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文档转换
企业服务
Action
Another action
Something else here
Separated link
One more separated link
vip购买
不 限
期刊论文
硕博论文
会议论文
报 纸
英文论文
全文
主题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期刊论文
地磁场子夜均值逐日动态演化特征及与汶川大地震关系研究
地磁场子夜均值逐日动态演化特征及与汶川大地震关系研究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yty3224
【摘 要】
:
利用我国地磁台网每天的"子夜均值"资料,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建立中国地磁场动态演化模式,研究汶川5.12地震前后中国地磁异常场逐日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磁异常场变化特性较明显,在时间上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
【作 者】
:
张建国
陈化然
刘晓灿
【机 构】
:
河北省地震局邯郸地震中心台,邯郸,056006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
:
国际地震动态
【发表日期】
:
2009年07期
【关键词】
:
汶川地震
地磁场
动态演化模式
高性能计算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下载此文
赞助VIP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我国地磁台网每天的"子夜均值"资料,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建立中国地磁场动态演化模式,研究汶川5.12地震前后中国地磁异常场逐日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磁异常场变化特性较明显,在时间上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
其他文献
地震动特性参数对结构响应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
地震动非平稳特性对结构响应有重要影响。通过讨论地震动特性参数的变化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建立地震输入对结构影响的近似定量关系。通过分析对地震动强度非平稳特性的描述参数
期刊
地震动强度
动特性参数
结构响应
定量关系
非平稳特性
结构影响
地震输入
衰减系数
基于地球-电离层空腔共振的地震电磁监测方法研究
多年来的观测研究表明,地震活动可能引发地球-电离层空腔共振异常. 本文介绍了地球-电离层空腔共振的产生机理,主要的特征参数以及常用的观测方法等。总结了目前国际上对
期刊
地球-电离层空腔
共振异常
地震活动
电磁监测
汶川8.0级地震前最显著的地震活动异常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本文以四川省行政区界作为研究区,采用中国强地震目录(公元前23世纪-公元2005年),对地震资料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期刊
地震活动异常
汶川
地震前
中国四川
地震目录
地震资料
大地震
研究区
从昌平台沙层应变记录看汶川大地震孕震过程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大地震举世瞩目,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这次大地震之前的2007年10月北京市地震局于昌平台和通州台各安装了1台沙层应力仪,就在汶川大地震前后记录到了完整的沙层应变动态演化过程。通过比较分析,初步认为仅昌平台沙层应力仪记录到独特的应变变化过程。
期刊
应变变化
大地震
沙层
孕震过程
汶川
平台
演化过程
应力仪
瀑布沟水库区域小震重新定位与活动特征研究
瀑布沟水电站工程位于大渡河干流上,下距乌斯河镇、成昆铁路汉源车站公路里程9km,上距汉源、石棉县城公路里程28km、80km。电站水库工程属大(I)型一等工程,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型高坝
期刊
地震活动特征
瀑布沟水库
精确定位
水库区
水电站工程
小震
水库地震
公路里程
地震预报网络的仿真与虚拟化整合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设备,利用多种地震理论学说和迄今为止所积累的描述地震活动记录,组建仿真中心,建立不同类型的地震仿真模型,借助SOA架构下的虚拟网络技术,将地震监测点和相关地震信息资源库互联,形成覆盖全国的地震预报模拟网。利用获取的数据,进行仿真处理,并逐步筛选出有效的地震数学模型,以便实现地震预报。
期刊
地震预报
仿真模型
虚拟网络
SOA架构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衰减关系的“映射圆”模型
目前,地震动衰减关系主要模型有三种:圆模型、断层破裂模型及椭圆模型。这三种模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弊端:圆模型在预测具有长大断层破裂的大震的近、中场的地震动预测偏差较大;断
期刊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衰减关系
椭圆模型
映射
断层破裂
破裂模型
预测偏差
最短距离
其他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