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光明行动”(34)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但冰天雪地里不时传来温暖的消息:北京陈先生的孩子曾经也患有弱视,陈先生看到本刊的报道后,想到家中闲置的弱视治疗仪,他冒着严寒,专门把仪器送到了在院治疗的贫困家庭弱视孩子的手中(弱视治疗仪用于弱视患儿出院后在家巩固治疗,如果您家中也有闲置的弱视治疗仪,可拨打电话0931-8176293与我们联系,传递爱心)。李先生是一名乡村教师,妻子在家务农,家中还有80多岁的老母亲和3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李老师从2014年就开始关注“《读者》光明行动”,并要求孩子们一起参与,虽然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每次的捐款数额不是很大,但这一“集体行动”已经坚持了两年。李老师说,希望能在帮助弱视孩子的同时也告诉自己的孩子,热爱光明、热爱生活,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感恩,充满希望。
  达哇泽让是一个来自四川阿坝的藏族孩子,2015年9月“《读者》光明行动”医疗队在马尔康县人民医院义诊时,这个笑声不断、在过道里跑来跑去、好奇地来摸摸相机,又缠着人玩捉迷藏的小淘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筛查中,他被诊断为:双眼屈光不正,双眼复性近视散光,陈旧性角膜炎,双眼弱视,视力仅为0.4和0.5。达哇泽让今年9岁,妹妹还不到5岁,爷爷、奶奶常年卧病在床,妈妈的腰骨折过,还患有胃病、貧血,不能外出打工,也做不了重活,一家六口的生活全靠爸爸易安贵在建筑工地做工支撑。得知孩子可以到北京免费治疗眼睛后,易安贵既高兴又苦恼,对他来说,到北京的路费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也是一个大难题……最终,易安贵还是决定带着达哇泽让去北京:“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家里的条件永远都不可能治好孩子的病,这样就会毁了他的一生。”从阿坝到北京,只因父爱,只为孩子。
  发稿前,达哇泽让刚刚结束治疗,返回家乡,他的双眼矫正视力都已提升到了1.0。阿坝下第一场雪时,易安贵给我们发来达哇泽让和妹妹的合影,说孩子的眼睛治好了,全家人都很高兴,但家里人都不懂汉语,自己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心意,只是不停地说“谢谢”……
  微信“扫一扫”,帮助更多像达哇泽让这样的孩子
其他文献
生于1875年的齐如山幼年有机会出入皇宫,略知其内部运作。据他描述,内务府的工作很有油水,若遇上宫中有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更是大家发财的好机会。  齐如山有一同乡,姓郭,在一位内务府大臣家中教书。光绪大婚的时候,郭先生的一帮老乡找到他,希望能谋点小差事赚钱,这帮老乡当时都在刺绣局里做绣工。  郭先生很少有机会见到东家,就跟其府上的管家说了这事,管家替他向内务府大臣做了汇报。该大臣点头同意,并告诉管
期刊
范仲淹的诗《书扇示门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歡喜,还有后人在后头。”这首诗以种地做比喻,寓意深刻,引人警醒。泛而言之,人的名誉、财富、地位,等等,并非一成不变、恒久享有的,如果不居安思危,所有的一切,都将烟消云散。  (郑咏摘自《今晚报》2015年12月22日)
期刊
禅师将一杯水和一面镜子交给弟子。  禅师说:“以后它们就是你的老师,你要努力向它们学习。”  弟子说:“我跟水学习什么?”  禅师说:“跟水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空間!无论把水倒进什么形状的容器,水都会随之改变形状,永不抱怨空间的改变。”  弟子说:“我跟镜子学习什么?”  禅师说:“跟镜子学习如何面对不同的世界!无论镜子面对怎样的情境,它都能如实反映,毫无遗漏。”  弟子说:“为什么它们能做到这样?
期刊
食品柜  物理除虱    (摘自新世纪出版社《大笨熊巴纳比——还要加把勁》一书)
期刊
永远看不清真实的自己。只敢用键盘打嘴仗,在屏幕后面才敢大声内心深处渴望权力。贴上印有妻子的壁纸,假装自己不是一个人。一旦感情破裂,再怎么修补也没用。大多数人只能在博物馆体验到大自然带来的纯真与快乐。只想沉浸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人性永远不会改变,就如同有句话说的那样:“人类能从历史上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上学到任何教训。”Stephan Schmitz
期刊
那是中华街上最肮脏的一家餐馆。  男友这样形容后,带我去了那里。那家餐馆果真如他形容,不对,是比他形容的还要过分。鳞次栉比的其他店家,每一家都光亮耀眼且干净,只有那家,像是被搁在展室内多年不动、沾满灰尘的标本。如果没有挂上××饭馆的招牌,没有人能发现那是一家餐馆。  但是,男友推开店门进去的瞬间,我立刻知道那是一家正在营业、充满活力的餐馆。每一丝空气中都混杂着食物的诱人香味。  入口附近是高高的柜
期刊
拉比准备劝说社区一位富人捐款,为一位穷寡妇买煤,让她家能够生火以度过寒冷的冬季。  拉比到了富人家里,一直到离开时站在冰冷的屋外告别,都没有开口提捐款之事。  富人陪着拉比走出门外,他没有穿大衣,因为他以为在外面只逗留几分钟。拉比跟富人谈了一小会儿,富人冻得浑身发抖。然后,拉比提出捐款一事。“我們在屋内时你为什么不向我提这事呢?”富人问。  “我想让你在答应我的请求之前先感受寒冷的滋味。”拉比回答
期刊
莎士比亚书店莎士比亚书店  读书人十有八九都幻想过,开一家“任性”的书店。  装修自己设计,要有大量的座椅,弥补当初蹭书时的遗恨。必须辟出一间咖啡屋,面积小点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能贵。自己不喜欢的书坚决不卖。书可以外借,全集、丛书之类比较贵的书可以赊账,或分期付款。除了举办不定期的读书活动之外,再办一份文学刊物……  一定会有人说,这种书店根本生存不下去。  然而,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莎士
期刊
佛经上说,有这个因就有那个果,“此起故彼起,此生故彼生”。  冯梦龙把它戏剧化了。某个地方有一座庙,庙里供着一尊用木头雕成的佛像。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很穷,到了冬天,没有燃料做饭,便到庙里去偷那尊佛像,把佛像劈开当柴烧。村子里有一个木匠,他到庙里去烧香拜佛,发现佛像不见了,就回家雕了一尊,送到庙里供奉。那个穷人到处找燃料,他听说庙里又有佛像了,就再去偷;那个木匠,便赶紧再去补充。一年又一年,年年冬天都
期刊
书法家傅山曾有“四宁四毋”之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太巧了不好,贼尖溜滑,巧言令色,这都是“巧”。“媚”就是媚态,不自觉地老要讨好人。  “轻滑”就是没主心骨,人云亦云,轻浮,抓不住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说东,你刚想针锋相对说西,他马上滑出去,说西也有西的道理。  “毋安排”,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些小说稿。一般来自名家,其中又以老名家为多。他们虽然创作鼎盛期已过,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