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决定,于2009年9月下旬在新疆召开中国地震学会成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会议将正式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现将本次学术研讨会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其他文献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利用多种地震理论学说和迄今为止所积累的描述地震活动记录,组建仿真中心,建立不同类型的地震仿真模型,借助SOA架构下的虚拟网络技术,将地震监测点和相关地震信息资源库互联,形成覆盖全国的地震预报模拟网。利用获取的数据,进行仿真处理,并逐步筛选出有效的地震数学模型,以便实现地震预报。
目前,地震动衰减关系主要模型有三种:圆模型、断层破裂模型及椭圆模型。这三种模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圆模型在预测具有长大断层破裂的大震的近、中场的地震动预测偏差较大;断
利用我国地磁台网每天的"子夜均值"资料,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建立中国地磁场动态演化模式,研究汶川5.12地震前后中国地磁异常场逐日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磁异常场变化特性较明显,在时间上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
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各类土在循环荷载下的累积变形和强度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于粉质粘土的研究,迄今已有非常丰富的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众多,其中室内动三轴试验研究
跨断层流动形变观测能直接反映观测场地所在断层的活动情况,张超等(1987)采用断层刚体模型推导了利用跨断层基线、水准测量数据计算断层的水平扭动和垂直位移公式,并且经公式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