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雄边汉风来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an225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偏爱,艺人们通过艺术创作将自身这种主观的偏爱具体物化,最终塑造出广受人们喜爱的艺术作品。漫长的历史长河,为我们当下的创作提供了众多可供提炼的创作题材,其中古朴雄壮的“汉风”,一直以来都是广受欢迎的题材,从经典的“汉君壶”到“汉鼎”、“汉陶”等等,都是对古来“汉风”的一种追溯及演绎,是基于传统文化的一种再创作。
  关键词 紫砂;汉风;造型;设计
  说到汉代的艺术风格,古今中外的艺术从业者皆有共识,那便是“雄浑”。可以说正是凭借着这样一股气魄,汉代之风荟萃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以我们当下的目光来审慎前人,会发现汉代艺术有一种浑朴之美。不事雕琢、不求细节、删繁求简、一气呵成,所以这种艺术风格凝聚出一股雄浑的气势,气盛于韵,如果非要形容的话,那就好似“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作品“大汉雄风组壶”(见图1)的创作思路便来自于对这种带有“汉风”之气的解读,将汉代的雄浑之气融入紫砂壶的造型之中。将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囊括于双手之间,把玩于饮间茶席,留驻优秀而经典的中华文化,感受其从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无边魅力。作品“大汉雄风组壶”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憧憬,对历史上那一段美好的时代的怀念,留下对它的赞美,并以此作为激励,让美好的文化元素成为紫砂创作的养料,让更多的人因为这值得骄傲的文化而自豪,让更多的人喜爱上紫砂。
  1 作品“大汉雄风组壶”的造型制作
  作品“大汉雄风”由两把壶共同构成,一高一矮,高的雄风昂扬,矮的沉着厚重,都是创作者对于汉代文化的理解以后的具现。但这种具现并非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所衍变的。这两把壶的造型都源自于汉代礼器,是将紫砂壶的实用性结构和汉代礼仪用器的外形特点有机结合,以此表现出高贵典雅的汉韵。
  两把壶的壶身下方通体装饰汉代瑞兽图案,凹凸有致、浑厚朴拙。流、钮、把各处均根据壶身的不同气质,做相应的组合搭配。壶钮取材及壶把转折处均进行了独到处理,钮的造型源自汉代玉雕纹饰,汉代卷云纹常见的是弧卷,俗称“括弧云”。弧卷云纹奠定了后来出现的“四蒂纹云”和“流云”的基础,这样的纹饰与明、清时期常见的如意云纹装饰是有很大不同的,风格更为硬朗,线条也更为刚硬,古代由于铸造工艺的缘故,很多塑造形态的艺术装饰更多的是向简便大气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与两汉时期的文化风貌、气质特点亦是契合的,但我们今天的创作,工艺已然进步,所以在整体上要尽量保留汉代纹饰的风格特点,但在细节上则要符合当代技法工艺所能达到的要求。所以在两把壶上,对于纹饰的细部雕琢,亦是延续了紫砂壶惯有的圆润,并尽量让纹饰凸起部分具有一定的“肉感”,这样才能显得作品更加饱满。
  除此之外,两把壶的壶流和壶把根据壶身的不同气质做相应的组合变化,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曾总结过:“汉代艺术散发着一种原始的活力和野性,尽管由于处于草创阶段,显得幼稚、粗糙、简单和拙笨,但是上述那种运动、速度和韵律感,那种生动活跃的气势力量,反而由之愈显其优越、高明。”这套组壶提取的便是汉代那种张扬雄健之美,令观者如阅汉代的大赋,又如聆观汉画像石,动处挺拔飞扬、雄视四海,静处默敛观心、知音会意,从造型上契合创作的主题。
  2 作品“大汉雄风组壶”所表达的意蕴
  好的造型主题,必然更容易迸发更多的创作情感,更好地承载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大汉雄风”的创作主题非常鲜明,那就是勾起我们对历史上的“大汉”所赋予的浪漫情怀,那种蓬勃的生命力,彰显的是我们对历史上那个强盛而美好的时代的怀念,就如同汉赋中所唱到的那样:“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明诗表指,嘳息激昂。气若浮云,志若秋霜。”性格外向率真,少虚伪之心、阴鸷之气。汉代的中国人正是如此,这种民族铮铮向荣的禀赋如此,这种散发出来的绵延千年的自信便是如此,引人陶醉,令人向往。
  作品在创作时,更多的表达了创作者自身的憧憬,通过汉代的造型,引发各自对文化的豪情。在那个时候,中国的政治、社会、学术都还没有定型,是一个为后世建章立制的时代,一个需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时代。作品正是借用了这种勇于开拓的气势,以历史文化的厚重,来传达一种精神,一种自豪的精神,一种力争向上的精神。
  3 总 结
  回过头看这件作品“大汉雄风组壶”的造型、制作以及内涵,会发现其茶器的本质仍然占据着相当重要的部分,并没有偏离传统紫砂壶的结构,但依然能够很好地表达“大汉雄风”的主题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更明晰地展示出足够的艺术特征。
  好的作品首先要有一個好的创意、好的主题,其次还要有好的材料、好的制作工艺,最后则要有将以上这些合理整合的能力,呈现出的作品要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我认为最后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能力,是需要花一辈子的时间去不断完善进步的。
  浩瀚的历史为我们紫砂创作者提供了无边无际的创作素材,而紫砂能够发展,能够不断衍变,终究离不开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垂青,将过去的经典延续下去,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引入进来,我想这便是当代紫砂创作者应该做的事情。“遥想雄边汉风来”,历史的雄风让我们自豪,而我们应当努力让未来以我们而自豪。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自然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并非偶然,而是历经岁月洗礼后人们选择的结果。从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到风云天际,这些物象经陶艺人的精选与艺术加工之后都可以入题。这款紫砂“云峦三友壶”以云峦、山川、河流为题材,表现了大自然景物的相互衬托之美。  关键词 紫砂;云峦三友壶;自然艺术;审美  自然艺术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特殊的一笔,在艺术审美上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人们在欣赏自然艺术的时候具有特殊性,不仅在于技法
期刊
时至今日,紫砂壶经过历代前贤的创作发展,已经成为兼具使用功能和自身美学特质的工艺品,这使得其区别于纯粹的无使用功能的艺术品与仅具有使用功能的实用品,具有自身的特殊情致。一款成功的紫砂壶型新品,必有其特殊的情致,且涵泳其中,出入其里,以形展示于外。  在此,试以新作“福在眼前壶”(见图1)为例撰文与大家分享创作体会。一方面介绍下设计的文化构思,其“福文化”与“泉文化”的巧妙结合,自以为在紫砂界尚属首
期刊
摘 要 在造型千姿百态的紫砂壶中,仿生的紫砂壶器开创了自然为题材的艺术境界。紫砂“蜀麓之舟壶”以海浪之中的轻舟作为题材,铸造了迎风喜浪渡大洋之势,寓意深刻。  关键词 蜀麓之舟壶;紫砂;造型;寓意  紫砂茶壶作为实用的日常器皿,其初始功能只是单纯的茶器,而在满足了其使用功能之后,制作者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尽量地使它完美一些,于是,紫砂茶壶从单纯的实用器皿变成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品,而历
期刊
摘 要 紫砂艺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并且蕴含着深厚宏博的中华文化精神。紫砂泥料的多情、柔软赋予了紫砂器具独特的形象艺术。每一个作品,靠着作者的直觉与双手的触感去创造。一件紫砂作品的创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制壶艺人用上好的泥料,精心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才能制作出壶器与精神两者皆优的紫砂壶具。  关键词 威震八方壶;紫砂;神韵;艺术特征  有个成语叫“画龙点睛”,这个点睛之笔就是艺术中的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丰富多彩,集书画、文学、诗词、金石、篆刻艺术形式于一体,从论茶延伸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化等领域,这不仅提升了紫砂壶的装饰层次,更将深蕴的文化内涵透在壶艺之中,从而提升了壶器的整体品味。紫砂“封侯壶”以自然界的景物为题材,将作品的自然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 封侯壶;紫砂;造型;自然艺术  紫砂艺术作品崇尚师法自然,陶艺人遵循自然肌理,强调造型和细节,并将其符号、图文
期刊
中国有着六千年的历史,彩陶作为史前艺术的主要构成部分,贯穿历史的始终,体现着远古先民的风范,凝结着中国人民的精神风采和文化神韵。彩陶不同于岩画、洞窟艺术、人体装饰等史前艺术,它之所以长盛不衰,从遥远的古代延续至今,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彩陶艺术更多地接近日常生活,体现日常审美情感,体现自由欢快的生活气息和随心而为的艺术创造精神。宜兴彩陶作为宜兴五朵金花之一
期刊
摘 要 在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中,“师法自然”是一直被历代创作者所推崇的创作方式,紫砂艺术从诞生之初就广泛地吸取了其他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无论是从创作的高度还是广度,都与自然脱不开关系,而在紫砂壶诞生的源头,又有着十分明显的江南人文印记,所以紫砂与自然、紫砂与江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 江南;竹;文化;造型;设计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人文荟萃之地,紫砂文化便脱胎于此,探究紫砂文化的源流,就
期刊
宜兴紫砂壶以其优良的实用功能、丰富的色泽和千奇百怪的造型而闻名,它起源于宋,兴于明清,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从传统实用器变为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与紫砂艺人的砥砺传承密不可分,其中艰苦辗转,亦不为外人所道。宜兴紫砂壶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近年来,随着时代生活的开放性发展,优秀的紫砂作品屡次在国内外获奖,构思新颖、制作精湛、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紫砂作品,将
期刊
摘 要 光货作为宜兴紫砂壶几何形体造型的重要门类之一,以其轮廓周正的外形和素雅端庄的气质而深得世人的喜爱。这些或圆、或方的造型是光货最为常见的壶艺形式,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造智慧,故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美誉。这款紫砂“恒古壶”是平淡无奇的光货,却塑造了恒古不变的经典造型艺术。  关键词 紫砂;恒古壶;造型艺术;光货  紫砂壶之所以被人们喜爱,是由于它既有实用性与独特的欣赏价值,更蕴含深刻的内涵
期刊
摘 要 每一把壶,壶中都有一个斑斓丰沛的完整世界。当人们手执一壶,把玩品茗、沉醉其中时,不单是被品茗的曼妙过程所牵引,更是被紫砂壶的创造力和充沛气场所牵引。一把好壶,让人惊叹的不单是其造型工艺的精美,还有背后所蕴含的艺人的情感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力量。本文以作品“富贵平安套壶”浅谈紫砂壶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 宜兴紫砂;竹文化;富贵平安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在浩瀚的历史中,从传统实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