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接本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专接本教育。作为专接本教学的基础课之一,英语(二)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本文在我院英语(二)教学组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开展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二)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实际问题,制订了英语(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促进了我院的英语(二)教学的发展,期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 专接本教育 英语(二) 课程改革方案
一、总体设置
各院校专接本非英语类专业的英语(二)课程一般安排250课时左右,但各主考学校的课程安排差异很大,授课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三学期和一学期两种模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提出了如下课程设置原则,供主考学校在课程安排时参考。
1.早开
由于语言学习遗忘度高,英语(二)课程的开设越早越好,以求尽快把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衔接起来。否则,英语学习空窗期过长,学生在前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积累会大量流失,造成英语(二)课程开始后学生适应阶段加长而延误课程进度,影响教学效果。
2.快完
很多专科学生在假期中忙于打工、交际、休闲,进行英语学习几乎不可能。因此,英语(二)的课程设置应尽量减少学期跨度,避免寒暑假英语学习断档期的知识遗忘。课程教学结束后应尽快参加统考,否则在课程结束后、参加统考前的期间会造成知识遗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合理模式
通常情况下,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如果在一学期内进行如此大量的英语教学,那么一方面有违英语学习的规律,另一方面如此大的教学强度对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同时,也会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造成较大的困难。所以,平衡利弊,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半学期完成教学后立即参加当次统考,具体如下:
(1)在专科二年级第二学期4月份左右完成组班。5月份开始英语(二)课程教学,当学期可至少完成80课时。接下来一学期可以完成160课时左右。课程结束后参加下一年1月份的英语统考。
(2)1.5学期模式整体向后推延半学期,即组班当学期不开设英语(二),在专科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英语(二)教学,课程结束后参加当年4月份的英语统考。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目前所用《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两册教材共有40个单元,每单元又有语法、翻译等专题,教学中不对内容进行精选是无法完成系统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按照内容有趣、难度适当、贴近生活的原则,上、下册分别选出8个和12个单元进行课堂教学,每单元安排7课时进行传统教学。
英语(二)考试大纲强调了对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而教材中相应内容又很多,因此对教材的专题也需要进行增减、组合。我们确定了“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规则”、“构词法”、“句子成分与基本句型”、“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名词从句与定语从句”、“倒装句与强调句”、“as,since,while,for的用法”“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等9个重点,配以多媒体课件讲解,每个专题安排3课时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考前就统考专项练习、真题讲解、模拟考试分别安排30、40、15课时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
与任何其他课程一样,英语(二)的教学也应根据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坚持多种手段和方法并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授课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对基础较好且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安排集中或个别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因为江苏省规定,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修英语(二)。更多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使教师在后期的英语(二)教学中将更多精力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2.课堂讲解与课堂操练相结合
鉴于专接本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同时现在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低下,我们取消了传统的课后作业。我们对历年真题进行收集、整理,把较早的统考真题汇编成专项训练,把最近十套真题整理成真题汇编,加入语法专题训练,编成一本习题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讲解。课后要求学生对当堂课练习讲解的习题集相应部分中的重要语言点复习,下堂课集中检查,成绩以一定权重计入校考成绩。在每个单元课堂讲授结束后亦会以正式闭卷测验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查,成绩以一定权重计入校考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
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英语(二)统考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因此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识记重要词汇和掌握重要语言点,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意义对教学效果的增强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于英语(二)教学任务比较重,制作课件会耗费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反而影响授课质量。9个专题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是这9个专题的内容抽象,使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词法、语法和翻译方法。
四、教材教参
英语(二)目前使用《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该套教材编写时间比较早,虽然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但是全书整体编排比较科学。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4年开始教授英语(二)课程时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很可能还是按照原有教材成熟的编写原则、思路、体系展开的,只是替换掉原教材中陈旧过时的文章和练习材料。因此,仍可按此方案开展教学,对课文教学稍加调整即可。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试按校考40%全国统考60%评分,命题的广度和难度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确定。最终校考成绩构成中,过程性评估成绩占40%,包括周期性测试与课堂参与度(出勤情况、课堂听讲情况、课堂活动活跃度等)。终结性评估成绩占60%,题型与全国统考完全一致。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案,都必须按科学的课程设计理论做好顶层设计,并严格落实到教学中去,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远.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耶登.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格雷夫斯.语言课程设计:教师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关键词: 专接本教育 英语(二) 课程改革方案
一、总体设置
各院校专接本非英语类专业的英语(二)课程一般安排250课时左右,但各主考学校的课程安排差异很大,授课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三学期和一学期两种模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提出了如下课程设置原则,供主考学校在课程安排时参考。
1.早开
由于语言学习遗忘度高,英语(二)课程的开设越早越好,以求尽快把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衔接起来。否则,英语学习空窗期过长,学生在前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积累会大量流失,造成英语(二)课程开始后学生适应阶段加长而延误课程进度,影响教学效果。
2.快完
很多专科学生在假期中忙于打工、交际、休闲,进行英语学习几乎不可能。因此,英语(二)的课程设置应尽量减少学期跨度,避免寒暑假英语学习断档期的知识遗忘。课程教学结束后应尽快参加统考,否则在课程结束后、参加统考前的期间会造成知识遗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合理模式
通常情况下,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如果在一学期内进行如此大量的英语教学,那么一方面有违英语学习的规律,另一方面如此大的教学强度对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同时,也会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造成较大的困难。所以,平衡利弊,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半学期完成教学后立即参加当次统考,具体如下:
(1)在专科二年级第二学期4月份左右完成组班。5月份开始英语(二)课程教学,当学期可至少完成80课时。接下来一学期可以完成160课时左右。课程结束后参加下一年1月份的英语统考。
(2)1.5学期模式整体向后推延半学期,即组班当学期不开设英语(二),在专科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英语(二)教学,课程结束后参加当年4月份的英语统考。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目前所用《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两册教材共有40个单元,每单元又有语法、翻译等专题,教学中不对内容进行精选是无法完成系统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按照内容有趣、难度适当、贴近生活的原则,上、下册分别选出8个和12个单元进行课堂教学,每单元安排7课时进行传统教学。
英语(二)考试大纲强调了对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而教材中相应内容又很多,因此对教材的专题也需要进行增减、组合。我们确定了“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规则”、“构词法”、“句子成分与基本句型”、“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名词从句与定语从句”、“倒装句与强调句”、“as,since,while,for的用法”“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等9个重点,配以多媒体课件讲解,每个专题安排3课时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考前就统考专项练习、真题讲解、模拟考试分别安排30、40、15课时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
与任何其他课程一样,英语(二)的教学也应根据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坚持多种手段和方法并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授课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对基础较好且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安排集中或个别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因为江苏省规定,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修英语(二)。更多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使教师在后期的英语(二)教学中将更多精力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2.课堂讲解与课堂操练相结合
鉴于专接本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同时现在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低下,我们取消了传统的课后作业。我们对历年真题进行收集、整理,把较早的统考真题汇编成专项训练,把最近十套真题整理成真题汇编,加入语法专题训练,编成一本习题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讲解。课后要求学生对当堂课练习讲解的习题集相应部分中的重要语言点复习,下堂课集中检查,成绩以一定权重计入校考成绩。在每个单元课堂讲授结束后亦会以正式闭卷测验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查,成绩以一定权重计入校考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
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英语(二)统考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因此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识记重要词汇和掌握重要语言点,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意义对教学效果的增强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于英语(二)教学任务比较重,制作课件会耗费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反而影响授课质量。9个专题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是这9个专题的内容抽象,使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词法、语法和翻译方法。
四、教材教参
英语(二)目前使用《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该套教材编写时间比较早,虽然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但是全书整体编排比较科学。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4年开始教授英语(二)课程时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很可能还是按照原有教材成熟的编写原则、思路、体系展开的,只是替换掉原教材中陈旧过时的文章和练习材料。因此,仍可按此方案开展教学,对课文教学稍加调整即可。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试按校考40%全国统考60%评分,命题的广度和难度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确定。最终校考成绩构成中,过程性评估成绩占40%,包括周期性测试与课堂参与度(出勤情况、课堂听讲情况、课堂活动活跃度等)。终结性评估成绩占60%,题型与全国统考完全一致。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案,都必须按科学的课程设计理论做好顶层设计,并严格落实到教学中去,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远.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耶登.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格雷夫斯.语言课程设计:教师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