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乡话濒危现象研究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19881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湘西乡话是一种分布于湘西地区的归属未明的濒危汉语方言。古丈乡话处于西南官话、苗语、土家语等语言(方言)的多重包围之中,尤其在西南官话长期渗透之下,古丈乡话的语言活力正在逐步衰退,日趋濒危。本文从古丈乡话的语言活力、语言态度对古丈乡话的濒危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古丈乡话;语言活力;语言态度
  第一节 古丈乡话的语言活力研究
  “古丈,是湖南省湘西武陵山区中的一个小县。境内山清水秀,林木茂密,资源丰富,气象万千。”①东接沅陵,西抵保靖,南邻泸溪、吉首,北近永顺。境内山峦叠嶂,由西向东、向南、向北方向延伸。交通比较落后,直到近代随着枝柳铁路的修建,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古丈县内居住着汉族、苗族、土家族,语言复杂,他们均有自己语言:民籍方言(即西南官话)、客籍方言(即瓦乡话)、苗籍方言(苗语)、章籍方言(章语或仡佬语)以及土籍方言(即土家族的语言)。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濒危语言特别专家组《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2003)指出语言活力评估主要有六项指标,本文将采取其中的三项指标来考察古丈高峰乡话的语言活力,分别是:①代际语言传承;②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比例;③现存语言使用域。②
  一、代际语言传承
  评价语言活力最常用的指标是代际间的语言传承。代际间的语言传承,可以从不同年龄层次的古丈高峰人掌握乡话的比例来考察。我们在古丈高峰地区随机调查了100位群众,根据我们调查访问的情况,乡话的使用在年龄层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当被问到“你会不会讲乡话”时,这100位受访者中,20岁以下会讲乡话的人最少,占所有年龄段会讲乡话的10%,20岁年龄段中会讲乡话者占45%,不会讲乡话的人最多,占所有年龄段不会讲乡话的12%;而 65岁以上会讲乡话占所有年龄段会讲乡话的10%,占65岁以上年龄段的83%,不会讲乡话的人最少,占所有年龄段不会讲乡话的2%。可见,古丈高峰乡话代际传承出现断层情况,父子辈(20岁以下和20-65岁)传承断层,爷孙辈(20岁以下和65岁以上)传承断层,乡话传承出现危机,乡话语言活力逐渐减弱。
  二、乡话的使用领域
  Fishman的语域理论指出,一个多语的人,會依照不同的情境及活动范围选择某一种语言、方言或语体,语域通常可区分为家庭、学校、工作地点、朋友之间和宗教集会等,而每个语域都包括身份关系、地点和话题三部分。③
  依据Fishman的语域理论,我们将古丈高峰的语言使用语域区分为内部语域与外部语域。内部语域指身份关系多为家庭内部的亲族,地点多为家庭等私有场合;外部语域指身份关系多为家庭外部的老师、同学、陌生人等,地点多为学校、商场、集市等公共场合。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把乡话使用情况分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偶尔使用、经常使用。
  (一)高峰乡话交往域使用情况
  当被问及“你与本村和村外人员交流使用何种语言”时,高峰地区不管与本村人还是与村外人员交往大部分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乡话,经常使用乡话一般不超过10%,有小部分人会偶尔使用乡话。高峰地区乡话在交往域中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乡话传承出现交往域的断层危机,加剧了乡话语言活力下降的速度。
  (二)高峰乡话教育域使用情况
  高峰地区在教育域绝大部分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乡话,经常使用乡话不超过10%,有小部分人会偶尔使用乡话。对于“在学校使用的语言是?”时,高峰地区教育域中老师与学生交流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乡话的比例超过85%,而经常使用乡话的比例为0%;学生之间交流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乡话的比例超过75%,而经常使用乡话的比例在教育域中最高,为5.1%;老师与老师交流使用乡话比例算是教育域中使用乡话比例最高的了,这是因为有大部分教师是本地人,他们会说乡话,来自外县的老师比较少,虽然刚开始不会说乡话,但因为受周围老师的影响及交流的需要,他们开始学着说乡话,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与老师用乡话交流的频率就增加了。
  (三)高峰乡话内部语域情况
  高峰地区在家庭域中,大部分人对长辈、平辈和晚辈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乡话,有小部分人会偶尔使用乡话。当被到“你在家里使用的语言是?”时,高峰地区在对子女交谈中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乡话超过80%,是因为随着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父母语言传承意识的转变,乡话的传承自然受到阻碍,乡话的语言活力越来越弱;与配偶和兄弟姐妹交谈很少使用或从不使用乡话高达68.5%,是因为被调查者中有许多是外来儿媳,她们从周边非乡话村落搬迁过来,甚至是从外省嫁过来,不懂乡话,自然也不能用乡话交流;父辈和祖父辈会讲乡话的人比较多,为了表示亲切,更好地沟通,他们会选择乡话,因此经常使用乡话的情况超过27%。
  从高峰乡话使用域的总体情况来看,乡话的使用范围逐渐由外部语域萎缩到内部语域,外部语域经常使用乡话的比例绝大部分低于内部语域经常使用乡话的比例。乡话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使用率逐渐降低,语言活力越来越弱。
  三、乡话使用者的相对人口
  语言使用人口占群体总人口比例是衡量语言活力的一项重要指标。④由于高峰人口数量大,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调查乡话使用的相对人口。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共调查高峰地区100人,其中被調查者中会说乡话的71人,不会说乡话的有29人,会说乡话的占被调查者71%,不会说乡话的占被调查者的29%。从高峰乡话使用的相对人口来看,说乡话的人口数大于不会说乡话的人口数。 古丈高峰乡话使用者的相对人口具体情况如下表:
  总结
  高峰虽然目前尚保留有乡话,但由于社会的进步、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乡话的使用功能正处于逐步衰退之中。从代际传承方面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会说乡话的越来越少,而年轻群体会说乡话的也越来越少,代际传承出现断层情况。从现存语言使用域来看,乡话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使用率逐渐降低,语言活力越来越弱。从语言使用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来看,高峰乡话调查受访者母语能力弱化,普通话和客话能力强化。   第二节 古丈乡话的语言态度研究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思维功能和社会功能,在交际过程中,各种社会变项会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语言使用者对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社会价值会形成一定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与语言能力,是造成语言濒危的一个重要因素。”⑤本研究将从语言态度的情感、认知、行为倾向三个方面以古丈高峰为例从整体上分析湘西乡话地区的语言态度,并通过分析寻找出情感、认知、行为倾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讨社会变项对语言态度的影响,寻找影响语言态度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对湘西乡话地区的乡话濒危现象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语言态度及其三因素测量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从语言态度的三个因素:情感、认知、行为倾向来设计,为均衡三个因素,准确分析每个因素对语言态度的影响,每个因素设置了6个问题。并采用李克特五级语义区分量表来进行语言态度的测量。每道题都有“非常同意”、“同意”、“无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各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加总,这一总分可说明他的态度强弱或他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得分越高,表明态度越积极。本问卷最高分90分,最低分18分。经研究发现湘西乡话地区100名受访者中,语言态度整体测量结果最高是62分,最低分是29分,均值只有46.44分,显示了湘西乡话地区乡话语言态度整体上偏向负面消极,对乡话的认可度及积极性不高。
  二、湘西乡话地区乡话语言态度三因素测量结果分析
  (一)湘西乡话地区乡话语言态度情感因素测量结果分析
  湘西乡话地区乡话的情感态度均值为14.44分,低于15分,说明湘西乡话地区乡话的情感态度偏向消极负面。“乡话不好听,宁愿说其他语”得分最高,“乡话有保存价值”得分最低,“希望乡话一代代传下去”得分较低,可以看出在乡话逐渐消失的今天,湘西乡话地区人似乎并没有因为它的消失而加深对乡话的情感。
  (二)湘西乡话地区乡话语言态度认知因素测量结果
  湘西乡话地区乡话认知态度,均值为17.08,标准方差为3.79。在测试的6个问题中,“乡话跟不上时代”得分较高,说明随着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的推行,普通话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访谈中,了解到,湘西乡话地区的人,能够认识到普通话已成为大趋势,无法阻挡,成为全国通用语,乡话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三)湘西乡话地区乡话语言态度行为倾向因素测量结果
  湘西乡话地区乡话行为倾向态度均值为14.92,标准差为3.66。在测试的6个问题中,“更愿意学习普通话”与“更愿意学习西南官话(客话)”得分均较高,可以看出,湘西乡话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湘西乡话地区越来越主动的接受新事物,积极尽量与外界接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人表示,乡话并不需要学习,是自然而然学会的。从总体分析来看,湘西乡话地区语言态度在行为倾向方面应偏向消极负面。
  从本次对湘西乡话地区乡話语言态度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湘西乡话地区受访者在满分90分的语言态度的测试中,平均得分46.44,从整体来看,湘西乡话地區乡话受访者的语言态度偏向消极负面,对自己的乡话忠诚度并不高。在情感因素上,湘西乡话地区受访者多数人认为乡话并不好听,并没有觉得有很大的亲切感,更愿意说其他语言,对乡话的情感并不高。但在说乡话的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会感觉很遗憾,并觉得说乡话很重要。由分析可得,乡话的功用性并不会影响湘西乡话地区受访者对乡话的情感。在认知因素上,湘西乡话地区受访者出于对自己文化的保护认为乡话传承下去,但是在全国推行普通话的当代社会,他们能够理性的认识到乡话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并认为乡话不容易学会,认为会讲乡话的人一定要讲乡话的人也不多,反映出湘西乡话地区受访者对乡话的认同感不高。在行为倾向因素上,更愿意学习普通话和学习西南官话的得分最高,且并不会主动和别人用乡话交流,而是依对方而定,整体看来,行为倾向并不高。这可以反映出湘西乡话地区受访者在现实生活中对语言的学习根据需求来选择,会选择使用域广的其他语言。湘西乡话地区受访者在三个因素上,情感与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情感与认知呈不显著负相关,认知与行为倾向呈不显著正相关,显示出情感与行为倾向之间、认知与行为倾向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正面的,情感与认知之间的影响是负面的,但并不明显。以情感与行为倾向之间的相关性最强,说明湘西乡话地区人们对于乡话的喜爱与认同的情感因素对于他们选择怎样的语言及对乡话的保护的行为有着深刻影响。
  第三节 古丈乡话濒危现象产生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一、古丈乡话濒危现象产生的原因
  “语言濒危即可为外部力量所致,如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和教育的逼迫等;也可由外部因素引发,如语言族群对母语的消极态度。内部压力往往有其外部根源,二者都阻碍了语言和文化传统的代际传承。”⑥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说的那样,古丈乡话的濒危原因也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原因主要是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乡话本身难学。外部原因包括强势语言的入侵,经济发展,学校教育,家庭婚姻关系。
  (一)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
  经过调查分析,古丈地区对乡话的语言态度偏向消极负面。消极的语言态度不仅会影响语言主体的语言选择,同时也会影响对下一代的语言传承。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语言使用者对乡话的情感并不高,他们觉得乡话不好听,不好学,很拗口,不喜欢说乡话。他们在交谈时更愿意使用客话,并觉得乡话没有保存的价值,并表现出对客话的高度认同,使得乡话出现代际传承断层的情况。
  (二)乡话难学
  乡话很难懂,语音、词汇、语法都与客话有很大的区别,当讲乡人讲乡话时,外人基本不懂他们的聊天内容,就连母语为乡话的人也认为乡话比较难懂,难以学会。由于乡话的难以理解,不懂乡话者大多不愿意主动学习乡话,就算是家里长辈母语是乡话,子女也不愿意主动学习乡话。长此以往,乡话的语言功能慢慢衰退,直至达到濒危的状态。   (三)强势语言的冲击
  客话的强势入侵,使得很多讲其他语言的地方都被客话代替或是客话与其他语言并用,乡话的使用域慢慢萎缩,无论外部语域还是内部语域,乡话的使用频率都不高,并且由外部语域向内部语域萎缩,在内部语域出现了代际传承断层的现象,乡话的使用范围已急剧收缩,在存活这条路上举步维艰。
  (四)经济的发展
  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青年人群,纷纷走出大山外出求学、工作、打工。他们中许多人的母语是乡话,由于在外缺少相应的交流群体,再加上普通话的介入,因而很少使用乡话,从而使乡话的语言活力受到影响。况且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家庭内部就很少讲乡话,小孩习得是当地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乡话语言活力的弱化,阻碍了乡话的传承。
  二、古丈乡话的保护措施
  (一)语言族群积极参与
  “濒危方言研究是抢救和保护濒危民间文化遗产和资源的组成部分,民间群体的主导参与必不可少。”⑦湘西乡话地区对乡话的语言态度消极负面,且乡话的语言认可度低,直接或间接导致乡话濒危,因此,语言群体的积极参与,对于乡话的保护具有重大作用。
  (二)语言学专家协助
  当地政府应该督促专业人员,对归入普查档案的乡话数据进行有效、科学的分析。深入研究乡话语言,做好乡话有声数据记录,及时对本地乡话语言活力做出评价。古丈高峰乡话的语言活力越来越弱,保存记录乡话,建立乡话有声数据库十分必要。
  (三)非政府组织支持
  争取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与帮助,能给研究工作提供资金支持,给乡话保护和保存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帮助言语社区的语言族群提高语言情感,延缓乡话的濒危速度。通过设立语言保护基金会,保障语言研究工作能够不间断地进行。
  (四)政府部门宏观调控
  政府的宏观把控力是语言专业人员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达到的,政府的威信和权威性可以让乡话使用地区语言使用者增加对乡话的认同,意识到乡话的重要和价值,可以增加人力、无力的投入,可以大范围的宣传等等,在乡话保护和保存方面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
  注释:
  ①古丈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古丈县志[M].成都:巴蜀书社, 1989,第1页
  ②范俊军,宫齐,胡鸿雁译.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 2006(3)
  ③范俊军.关于濒危语言研究的几点思考[J].语言学研究,2006(4)
  ④戴庆厦,田静.濒危语言的语言活力——仙仁土家语个案研究之二[J].思想战线,2003(5)
  ⑤瞿继勇.湘西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2014
  ⑥范俊军,宫齐,胡鸿雁译.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 2006(3)
  ⑦范俊军.岭南濒危汉语方言研究刍议[J].学术研究, 2008(11)
  参考文献:
  [1]戴庆厦,田静.濒危語言的語言活力——仙仁土家语个案研究之二[J].思想战线,2003(5).
  [2]范俊军,宫齐,胡鸿雁译.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 2006(3).
  [3]范俊军.关于濒危语言研究的几点思考[J].语言学研究,2006(4).
  [4]范俊军.岭南濒危汉语方言研究刍议[J].学术研究, 2008(11).
  [5]古丈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古丈县志[M].成都:巴蜀书社, 1989:1
  [6]瞿继勇.湘西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陕西:陕西师范大学, 2014.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西方现代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爱伦·坡的一生可谓十分坎坷。生活的种种不幸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同时奠定了他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众多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恐怖氛围的营造,虽然生前并未得到公正的待遇,但他在文学上璀璨的光芒是绝对无法被掩盖的。  关键词:爱伦·坡;黑猫;象征主义;恐怖氛围  埃德加·爱伦·坡,美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他小说中的恐怖感历来受到广大读者的重视,
期刊
摘要:索罗金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莫言则是中国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作家,二者在创作过程中都具有“审丑”及“狂欢化”写作的特点。在“审美”为主流的文坛,“审丑”无疑是对文学及社会的一种解构和颠覆,以他们二者为代表的“审丑”文学的出现,也使得文学在“单一审美”的固化结构中,找寻到新的出路和新的发展方向。但二者的不同之处亦在于:莫言在解构中建构,而索罗金则在颠覆中狂欢。  关键词:索罗金;莫言;审丑;狂
期刊
摘要:李白诗歌常言及魏晋人物,包括魏晋名士以及魏晋小说中的人物。从这些人物出现的频率以及诗中使用的典故可以看出李白对魏晋人物的接受。经过整理李白诗歌中出现的魏晋人物,发现李白诗中的魏晋人物重复率很高,主要体现在归隐、任诞、诗酒三个方面。  关键词:李白;魏晋人物;用典;接受  李白诗歌中常言及魏晋人物,或引以自比、他比或加以品评,同时总是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感受,因此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对所引用人物的认
期刊
摘要:《红字》中的海斯特和《天龙八部》里的叶二娘都是东西方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两者都是为了爱情敢于同强大的社会制度和精神教条相对抗的人物。但由于两者在经历创伤后,选择了不同的自我救赎方式,导致了两者截然不同的命运。  关键词:《红字》;海斯特; 《天龙八部》; 叶二娘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重要作品之一,被誉为一部“跨出国界赢得世界名誉的文学名著”。海斯特正是这部作品的女主角。该作品一经
期刊
摘要:近年来对女性主义视野下中西方的婚恋观的认识以《傲慢与偏见》和《红楼梦》的研究是一个热点课题。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笔者发现学者们侧重于把诞生于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两部作品都放在了儿女的婚姻上,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写,突出男女婚恋的主题,揭示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但同时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男权对不同背景下婚恋观的决定性影响研究偏少;二是在女性主义婚恋观的基础上,对除了主人翁以外的女性刻画笔墨较少;
期刊
摘要:人性异化与身份认同危机是战后人们普遍面临的心理问题,在这些问题的笼罩下人们会产生各种怪异的行为。哈萨克斯坦作家热合木江·沃塔尔巴耶夫的《黑旋风》一书为我们分析了人性异化与身份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与表现,这为我们如何正确面对并解决此类心理问题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黑旋风;人性异化;关系;身份认同;矛盾  戰争是国家或地区之间为谋求利益而采取的极端政治手段。即便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
期刊
摘要:女主人公黛西·米勒先后在意大利、罗马等欧洲国家旅居,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欧美文化碰撞,两种文化对比十分鲜明,在崇尚自由、民主、务实的美国文化映衬下,欧洲社会风气显得保守、沉闷,等级制度森严、女性地位低下。  关键词:《黛西·米勒》;欧洲文化;制度;女性地位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世纪之交的著名小说家,他的“国际主题”系列小说非常关注“美国人在欧洲各地所碰到的文化错位的困境和男女之间的道德冲突”(杨仁
期刊
摘要:“厌女症”用来描述男性对女性的厌恶,即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贬低、憎恶和蔑视。这在许多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关于弥尔顿在《失乐园》中对待女性的态度这一问题上,评论界一直观点不一。有的指责弥尔顿是厌女症患者,他们认为在《失乐园》中,弥尔顿将夏娃描写为一个坏女人形象,诱惑亚当偷吃知识树上的禁果,导致人类最终堕落。但本文认为弥尔顿虽然受时代局限和当时男权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男性确实要強于女性。但他并
期刊
摘要:“多余人”作为一种特殊的具有典型的社会现象,诉说了知识分子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在精神困境与生存困境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往往迷失自我,陷入个体存在的困境。郁达夫笔下的“多余人”具有现代主义的写作和审美风格。  关键词:郁达夫;多余人;现代主义  一、“多余人”形象源起与中国借鉴  “多余人”形象源起于十九世纪的俄国,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是“多余人”形象的鼻祖。“多余人”
期刊
摘要:语言并不是静止的,从历时态的角度看,它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影响语言发展的原因很多,通感只是外部原因中的一个,但是作为一种生理和心理现象,修辞和认知手段,它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所以值得对通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本文以中俄语料为基础,阐述通感在汉英俄中的定义和产生共因探讨了通感的泛时性特征。  关键词:通感 ;定义;共因  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在浓缩了其主要思想的《普通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