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构建高职顶岗实习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模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领域。当前,顶岗实习还存在着实习质量标准不清晰、实习管理松散、实习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校企协同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从校企协同保障的视角,建立健全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教学保障和管理。
其他文献
社会公共伦理是日常社会生活得以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2020年开年以来的新型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反映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值得社会公共伦理反思。造成这些问题原因有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了解决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公共伦理问题,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进优良传统伦理思想的吸收和转化,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雨课堂平台在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课程现状,发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当代的教育体系,亦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据此,为了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本文将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对教学改革展开探讨,借助雨课堂平台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本文首先介绍雨课堂的概念及相关文献,然后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提出传统教学应反思的几点问题,阐述基于雨课
健美操作为一项颇受大学生喜爱的运动,其教学效果既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该项目的推广及长远发展。优化教学模式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实效性研究,发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方位发展,对于保持高校体育课程效益的延续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日益普及,而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因此,为了保障混合式教学的有序推广,本研究利用学校已有的学习通平台,将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者相结合,构建了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教学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建立这一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教学效果评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教学质量,为高校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参考。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国家都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来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我国也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手段。然而,现阶段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工作。本文主要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概述,分析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现状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的有效策略和机制。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谈到好老师的问题,并就好老师的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本文主要就习近平好老师标准思想进行初步探索,主要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以供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于是如何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成为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课堂发生了重大变革,基于云端服务的智慧课堂成为一种趋势。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经管类专业课程传统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智慧课堂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
本文探讨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介绍了其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统一于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总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是公共事务机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其最主要的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好内部控制,有助于其内部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还能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但是,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内部控制成效最大化发挥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从时间上来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与“致良知”思想的提出时间相差五年,两种思想的提出背景也不相同,不过思想内容实质区别不大。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目标是引导人们能够学会正确看待自己的内心,然后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行事。不过,在“致良知”理论提出之后,王阳明对“知行合一”思想的提及次数就逐渐减少,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知行合一”会被“致良知”完全取代,“知行合一”仍然具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