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优势的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业管理行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在物业管理办学过程中遇到了招生困难,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师资短缺、实训实践条件不足等问题,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难以满足行业市场需求。现代物业服务业对物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利用区位优势,选择优质物业服务企业合作,采用现代学徒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
  关键词 区位优势;物业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6-0023-04
  隨着地方城镇化高速推进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被大众所认同。伴随“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物业管理行业的服务内容、服务手段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方式由原来人工与机械的简单组合发展到人工智能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运用。因此,现代物业管理对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要求“高素质、会技术、懂管理”,能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在物业管理行业中应用。这也必然导致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做出重大调整。
  一、物业管理行业和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基本现状
  (一)物业管理行业急需专业技术人才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程度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特别是《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出台后,整个市场的秩序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各地方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了当地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指导行业发展。但是,原有物业管理行业的人才组成结构(主要来源于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组成)显然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从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人才学历结构来看,专科以上学历的物业管理人数不到总数的20%。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对高职层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强烈。
  (二)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招生困难
  一面是行业对高职层次物业管理人才大量需求,众多的物业管理企业招揽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招生情况不理想。近年来,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并没有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反而陷入了专业规模越办越小、专业发展难以为继的境地。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报考率太低,大部分就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是专业调配或通过补录入学的,他们对物业管理专业根本不了解,或者只是为了拿个毕业文凭,将来从事其他工作。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物业管理专业办学已经有10年时间,但是从招生录取情况来看,第一志愿填报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少。从每年最后开班人数来看,最早能确定50~60人,中途经历了两年停止招生,到现在需通过从中职生中录取部分生源才基本能够开班。普高生源报考物业管理专业人数还是比较低。以2015、2016年为例,普高生源不到20人/年,反映出物业管理专业招生困难。
  (三)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办学过程经历了招生时依靠补录,第一志愿报考生源很少,培养的人才行业企业认可度低,就业时学生找工作困难等问题。同时,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们有三怕:怕毕业后收入达不到预期;怕在企业基层工作时间太长,只是被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怕进入企业后没有足够的提升与发展空间[1]。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从2006年开办物业管理专业以来,毕业生已有十届,一直坚持在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不多。男生坚持从事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员比较少,但是发展比较好,经过四至五年的磨练,都能走上企业中层岗位或者项目负责人岗位。女生从事物业管理行业人员占多数,调查发现,女生从事物业管理行业主要是由于工作薪资虽不高,但工作相对稳定。总体来看,晋升机会不多,导致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离开本专业从事其他工作。
  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使毕业学生具备物业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适合物业项目管理处一级的基层管理岗位要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2]。这是大多数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各个高职院校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服务理念作为培养模式的中心。将服务理念作为教学的中心,主要培养学生与业主交流的技巧[3]。学生就业主要从事物业客服岗位,职业发展空间是物业客服—物业客服主管—物业项目经理。第二类是以技能作为培养模式的中心。以技能作为培养模式的中心是对学生进行现代化培养,主要体现在现代化楼宇设备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室内环境品质管理和能源管理以及大型物业管理等方面[4]。学生就业主要从事物业工程维修岗位,职业发展空间是物业工程维修—物业工程主管—物业项目经理。以上两类培养模式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实施的培养模式,但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发展空间都有限,与中专生相差无几,不能体现出高职学生应有的知识能力结构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向商业平台化、物业顾问化和资产管理化的方向发展,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理应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培养出“高素质、会技术、懂管理”的高端复合型物业人才。
  (二)师资短缺问题
  受高等院校扩招的影响,师资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是,物业管理专业又有其特殊性。首先,物业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包含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建筑学、法学、电力学等。现有的高职院校中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绝大部分是从管理、建筑或者法律等相关专业改行的教师,而且这些教师都没有在物业企业工作过,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教学能力较差。目前,在物业企业从事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也都是其他行业转型过来的,且学历都不高。而高校教师对学历的要求普遍在硕士研究生以上,企业相关专业人才显然不符合高校人事进编制的要求。同时,物业管理专业在高职院校里属于小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招生人数,学校也不太愿意为物业管理专业引进过多的教师。学校一般会从企业外聘有经验的师傅上课,但他们没有教学经验,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三)教学实训问题
  物业管理专业在课程教学中存在大量的实训,然而,由于经费不足、场地有限等条件的制约,物业管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训要求。虽然有些高职院校有物业实训室,但是设备数量太少,种类不全。物业专业的实训层次比较低,主要集中在物业收费软件训练。实训设备简单,只有如灭火器、除草机、绿化工具、保安工具等。这些传统低档设备根本无法达到实训目的,更不能体现现代物业的特点,让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片面认为毕业后就是从事收费员、保安、保洁或者绿化工作。
  三、物业管理专业区位优势分析
  区位优势是指某地区客观存在的有利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区域有利因素,即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5]。区位优势是比較综合性的概念,单项优势往往难以形成区位优势。在市场经济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而且经济是开放的、要素是流动的,市场因素越活跃的地方,往往对各种资源越具有吸引力,从而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可见,市场经济下的区域优势是这个地区具有活力的机制和文化,能够不断产生和推动行业发展。近年来,许多地方院校向省会城市或者中心城市迁移,正是想利用区位优势,分享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端居住物业和商业物业落地,大量优质的物业企业也跟进,为高职院校开办物业管理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遇。
  (一)行业资源优势
  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直接对口的企业就是物业管理企业。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地处成都中心。而且成都的物业公司有2200多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有21家,行业综合实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当中排名第三,其中一级资质物业公司有60多家。目前,成都物业行业“小而散”状态将逐渐终结,行业会日趋集聚,形成几大平台竞争态势。
  (二)物业资源优势
  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业主,物业服务的载体是物业项目。近年来,成都市物业管理行业始终坚持以“构建和谐物管”为抓手,立足建立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取得了长足发展。城乡物业管理覆盖面不断扩大,行业综合实力和业主满意度持续提升。据统计,目前成都市物业管理总面积已达到4.6亿平方米,高端住宅项目和商业物业都集中在省会城市。物业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的物业管理人才,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必然聚集在优质的物业管理企业中,这也为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
  (三)地理位置优势
  距离中心城市近、公共交通便利是明显的区位优势。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在岗位见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可以降低他们学习成本,同时也方便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物业服务企业也非常愿意接收近距离的实习生或者毕业生,这间接降低了物业公司的人才培养成本。另外,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后,方便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四、区位优势下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复合型物业管理人才的路径
  (一)利用区位优势,选择优质物业企业合作
  1.学校主动出击,联系合作企业
  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但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形式比较松散,合作时间比较短,合作的层次比较低。一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仅停留在毕业实习环节。二是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学校积极性虽高,但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企业以盈利为主,不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导致企业不愿意参与。但是,应该看到物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和优势,因为物业项目在城市中聚集着不同类型的物业企业和管理人才。首先,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和专业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对学校所在地物业企业进行筛选、甄别出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原则上为一级资质企业)。其次,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主动出击,实地考察相关物业企业,确定两至三家物业管理企业。最后,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主动联系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并建立个人感情联系,以便后期深度合作。
  2.确定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关系的正式确定表达出企业愿意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这点是最关键的。那么,如何来落实校企合作内容是物业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物业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专业办学时存在师资薄弱、实训条件不足等问题,可以借助企业优质人力资源和设备设施条件等来确定物业企业工作岗位、岗位工作资格要求以及最后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学习到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使企业能够缩短用人的培养时间,最终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学徒制模式,与合作企业共育专业人才
  物业管理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而且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场景,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共育。
  1.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岗位内容,选拔和聘用优秀企业员工作为“师傅”
  现代学徒制主张企业派遣具有技术资质的“师傅”参与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面对面传授学生技能,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使每位学生学到技术和本领[6]。“师傅”的选拔至关重要,学校通过企业人事部门共同选拔和聘用优秀员工作为学生的“师傅”。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师傅”带学生(徒弟)不超过三人,以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企业要为学生(徒弟)配备多个同岗位的师傅,以达到不同岗位锻炼。
  2.根据物业管理专业学制特点,与企业师傅共同确定培养方式
  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行的是“2.5 0.5”的人才培养方式。由于受学校学期制的制约,学生到企业跟师傅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与学校周围的优质物业公司合作,可以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周末时间和寒暑假到企业跟师傅学习。这样既不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物业管理专业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学校固定一天不排课,学生集中到企业学习,参与企业内训和岗位学习。
  3.根据物业管理工作岗位要求,与企业师傅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应该严格按照学校正常教学标准要求。根据物业岗位性质、特点,学校应该与企业师傅共同确定学分,制定授课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和考核要求。在学徒制模式下,学校与企业需要形成内外有机融合的质量监控平台,为了保证高质量的人才,在考核体系上要有比较完备的标准,并且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可能得到行业、社会和企业的认可[7]。
  参 考 文 献
  [1][2]吕灏.物业管理行业发展趋势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6):48-49.
  [3][4]李凯.试论物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职工教育,2014(22):96.
  [5]王妍.基于区位优势构建开封现代产业体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41-42.
  [6][7]叶昌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物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J].职教平台,2014(10):136-137.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得以迅速发展,会计专业因其较高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需要在教学中引入该模式。以中职会计专业《生产成本》课程为例,选择“费用分配”知识点制作微课进而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从微课制作阶段、课前学习、课上开展、课后交流总结及补救四个方面展开实践探讨。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中职;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
为了解决2015年春运期间客运岗位人员不足的问题,西安铁路局从各单位抽调支援春运人员2788人,其中,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2023名学生支援了春运工作,占西安铁路局抽调总人数的73%,极大地缓解了春运期间企业出现的“用工荒”,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铁路、社会,将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西安铁路局2015年春运自2月4日开始,至3月15日结束,共计40天,预计发送旅客900万人次。西安铁路职业
摘 要 受“五四”时期民主与科学思潮的影响,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工商业逐步转向农村,先后提出“采系统计划”“定分区制度”“划区施教”和“大职业教育主义”的初步设想,并在农村改进试验区进行推广。职教社的农村改进事业,对发展当代农村职业教育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中华职教社;农村改进事业;农村职业教育;国民政府时期  中图分类号 G7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
摘 要 工业4.0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转向培育具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通用人才。教育环境和培养目标的改变使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转变。教育转型时代,教师应具备纵向的终身学习能力,横向的跨学科教学和科研能力。调查显示,职校教师的媒介素养教育能力与“教师媒介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媒介教学能力、学校的政策及软硬件支持、媒介相关的培训”存在相关性。基于此,应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
摘 要 知识经济时代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召唤“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创新,高职院校成为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基地。教师作为“授艺”与“育人”的指引者、“匠术”与“匠心”的实践者、“匠德”与“匠魂”的传承者,是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推手。然而高职院校教师却存在着重“技能”轻“育人”、“匠术”不专、“师道失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从提升“匠心”育人观念、加大“匠术”
摘 要 通过对河南省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企办技工院校发展中存在财务入不敷出、毕业生学历层次不合理、招生渠道不畅、教师待遇偏低、教师职称设置和评定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原因在于法律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企业及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等。实现企办技工院校良性发展的关键在于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差异化的企办技工院校整合策略、建立多元化的办学经费筹措机制、调动企业参与职
入选理由 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依据,从内容上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教特色,从体系上明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位,对教师成长必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主要内容 中等职业
摘 要 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内嵌”的平衡协调发展蕴意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类型均衡发展是高教均衡发展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和民办高教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已阻碍其发展。究其原因,教育政策因素肘制了两类高教类型走向均衡发展。政府应在招生、经费资助等方面制定、改进相关政策,促进其均衡发展。  关键词 高职教育;民办高教;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
今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在其后3月22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透露,以“专升本”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两石激起千重浪,“本科转型”一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对此也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实际上,“本科转型”早在今年1月就写入了
摘 要 家庭和社会环境是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通过2017年全国中职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和家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家长开始意识到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行的重要性;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的影响比较深远,学生对社会新闻的关注度普遍较低,但是对于一些社会现象能够有自己的认知,并可以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对言论保持清醒。为进一步改善家庭和社会环境,形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力,需要在提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