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s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正月初五的清晨,接财神的鞭炮时近时远,看到微信朋友圈,得知2016年“世界最美的书”揭晓,中国选送的“中国最美的书”在评比中获得一金一铜的佳绩,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学而不厌》喜获铜奖。
  《学而不厌》是一本闲情随笔,分为三个部分:今我来思、此情难寄、无关风月。文涉研物立志、闲画闲话、壶言漫语等等。序言说:作者本人并非门里出身,艺亦不精,独学寡闻,即便所记人物真实,事情亲历,各种艺术观点难免尺泽之鲵,若矮人观场,反而令人生厌,即是讨喜,学而不厌,中有一“学”字双关,借孔夫子箴言勉诫自己,知不足,勤学不殆,不负过往,不负初心,如此尔。
  在这个时有冷空气来袭的春天,坐在虎丘的冷香阁,空气中弥散着寒梅清幽的气息,背景是俞平伯所书的“旧时月色”匾额,手中捧着这本充满手工质感,打磨得似乎有包浆的新书——《学而不厌》,当是何等美事。就像喝到了明前的碧螺春,口有余香,抚摸着封面的薄氈毯,温暖,寒意全消了。这或许就是传统纸质书籍较数字化阅读的优势所在:实物感和现实感。吕敬人先生在《装帧·书籍设计·书筑》一文中写道:书籍是时间的雕塑,书籍是信息栖息的建筑,书籍是诗意阅读的时空剧场。如果说书是一座建筑的话,那么书是为信息提供一个完美居住的空间……若以物化的书籍结构来看,信息无不安居栖息于厅堂、卧室或书房,游走拾步于楼梯、过廊与拐角……随着书页的翻动,心语躁动,余音绕梁。建筑设计是让人们拥有“居住的欲望”,书籍设计则是赋予读者“阅读的动力”。
  《学而不厌》就像是体悟散淡生活的苏州园林,需要慢慢品读。俞樾曾以曲尺形隙地构筑小园,取名“曲园”,意取《老子》“曲则全”。本书其实就是一座纸上的“曲”园:中国传统的竖版右翻结构,文字为主线,版式轮廓呈“曲线”,似波形长廊,徐徐展开,层层推进,在主体有序的网格版式基础上制造了灵动;图文关系上,全书打破了书籍图文排列的一些既定模式,图片部分采用宣纸印刷,图片的位置、大小、取合,乍看繁复曲折实则错落有致,图片部分与文字部分纸质、折页方式均不相同,似屏风、漏窗、假山般次第出现,看似漫不经心,却处处体现了匠心,看图读文如在庭园中漫步,穿堂过室,移步换景。水墨作为一个关键的视觉符号,开篇出场在扉页处,书名水墨书写,层层叠叠如老墙上的藤蔓,间歇出现的底纹,墨迹垂挂如屋漏痕自然生动。由白到黑,由黑到白反反复复贯穿始末;触摸全书,外形六面皆不光滑齐整,裸背装、毛边本,毡毯包裹细绳相扣,在毡毯的角落有一方精细的朱印“学而不厌”,封面上的宣纸是手工贴面的,如明瓦般若隐若现,布满褶皱,似老墙般的肌理质感,隐隐地压着莫言题写的书名“学而不厌”,书根边缘参差不齐,打磨的毛边如细细的水波纹。
  《学而不厌》是一本让人想去翻阅的书,或许,你无法一目了然,也不想一翻而就,这就是一本慢书,气质独特的慢书,全书的形态质感、阅读线索、设计语言都在告诉你这一点。梅花香自苦寒来,《学而不厌》设计上的成功一定是设计师辛劳的结果,但是和作者同样密不可分,计成在《园冶》中对于造园有“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论,《学而不厌》的作者周学先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习,是一位颇具人文素养的著名媒体人、“金话筒奖”得主,后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设计师曲闵民的信任,是作者与设计师共同打造、打磨了这部艺文慢书。
  小曲告诉我,他的爷爷就生活在苏州的沧浪亭畔,儿时的假期里,他常常会在沧浪亭度过。《学而不厌》的黑白色调,或许蕴含着他的某种童年记忆。
  曲径通幽,小曲已经在路上。学而不厌,禅房的花木会在深处……
其他文献
摘要:《民法分典》作为《中华大典·法律典》六部分典之一,是一部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制度史料的大型类书,其编纂工程宏大且艰巨,鳊纂过程复杂且繁重,是一个系统的史料整理过程。《民法分典》的出版对创建中国古代民法史料库、促进中外民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现代法治进程等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法制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反映着中华民族对社会、人性等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和选择,也维护着中国传统社会的持续发展,它在中
期刊
摘要:“红帆船”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创儿童文学的品牌书系,历时18年。“红帆船纯美小说”是其继诗歌、散文、童话之后,再度扬帆推出的又一子系列。图书秉持不忘丰富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生态的初心,一如既往地力推原创新作,并不断追求文质与装帧兼美。  初接手“红帆船纯美小说”系列时,说实话心里会觉得有些诧异。作为从事图书出版十余年的编辑,出版节奏是这些年我的编辑生涯中不断萦绕耳边的词汇。“红帆船纯美小说”
期刊
摘要:新媒体犹如一座桥,出版需借助它,从传统的此岸,到达未来的彼岸。正如出版本身也是一座桥,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所以,我们可以把传统媒介和新媒体之间的差别,看作是建造桥梁的材料变化了。如何使用新的材料,建造更便捷、更坚固、更美的桥梁?我们在探索。下面将一个真实的案例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同行者有所帮助。  图书缘起:跨媒体图书的无限力量  做任何事都是有原因的,我们为什么会在2015年策划出版VR图
期刊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平台产品的构建,并非朝夕易事。对于数字出版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的各大出版社来说,数据库产品在建成之后的运营之路则更为艰辛和漫长。  热词:数字出版 资源库 平台 运营 盈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开始涉足数字出版。而作为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第一步,各大出版社纷纷试水各自的数字出版资源库建设。再加上国家财政资金对出版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借助国家财政资金进行自身内
期刊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下,以黑龙江教育杂志为例,来认识当前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教育类期刊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论证教育类期刊能否采取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路径,并构建教育类期刊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  热词:教育期刊 可持续发展 转型  教育期刊是我国媒体产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读者群包括教育管理工作者、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等。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为教育
期刊
12个基地(园区)工作优秀单位与15家优秀基地(园区)获总局表扬  2月7日,首次全国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工作会在京举行。会议对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等12个优秀单位、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等15家优秀基地(园区)进行了表扬。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对2016年度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园区)工作优秀单位和优秀基地(园区)予以表扬的通报》。通报指出,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期刊
长篇历史小说一直是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优势和特色,从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乾隆皇帝》到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河南文艺出版社有着浓厚的历史小说情缘。为了延伸长篇历史小说品牌图书,《大秦帝国》之后,今年推出了此部长篇历史巨制《汉家天下》。  作者复原了逼真的时代场景  清秋子是近年来蜚声文坛并活跃于网络的著名作家。本书以宏大、深刻、公允的历史观作为主线,鲜活地复原了那个时代的逼真场景与历史人物命运。  清
期刊
“温小平温情私语系列”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温小平倾情奉献的一道专门煲给少女群体的心灵鸡汤。作者作为责任编辑,受到这颗少年心的熏染与感召最多,也因此在儿童文学领域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写出了两本小书。  热词:心灵鸡汤 儿童文学 编辑手记  “温小平温情私语系列”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温小平倾情奉献的一道专门煲给少女群体的心灵鸡汤,送给12-15岁的女生,成长没有魔法,但可以有情趣和创意;成长没有绝招,但可以有沟
期刊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莫言、余华、贾平凹等作家的笔触牵动了时代的脉络,一场魔幻荒诞却又无比贴近现实的文学风暴席卷全国,正是这类文学的兴盛把幕后的影响者推向前台。于是,马尔克斯“乘着马孔多的飞毯”把《百年孤独》引向国人。  荒诞故事中的群体宿命  初读本书,读者会感到新奇和困惑,尤其是相似度极高的人名使人不得不将关注点放在复杂的人物区分和情节梳理之中,稍有放松就不得不从某处重新开始。故事中现实生活普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的发展,带来的是整个媒体环境的变化,编辑作为信息内容的制造者,无疑是这一转型中受到最大挑战的一个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编辑需要角色转变,目前传统出版社最缺的是复合型编辑。编辑要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成为优质教育内容的继承者,成为新兴技术应用的引领者,成为课程教学开展的协同者,成为优质教育成果的推广者。  角色一: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  传统出版中,编辑的工作主要包含选题策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