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作品《祝酒歌》的艺术特色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k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合唱作品;《祝酒歌》;艺术特色
  《祝酒歌》的首唱,是在197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演唱。这首作品在当时同类题材声乐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歌唱家李光羲的代表作,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放光彩,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百姓耳熟能详的声乐作品。
  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杨鸿年将这首上世纪广为流传的独唱作品改编为童声合唱与混声合唱两个版本,并为这两个版本编配了钢琴伴奏。童声合唱版本收录于2004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童声合唱精品曲选(中国)》一书中,混声合唱版本收录于2011年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优秀合唱曲选(荡气回肠)》一书中。在风格的展现上,笔者认为混声合唱版本的《祝酒歌》是作曲家施光南合唱歌曲的代表作,作品展现了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因此本文立足于混声合唱版本《祝酒歌》这部作品,对作品的音乐结构、指挥技法、演唱要求、民族风格与时代特色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一、合唱作品《祝酒歌》的音乐结构分析
  独唱作品《祝酒歌》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二部曲式,一共为99小节。第1-8小节为歌曲前奏,第9-49小节为作品的第一部分,第50-99小节为作品的第二部分。其中,在第一部分里,第9-33小节为第一部分的第一乐段,第34—49小节为第一部分的第二乐段:在第二部分里,第50-69小节为该部分的第一乐段.第70-85小节为上一部分中第二乐段的完全重复,第86-99小节扩充性结束段,采用的还是每个部分第二乐段的旋律,但是将其高八度再现,让全曲在一个高昂的氛围中结束。改编为合唱作品后,曲式结构保留了复二部曲式,小节数扩充至106小节,实则就是多了6小节的钢琴前奏以及最后一个长音多保持了一小节。除此之外,独唱与合唱作品在乐段乐句的划分上没有差异。合唱作品《祝酒歌》完全保留了原独唱作品的旋律,在独唱曲的旋律基础之上,编配合唱,不同情感表达的段落用不同声部来演唱主旋律,以突出不同的声音色彩和情感抒发。
  改编为混声合唱的《祝酒歌》,为c大调,原独唱作品为。B大调。增加了6小节的钢琴引子。杨鸿年将原独唱作品的前奏改编为合唱片段,配以陈词“味”,使得合唱作品在一开始就呈现出热闹欢快的氛围。紧接着,主旋律在女低音声部呈现,运用女低音浑厚的音色,将舒畅的心情缓缓道来。8小节之后,女高音同女低音声部一起演唱主旋律的第二句“朋友啊请你干一杯”。接下来,女高音演唱主旋律,女低音作为辅助性旋律,与女高音保持节奏一致,在“幸福泪”唱词上,完全由女低音演唱。在合唱作品的第一乐段中,作曲家根据作品的音区,运用浑厚的女低音主要担任主旋律的演唱,在“朋友啊请你干一杯”这里音区略高的地方,运用女高音明亮的音色增添作品的喜悦情绪。
  在第一部分的第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音区较低主旋律由男低音声部演唱,但此处音区虽低,却要求男低音以灵活轻松的声音来演唱。随后,随着音区的升高,作曲家将主旋律安置在女高音声部。进入第二部分后,主旋律主要由男声声部呈现,女高音声部则以装饰性声部作用为主,在男声声部长音保持时给予音色的点缀。第二部分的第三个乐句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唱词不同,且由女低音作为主旋律声部。在结尾的扩充性结束段中,主旋律依然交给女高音声部。在结尾女高音声部长音保持时,男声声部变化性重复第三乐句,总长为5小节。
  整体的和声编配以传统和声为主,主和弦在不同段落以不同的节奏形式反复多次出现,在初始段落运用了重属和弦进行到属和弦最后统一至主和弦,结尾段落女高音旋律最高点时采用了明亮的大三和弦,使得全曲充满着一种阳光、自信、乐观的欢快情绪。主旋律在不同声部之间产生了音色变化,增添了整部作品音色的多元化表达,这是合唱作品的优势之处。
  二、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指挥技法与演唱要求
  全曲运用四二拍指挥图示,并不复杂。重点在于情绪的引导和力度的戏剧性变化,指挥的关键点主要有三处。
  第一处,在作品前奏及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指挥技法。给钢琴伴奏的预备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因為所有情绪的表达都在于指挥第一拍的给予。所以给钢琴伴奏第一拍的预示,不仅是调动钢琴伴奏的热情,更是为合唱团整体的情感抒发做好铺垫。紧接着,合唱整体声音进入时,指挥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带动合唱团一起为营造欢欣鼓舞的心情做好充分的情感铺垫。一个“味”字加上熟悉的旋律,极易将观众带到该作品初次问世的年代。在第一乐句中,前4小节与后4小节在节奏上雷同.在音量上就可以做强弱的对比编排。那么在日常训练及指挥技法上,指挥就要注意在前4小节上幅度偏大,以激发合唱团员的演唱热情,在第5小节上,动作幅度突然变小,以提醒合唱团员做出音量的前后对比。同时这里需要注意女低音声部的变化音,注意提醒女低音声部变化音适当“偏高”走向唱,以保证音准。当然,这种弱音量仅能保持两小节,两小节过后应迎来一个强音,然后在主旋律声部进入之前的一小节,合唱团整体音量偏弱以便于主旋律进入。可见,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指挥幅度偏戏剧性,做出明显的强弱对比,同时,还要提醒合唱团员在弱力度演唱时要保持兴奋的情绪不变,不应因力度的变化而影响歌曲情绪的表达。
  第二处,在于所有装饰性声部的指挥技法。作曲家在主旋律声部长音保持时设计了装饰性声部。装饰性声部第一次出现在21小节,也就是女低音作为主旋律,尾部长音保持时,女高音与男声声部一同作为装饰性声部。这里有一处细节,装饰性声部每次出现的时间都非常短暂,但是依然要做出力度的渐强与渐弱,遵循“同音重复,必有走向”的演唱要求。而这些都需要指挥在手势上予以提示。装饰性声部第二次出现在28小节.处理方式与第一次相同。值得注意的是第59小节女声声部的装饰性作用,此处主旋律由男声声部担任,且情绪由原来的热情转为豪迈,表达的是对未来的憧憬。女声声部在音量上切忌喧宾夺主,更要注意“颗粒性”的演唱要求,将旋律音清晰流畅地演唱出来。   第三处,在于主旋律演唱时,其他节奏性声部在指挥技法上的律动性提示。全曲在主旋律演唱时,其他声部做的都是节奏性、和声性的背景性声部。这就要求指挥做好左右手的分工,主旋律的指挥手势应以连贯为主,背景性声部则是每小节一个逻辑重音,指挥要做好律动性的提示,同時也要注意声部间的均衡.背景性声部多而主旋律声部只有一个,因此要注意音响的平衡,以烘托主旋律为主。
  三、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民族风格
  “施光南的作品始终把‘民族化、群众性、抒情性’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自己的作品大都能够成为引领时代风尚、弘扬民族精神的代表性作品”。《祝酒歌》的独唱与合唱两个版本在当下仍然受到大众喜爱和欢迎的原因,一是在于其时代意义,二是在于其蕴含的民族风格。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民族性格主要体现在旋律线条创作、合唱与钢琴伴奏和声织体编配两个方面。《祝酒歌》的主旋律既有汉族锣鼓节奏的特点,也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性特征。巧妙地运用了民族性音乐语言,展现了人们的情思。朗朗上口的旋律,沁人心脾的歌词,使得人们演唱起来心情舒畅。改编为合唱版本的《祝酒歌》,虽然扩充了声部,但是每个声部的旋律线条在演唱上的难度并不大.只是需要掌握民族性风格的展现。例如,每次“味”字演唱的旋律其实都是从中国北方锣鼓经节奏中演变而来的,这种节奏反复出现,使得作品充满了北方音乐的豪放气息,这与人们当时的狂热心理相符合。还有女低音最初领唱的旋律以及第二部分男声声部集体演唱的主旋律都似乎从新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提炼而来.在节奏上颇具新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这就是该作品不仅汉族人民对其容易产生感情,少数民族演唱起来也会因熟知的节奏而容易产生亲切感。加之作品的时代价值,作品的传唱度随之提升。也正是这种多元化节奏的引用,使得作品充满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具有一定的民族风格。
  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民族性格,还体现在合唱与钢琴伴奏的和声织体编配上。合唱作品《祝酒歌》的钢琴伴奏编配看似较为传统,但是在律动性上,该作品在细节上做足了功夫。主旋律中多采用前十六的节奏型,在钢琴前奏中,作曲家多采用后十六与之形成不同。钢琴伴奏第一个强有力的和声,是全曲情绪能否展开的关键。6小节的钢琴前奏,前两小节节奏完全一致,第五六小节的节奏与第三四小节的节奏完全一致,配以钢琴双手的反向旋律进行,使得作品在前奏中就呈现出热情欢快的气息。全曲中,当合唱整体需要表达热情欢快的情绪时,钢琴伴奏便以立体化的柱式和弦出现,烘托合唱团的热烈情绪:当主旋律由一个声部展现时,钢琴伴奏则采用左右手相互配合做节奏上的律动,以突出主旋律声部的音色。在乐句尾部,钢琴伴奏运用琶音的演奏方式,为情绪的渐弱做好铺垫。
  全曲在装饰性声部及节奏性声部的演唱中依然采用唱词“味”,以便承接引子中的喜悦之感。合唱作品的亮点还在于作品的结尾,女声声部长音保持时,男声声部在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基础上变化再现5小节.演唱速度也比之前快一倍。男声声部这里既充当了锣鼓节奏的模仿性声部,又产生了作品首尾遥相呼应的艺术效果,锣鼓节奏的加入烘托全曲在热烈、欢快的情绪中结束,可为是全曲情感升华的点睛之笔,突出、强调、重现了作品的民族性格。
  四、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时代特色
  “施光南为时代而歌,代大众而歌,不仅是时代的回响,更代表了大众的心声,其歌曲既有强烈时代特征,也有着独特的人文关怀”。合唱作品《祝酒歌》的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朗朗上口的旋律及歌词的文化寓意上.无论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还是当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祝酒歌》都与其正相吻合。
  “音乐的美,是现实生活的美的反映,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声音体现”。合唱作品《祝酒歌》虽然在歌词上明显地感受到上世纪的时代气息,但歌词中蕴含激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以及坚强的信念和当下人们共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园的美好愿景的强烈愿望是一致的。当下的中国人更加自信,不仅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对党的领导自信,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更是充满了自信。音乐作品是时代的反映,当下,红色歌曲的翻新以及源源不断地创作.更是以现在的时代元素为题材,无论什么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不变的。战争年代,人们期盼和平;和平时代,人们期盼生活质量的提升,更加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
  独唱作品《祝酒歌》的歌词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当时群众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祝酒歌》的歌词共有三段,第一段运用“八亿神州举金杯”“千杯万盏也不醉”这种夸张的描述方式,着重描写了粉碎“四人帮”后人民群众的欢快心情:第二段抒发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憧憬与自信之情;第三段则是与时代背景相联系,提出向着“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以及“条条战线捷报飞”的工作热忱。歌词最后一句更是提出了“重摆美酒再相会”的畅想。激奋人心的歌词形象地表达了人们胜利过后的心理。这首作品唱出了英雄豪情和民族自信,充分展现了时代特色。作品是时代的写照,通过作品我们就能感受到当时的火热氛围。
  作曲家施光南与指挥家作曲家杨鸿年属于同时代的人,两人都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小觑的影响。施光南对音乐创作饱含一种真挚的情感,能够把握时代跳动的脉搏,与人民群众产生共情心理,从而创作出一首首具有时代气息的经典作品。而杨鸿年则是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自己挚爱的合唱事业,创作、改编的经典合唱作品不胜枚举。杨鸿年在独唱作品的改编上,能够准确把握原作品的内在规律,创作出来的合唱声部与作品整体的律动要求相吻合,甚至有时将原作品的情感得以在合唱作品中升华。正是二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创作的严谨要求以及对音乐的无限热爱,才使得《祝酒歌》这部作品在创作完成后的40余年里依然能起到鼓舞大众、激奋人心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在我国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政策的影响下,竹笛音乐作为传统音乐文化受到了重视.本文是以关于中国竹笛音乐的硕博论文为研究对象,来关注中国竹笛音乐研究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展望性的研究思路.
在已有的歌剧作品中,观众更多探讨的是歌剧作品本身.然而对于歌剧作品创作背后的歌剧观,总是人云亦云,误判了不同歌剧作曲家的歌剧观,认为各个观点之间都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但事实却不见得如此.本文从理解力角度入手,以基础性理解、分析性理解、启发性理解、升华性理解四个层次,探讨由于不同层次的理解之下,对蒙特威尔第、格鲁克、莫扎特、瓦格纳四位作曲家歌剧观的理解,以求达到更为深层次的认识.
期刊
洛社“凤羽龙”作为江南龙舞的一部分,在中华龙舞文化中独树一帜。本文基于田野调查资料,对苏南非遗舞蹈“凤羽龙”进行深入思考。笔者从“凤羽龙”本体出发,探究其起源、技艺特征以及传承和发展脉络,并对当今凤羽龙发展现状的矛盾性提出见解。旨在引起人们对非遗舞蹈“凤羽龙”的重视和探讨,以促进江南龙舞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音乐发展的多元化,为乐器赋予了新的语义.在以往的认知中,电贝司是流行音乐电声乐队中的主角之一,对于一种音乐类型而言,它是近乎“符号化”的存在.但随着其表现领域的外延扩展,和独立演奏地位的逐渐巩固,电贝司在“主场”之外的实践似乎更能引起关注、反思和讨论.本文偏重于从理论层面看待电贝司在当下的内涵与价值,选取的视角与哲学范畴有关,与演奏、教学、欣赏亦有关.此处或许我们并不集中于分析某部作品,也不依赖于从技术层面剖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但正是这种“局外人”的观感,更容易带来平衡、克制的观点.一是与电贝司表现形式相
[关键词]古琴;音乐传播;创新研究  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具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古往今来,诸多名流大家都写有夸赞琴声旋律优美的诗词歌赋,例如欧阳修《赠无为军李道士》“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刘长卿《听弹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等,这些古诗词的字里行间都渲染着文人墨客对于琴的喜爱,更能从其中感受到古时琴艺所传递的感染力是十分强烈的。“古调
民族民间舞蹈诞生于民间,陪伴着我们的先辈走过了千百个春秋,在过去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在全球一体化和文明现代化的大趋势下,参与群体愈发缩减,功能及规模有所式微.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在民间与庙堂的关系、古今与中西的定位、传承策略及当代价值四个方面的探讨,来梳理民族民间舞蹈的当代问题,以期今后进行更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贝多芬作为一位音乐巨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文章选取了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第十一、第十七以及第二十一首作品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演奏者、研究者、欣赏者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特点以及情感内涵.
教师须识“道”    曾经也和很多人一样,做着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最大化地运用多媒体、耐心制作精美课件、课上得热热闹闹的……但是,我心里隐隐约约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它来自于我的劳累与学生们收效不大的学习效果。  通过在“教师发展学校”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渐渐意识到,求根务本,把握语文学科的内涵和文本的“道”,才能求得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语文课要有语文课的性质特点,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形象化。为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