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的中国作曲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文化力量在我国综合国力中的占比越来越重,文化艺术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漸提高。为适应未来的音乐发展,对我国的作曲人才的培养已经被纳入了重要议程。在未来,包括音乐在内的文化市场,必然是“适者生存”的状态,既有无限可能的发展契机,又有不可避免的发展挑战。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发展思路,稳步前行,是众多中国作曲家面临的问题。只有紧跟未来的时代趋势,强化作曲人才的培养,才能在未来的音乐市场上站稳脚跟。本文从培养作曲人才的意义着手,重点阐述培养策略,以期为高校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面向未来;中国;作曲人才培养
  0 引言
  音乐作为人们放松的方式之一,深得大家的喜爱,而这也给作曲人才带来了发展出路。我国作曲人才虽然在音乐创作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目前展示出来的成就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发展潜能还有待释放。民族音乐只有在作曲人才的不断创新下,才能迎合国民需求,并逐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
  1 面向未来的中国作曲人才培养的意义阐述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人们不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而文化市场便成了精神世界的释放之地。音乐艺术也不例外。音乐艺术市场的维护与发展需要作曲人才的支持,才能长久不衰,故而对我国作曲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现代消费形势的必然之道。[1]只有保证作曲人才的后盾力量,我国的音乐艺术市场才能不断创新、蒸蒸日上,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作曲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界条件的支持,如学院的课堂设置、提供的锻炼机会等,这就要求相关教师为其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
  2 面向未来的中国作曲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2.1 中国民族音乐教学要及时开展,不断巩固
  任何人才的培养都不是简单就能实现的,需要建立一个长期可行的有效机制,对于我国的作曲人才的培育,也是如此。众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中国民族音乐,当时投身音乐学习可能只是受某一位教师的影响,从而走上了深造之路。同时,不可否认,在以往年代,“满堂灌”是主要的教学模式,其效果在当时是可观的,但随着时代的改变,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逐步淘汰了。纯粹照搬课本的理论,或者纯粹设置一个曲目随便考核,会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及时贯穿民族音乐知识,观察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是否存有热情,并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帮助其不断巩固知识、技巧。
  2.2 突破常规模式,紧跟音乐的时代发展
  在创作曲目的人才中,很多人把重心转移到了中国乐器上。根据对乐器的了解,再加上所需的曲目格调,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这是突破常规模式的表现,更是对作曲的创新。[2]这些新颖的作曲,兼具现代性和国际性,自然更容易走出国门。而对于民族音乐,很多人误以为是要完全继承,实际上这是老一套的做法。音乐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从而产生各种新的音乐形态。很多作曲人才并非不尊重民族音乐,而是以民族音乐为参考,结合所处时代特点,创造出看似脱离民族音乐的曲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值得肯定的。
  2.3 加强正面引导,促使阶段性“风格作曲”达标
  由于追求创新的呼声不断,导致很多作曲人在思想观念上存在错误意识,如过度解读个性发展,对民族音乐这种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对中国乐器过度排斥等等。这种思想是非常危险的,需要相关教师纠正。另外,学生的阶段性“风格作曲”的培养也需要纳入教学计划中,使学生的作曲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在每一种风格曲目的培养中,必须遵循步步为营的原则,不能过于急躁,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科学安排每一个课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失兴趣,才能切实掌握作曲要点,达到学习目标。
  2.4 引领中国音乐文化创新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力
  我国的民族音乐,保留其根基是基础,但最关键的是还要积极面向未来,引领中国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才能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并不是否认传统音乐的作用,而是紧跟时代的进步,实现由“自在”到“自为”的飞跃,从“归纳性”的创作上升到“抽象性”创作。其具体表现,又反映在调性研究上。调性的探索不仅能使我们对外国音乐有正确的认知,还能突破我国传统音乐的局限,从大格局上作曲,将更多的曲目传播到全世界范围,扩大我国音乐文化的影响力。
  3 结语
  在新时代和新形势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市场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做好面向未来的作曲人才的培养计划,是大势所趋,是顺应形势的要求,也是对相关教师提出的新的教学目标。作曲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最终实现预期培养目标。如注重民族音乐,在教学方式上突破常规、敢于创新,同时加强正面引导,引领中国音乐文化创新发展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作曲人才的有效培养。相信在正确的培养策略下,在未来的文化市场上,我国的作曲人才一定会越来越多,并在音乐上作出不可忽略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勤如.面向未来的中国作曲人才培养[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7(04):10-15.
  [2] 王安军.普通高校作曲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4(6):106-108.
  作者简介:陈德(1963—),男,海南澄迈人,中专,三级演奏员,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作曲。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提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开始,这一理论就逐步受到不同学科教育改革创新者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追捧。在音乐教育理论体系中,多元文化的渗透和融入也给音乐教育的发展进步提供了重要路径,使人们开始深入探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的实施途径,以便在这一领域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实施途径  随着文化交融程度的提升,音乐教育领域有关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论成为了广受大家议论的重要课
陈子鱼在踏上登机梯的那一刻,内心原本一直激动着的情绪,复又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挤在他身边一同登机的旅客,看见他把一个天蓝色保温箱紧紧地捧在胸前,像是捧着什么宝贝,生怕它被抢走或被挤落似的,一张虽年轻却略显粗糙的脸,紧绷着,泛着近乎紫红的颜色,完全一副神圣肃穆的表情和小心谨慎的样子,也就有意地不太靠近他。这使得陈子鱼在从地面往飞机上攀登的这一短暂过程中,拥有了一个相对宽松并安全的空间环境。  无需用
农人  夏至,农人们大规模地出现在田地里。  玉米们快速而疯狂地在短短的夜里与野草们同时飞快上窜。  播种时为确保种子发芽,他们在每个穴里都要投下四到五颗种粒。经过节气中风沙、细雨的残暴抚慰和悉心滋润后,经受考验并被恩待的种子们,便开始发芽,生根,生长,而另一些种子便永远被埋在地底,成为尸骨,化泥成土。  并不是每枚种子最终能成为成熟的庄稼。被神庇护的生物,都要经历不断拣择和考验的历程,被抛弃和恩
<正>~~
期刊
云南某硫精矿含铜0.76%、含铋1.77%;铜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中,铋主要以辉铋矿、辉铅铋矿、铋华和自然铋等形式存在;含铜矿物主要以连生体形式存在于粗粒级中,含铋矿物多以微细粒
摘 要:近年来,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流向下,整个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对人才的标准要求不断提高,由此高校教学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对钢琴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概述分析,就其有效教学培育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核心素养;有效培育  素质教育环境下,全面发展学生已然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格调,而钢琴教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精神品格和文化修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迫切需求的。
春节前的这场雪,下得及时,下得温馨,也下得诗意。且不说儿童少年面对天空飘舞的雪花和地上铺满的积雪是那般地兴奋、激动,全然不顾寒冷的侵袭而情绪激荡地在堆雪人或打雪仗,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父权”文明为中心根基的,“父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社会权威、秩序、传统、历史的符号所指。中国传统的父权制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维系其整体存在的超稳定的结构形态,建构了一系列“父权”制社会规则、秩序和价值准则。即使在当代中国,“父权”意识也是深入中国人潜意识的重要结构之一。文学创作中的“父权”主题是对父权制文明的一种知性的艺术沉思,是一种以平视的姿态对某类先验的秩序性
摘 要:信息时代,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美术教学,以互联网为切入口,以建构主义为出发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检索美术资料的能动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PPT教学课件等新式教学媒介,让学生形成美术学习的新思维。  关键词:网络美术激发创新个性化  绘画是一种直观表现对象的艺术,趣味性和浓厚的情感贯穿始终,通过色彩、笔触表现自己的个性感情,是现代初中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情
<正>一、现代水墨的兴起1.现代水墨的兴起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墨艺术的现代化已成为了一些励志革新的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水墨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