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睾丸淋巴瘤16例临床分析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睾丸淋巴瘤(PTL)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PT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3岁(33~81岁),按Ann Arbor分期标准,ⅠE期8例,ⅡE期2例,Ⅲ~Ⅳ期6例。首发症状主要为睾丸无痛性肿大(9例),其次为疼痛(3例)和胀痛(1例),患者均无全身症状。病理类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生发中心(GCB)型2例,非GCB型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其中1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单纯化疗,2例患者接受了化疗和放疗。14例患者有完整的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为23.5个月(1.0~97.0个月)。14例患者中,11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无应答,1例治疗中。11例完全缓解患者中,5例复发,复发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3例)、右下肢皮肤(1例)及对侧睾丸(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19.0个月(14.0~95.0个月)。

结论

PTL大多数为原发睾丸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联合化疗或放、化疗有助于减少复发。

其他文献
2009年初原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之后《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于2012年公布实施,但至今尚未看到国家层面的手术分级目录正式出台。因此本共识编写组组织了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原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38条原则的三大要素——风险系数、复杂程度、技术难度为基本准则,通过对手术患者的烧伤指数、手术面积、手
目的探讨不一致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1例不一致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减少就诊,检查发现脾大,给予激素治疗后血小板回升,激素减量时出现血小板减少,行脾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脾边缘区淋巴瘤,给予观察,9个月后出现腋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病理活组织检查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病
目的探讨TLS-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成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分别在2017年1月和2018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TLS-ERG融合基因阳性的成年AML患者2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2例TLS-ERG融合基因阳性患者均为男性。形态学分型:例1为AML-M5,例2为AML-M4。2例患者均表达CD56,其中例1同时表达CD25。2例患者均按照成人AML
目的提高对原发脾脏CD5和CD43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例原发脾脏CD5和CD43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以左上腹部闷痛不适就诊,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无肿大,均行脾切除术,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原发脾脏CD5和CD43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予CHOP方案化疗后均复发,更改方案化疗无效,均在短期内死亡。结论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直肠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B细胞淋巴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1例直肠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直肠MALT淋巴瘤伴浆细胞分化与髓外浆细胞瘤(EMP)可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血清游离轻链测定、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别。直肠MALT淋巴瘤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有效。结论直肠MALT淋巴瘤临床罕见,部分淋
抗血小板抗体自从问世以来,一直是研究血小板与血液成分和血管壁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同时,抗血小板抗体在出血、血栓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成为一类强有力的抗血栓药物。随着对生理性止血和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抗血小板、抗血栓抗体也在更好的抗栓效果和更小的出血不良反应之间找到平衡。
目的探讨BCR-ABL阳性微分化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通过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诊的1例BCR-ABL阳性AML微分化型(M0)患者,并予IA"3+7"方案联合达沙替尼进行诱导化疗。结果患者形态学可见分类不明细胞占0.745,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无髓系分化证据,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细胞占0.2。免疫分型主要表达CD34、CD3
目的探讨BCR-ABL1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钙网蛋白(CALR)基因突变分类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Sanger测序法检测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36例BCR-ABL1阴性MPN患者(除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CALR突变阴性)CALR基因第9号外显子突变情况,根据PCR测序结果,分为52 bp缺失(1型
目的提高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中高钙危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DLBCL患者化疗中出现高钙危象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男性,52岁。2017年6月明确诊断为DLBCL[非特指型,非生发中心来源;Ⅳ期A组;国际预后评分(IPI)4分,高危组],确诊前已行2次R-CHOP方案化疗。此次入院行第3次化疗,病情评估提示肿大淋巴结缩
目的观察DA-EPOCH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年轻人初治中危至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107例年轻、中至高危、予DA-EPOCH方案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初治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利妥昔单抗分为R-DA-EPOCH组(65例)和DA-EPOCH组(42例);根据化疗后是否进行受累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