下面就作品“柿圆壶”(见图1)发表个人看法。
  1 紫砂作品“柿圆壶”的造型设计
  紫砂壶造型虽小,但透过这有限的空间,却能让人感受到它的无限魅力。花器是紫砂造型中一种富有特色、独具趣味的类型,它以自然界中的事物为原型,经由艺人的观察、抽象提炼、主观想象和再加工,生发出无限妙趣。
  紫砂作品“柿圆壶”以一只成熟的柿子为原型,器身浑圆饱满,壶身被分割为均等的四部分,筋纹线条由壶钮延伸至壶底,汇于一点、贯穿全身。蓋面弧线与器身浑然一体、上下密合。规整的筋纹使器身呈现凹凸有致的效果,筋纹亦称筋囊,“筋”为骨,“囊”为气,表现出鼓胀之力,越发突显了柿子的饱满欲滴。壶钮为瓜蒂状,生动可爱,既保持了瓜的原状,又与整体造型相协调。壶流为一弯流,浑圆可爱,一片卷曲的柿子叶包裹着壶流,叶茎清晰、自然生动,壶把宛如横生的枝干,疤结突出、表皮粗糙,显出枝干的粗壮斑驳。壶流处贴塑而出一节繁茂的枝干,叶片茂盛,几只新长的小柿子挂于枝头,藏于茂盛的叶片下惹人喜爱。作品呈双色,器身及壶身贴塑的小柿子由清水泥制成,红润清丽的色泽凸显出柿子的饱满甘甜,流、把、钮由紫泥制成,色泽更为紫润厚重,凸显出柿子树干的苍劲有力。作品结合了筋纹器和花器的造型特征,又采用了贴塑的装饰技法,惟妙惟肖,使作品形象更为具体生动。作品整体搭配统一协调,既具对称的规则美和韵律美,又有气韵通畅的自然之美,经过适当的艺术夸张,将一只红彤彤的柿子跃然呈现于观者的眼前,让人垂涎欲滴。
  2 紫砂作品“柿圆壶”的文化意境
  日本一位陶艺家曾说:“自然本身就是一位潜能无限的设计师,它包罗万象,却也让物与物和谐相融。”由此可见,真正的手工器物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它承载了手艺人的思想情感、文化阅历和个性特征。手艺人的创作过程,也是自我的表达过程,而优秀的作品总能让观者从中得到不同的解读。
  旧时的故乡随处可见柿子树,或独立地遍于房前屋后,或成片地立于田间地头。深秋,随着枫叶渐渐转红,苍劲如虬的枝头也挂满了红柿子。日晒雨淋、风霜雨雪在柿子树干上留下了斑驳不堪的痕迹,而红彤彤的柿子却年年挂满枝头,笑意盈然。摘下一颗柔软的柿子,轻轻捏在手中,撕掉外层薄薄的皮,果肉凉丝丝、甜滋滋,入口即化。或许,正是那春夏秋冬四季的酝酿,正是那风霜雨雪的打压,滋养出了果实略带涩意的甘甜。柿圆,谐音为“事圆”,事事如意、吉祥圆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谓的事事圆满,并非“只得不失”,而是人生得与失的平衡,你要相信,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柿圆,是对自然的喜爱,是丰收的象征,是归隐田园、返璞归真的想望,是事事圆满的祝福,其中丰富的含义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特征、文化特征和心理需求。
  3 结 语
  所谓“器如其人”,优秀的紫砂作品具备独一无二的灵魂和生命力。一把真正的好壶,必然是泥料、造型和装饰的相辅相成。紫砂作品“柿圆壶”,通过对泥料的合理选择和造型装饰的恰当把控,以无拘无束、自由浪漫的创作风格,呈现出一只饱满成熟的柿子,表现出活泼生动的自然意趣,让人仿若置身田园,陶醉其中。
其他文献
时至今日,紫砂壶经过历代前贤的创作发展,已经成为兼具使用功能和自身美学特质的工艺品,这使得其区别于纯粹的无使用功能的艺术品与仅具有使用功能的实用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情致。一款成功的紫砂壶型新品,必有其特殊的情致,且涵泳其中,出入其里,以形展示于外。  在此,试以新作“福在眼前壶”(见图1)为例撰文与大家分享创作体会。一方面介绍下设计的文化构思,其“福文化”与“泉文化”的巧妙结合,自以为在紫砂界尚属首
期刊
摘 要 在造型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中,仿生的紫砂壶器开创了自然为题材的艺术境界。紫砂“蜀麓之舟壶”以海浪之中的轻舟作为题材,铸造了迎风喜浪渡大洋之势,寓意深刻。  关键词 蜀麓之舟壶;紫砂;造型;寓意  紫砂茶壶作为实用的日常器皿,其初始功能只是单纯的茶器,而在满足了其使用功能之后,制作者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尽量地使它完美一些,于是,紫砂茶壶从单纯的实用器皿变成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品,而历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并且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紫砂泥料的多情、柔软赋予了紫砂器具独特的形象艺术。每一个作品,靠着作者的直觉与双手的触感去创造。一件紫砂作品的创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制壶艺人用上好的泥料,精心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制作出壶器与精神两者皆优的紫砂壶具。  关键词 威震八方壶;紫砂;神韵;艺术特征  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这个点睛之笔就是艺术中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集书画、文学、诗词、金石、篆刻艺术形式于一体,从论茶延伸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化等领域,这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装饰层次,更将深蕴的文化内涵透在壶艺之中,从而提升了壶器的整体品味。紫砂“封侯壶”以自然界的景物为题材,将作品的自然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封侯壶;紫砂;造型;自然艺术  紫砂艺术作品崇尚师法自然,陶艺人遵循自然肌理,强调造型和细节,并将其符号、图文
期刊
中国有着六千年的历史,彩陶作为史前艺术的主要构成部分,贯穿历史的始终,体现着远古先民的风范,凝结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采和文化神韵。彩陶不同于岩画、洞窟艺术、人体装饰等史前艺术,它之所以长盛不衰,从遥远的古代延续至今,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彩陶艺术更多地接近日常生活,体现日常审美情感,体现自由欢快的生活气息和随心而为的艺术创造精神。宜兴彩陶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之一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师法自然”是一直被历代创作者所推崇的创作方式,紫砂艺术从诞生之初就广泛地吸取了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无论是从创作的高度还是广度,都与自然脱不开关系,而在紫砂壶诞生的源头,又有着十分明显的江南人文印记,所以紫砂与自然、紫砂与江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江南;竹;文化;造型;设计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紫砂文化便脱胎于此,探究紫砂文化的源流,就
期刊
宜兴紫砂壶以其优良的实用功能、丰富的色泽和千奇百怪的造型而闻名,它起源于宋,兴于明清,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从传统实用器变为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紫砂艺人的砥砺传承密不可分,其中艰苦辗转,亦不为外人所道。宜兴紫砂壶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近年来,随着时代生活的开放性发展,优秀的紫砂作品屡次在国内外获奖,构思新颖、制作精湛、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紫砂作品,将
期刊
摘 要 光货作为宜兴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重要门类之一,以其轮廓周正的外形和素雅端庄的气质而深得世人的喜爱。这些或圆、或方的造型是光货最为常见的壶艺形式,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造智慧,故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美誉。这款紫砂“恒古壶”是平淡无奇的光货,却塑造了恒古不变的经典造型艺术。  关键词 紫砂;恒古壶;造型艺术;光货  紫砂壶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是由于它既有实用性与独特的欣赏价值,更蕴含深刻的内涵
期刊
摘 要 每一把壶,壶中都有一个斑斓丰沛的完整世界。当人们手执一壶,把玩品茗、沉醉其中时,不单是被品茗的曼妙过程所牵引,更是被紫砂壶的创造力和充沛气场所牵引。一把好壶,让人惊叹的不单是其造型工艺的精美,还有背后所蕴含的艺人的情感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力量。本文以作品“富贵平安套壶”浅谈紫砂壶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宜兴紫砂;竹文化;富贵平安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在浩瀚的历史中,从传统实用
期刊
摘 要 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偏爱,艺人们通过艺术创作将自身这种主观的偏爱具体物化,最终塑造出广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漫长的历史长河,为我们当下的创作提供了众多可供提炼的创作题材,其中古朴雄壮的“汉风”,一直以来都是广受欢迎的题材,从经典的“汉君壶”到“汉鼎”、“汉陶”等等,都是对古来“汉风”的一种追溯及演绎,是基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再创作。  关键词 紫砂;汉风;造型;设计  说到汉代的艺术风格,古今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