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二)课程改革方案探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专接本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专接本教育。作为专接本教学的基础课之一,英语(二)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本文在我院英语(二)教学组所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开展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英语(二)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实际问题,制订了英语(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促进了我院的英语(二)教学的发展,期望对同行有所启发。
  关键词: 专接本教育 英语(二) 课程改革方案
  一、总体设置
  各院校专接本非英语类专业的英语(二)课程一般安排250课时左右,但各主考学校的课程安排差异很大,授课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三学期和一学期两种模式。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们提出了如下课程设置原则,供主考学校在课程安排时参考。
  1.早开
  由于语言学习遗忘度高,英语(二)课程的开设越早越好,以求尽快把专科英语和本科英语衔接起来。否则,英语学习空窗期过长,学生在前期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积累会大量流失,造成英语(二)课程开始后学生适应阶段加长而延误课程进度,影响教学效果。
  2.快完
  很多专科学生在假期中忙于打工、交际、休闲,进行英语学习几乎不可能。因此,英语(二)的课程设置应尽量减少学期跨度,避免寒暑假英语学习断档期的知识遗忘。课程教学结束后应尽快参加统考,否则在课程结束后、参加统考前的期间会造成知识遗忘,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合理模式
  通常情况下,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的积累过程,如果在一学期内进行如此大量的英语教学,那么一方面有违英语学习的规律,另一方面如此大的教学强度对学生和教师的精力和体力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同时,也会对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造成较大的困难。所以,平衡利弊,比较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半学期完成教学后立即参加当次统考,具体如下:
  (1)在专科二年级第二学期4月份左右完成组班。5月份开始英语(二)课程教学,当学期可至少完成80课时。接下来一学期可以完成160课时左右。课程结束后参加下一年1月份的英语统考。
  (2)1.5学期模式整体向后推延半学期,即组班当学期不开设英语(二),在专科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英语(二)教学,课程结束后参加当年4月份的英语统考。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目前所用《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两册教材共有40个单元,每单元又有语法、翻译等专题,教学中不对内容进行精选是无法完成系统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按照内容有趣、难度适当、贴近生活的原则,上、下册分别选出8个和12个单元进行课堂教学,每单元安排7课时进行传统教学。
  英语(二)考试大纲强调了对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性,而教材中相应内容又很多,因此对教材的专题也需要进行增减、组合。我们确定了“字母及字母组合发音规则”、“构词法”、“句子成分与基本句型”、“时态、语态、语气”、“非谓语动词”、“名词从句与定语从句”、“倒装句与强调句”、“as,since,while,for的用法”“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等9个重点,配以多媒体课件讲解,每个专题安排3课时进行多媒体教学。
  在考前就统考专项练习、真题讲解、模拟考试分别安排30、40、15课时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
  与任何其他课程一样,英语(二)的教学也应根据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实践中我们坚持多种手段和方法并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课堂授课与课后辅导相结合
  对基础较好且有学习意愿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安排集中或个别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因为江苏省规定,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以免修英语(二)。更多的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使教师在后期的英语(二)教学中将更多精力用于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2.课堂讲解与课堂操练相结合
  鉴于专接本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同时现在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低下,我们取消了传统的课后作业。我们对历年真题进行收集、整理,把较早的统考真题汇编成专项训练,把最近十套真题整理成真题汇编,加入语法专题训练,编成一本习题集,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讲解。课后要求学生对当堂课练习讲解的习题集相应部分中的重要语言点复习,下堂课集中检查,成绩以一定权重计入校考成绩。在每个单元课堂讲授结束后亦会以正式闭卷测验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查,成绩以一定权重计入校考成绩,以此督促学生及时复习。
  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英语(二)统考的重点是词汇和语法,因此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识记重要词汇和掌握重要语言点,这方面多媒体教学意义对教学效果的增强作用并不明显。相反,由于英语(二)教学任务比较重,制作课件会耗费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反而影响授课质量。9个专题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是这9个专题的内容抽象,使用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词法、语法和翻译方法。
  四、教材教参
  英语(二)目前使用《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该套教材编写时间比较早,虽然部分内容已经过时,但是全书整体编排比较科学。只要合理使用,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014年开始教授英语(二)课程时将使用新教材,新教材很可能还是按照原有教材成熟的编写原则、思路、体系展开的,只是替换掉原教材中陈旧过时的文章和练习材料。因此,仍可按此方案开展教学,对课文教学稍加调整即可。
  五、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试按校考40%全国统考60%评分,命题的广度和难度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确定。最终校考成绩构成中,过程性评估成绩占40%,包括周期性测试与课堂参与度(出勤情况、课堂听讲情况、课堂活动活跃度等)。终结性评估成绩占60%,题型与全国统考完全一致。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案,都必须按科学的课程设计理论做好顶层设计,并严格落实到教学中去,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远.英语(二)自学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耶登.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格雷夫斯.语言课程设计:教师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针对高等院校控制类研究生课程《线性系统理论》的特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指导原则,开展研究型教学改革的探索,首先加强课程基本概念的教学,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和学校的行业特点探索教改方法,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分析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教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 《线性系统理论》 课程教改 基本概念 教学方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设置及现状,并且针对在元认知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发掘“规划策略”、“监控策略”及“评价策略”对于增强教学效果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元认知 大学英语选修课 改革实践与研究  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威尔(J.H.Flavell)首先提出的。在此之后,这一理论对语言学习的指导意
目的:研究流行性感冒患者预防控制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48例我院纳入的流行性感冒患者,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利用奇偶法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其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把自己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归纳,效果让学生自己评价。  一、新课程改革下舞蹈学习的价值  (一)舞蹈的审美体验价值  舞蹈艺术表演,是指舞蹈表演者按照舞蹈编导的艺术构思和具体编排,在规定时间和空间内,以不断流动的姿态、动作和表情进行艺术创作、塑造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舞蹈艺术表
摘 要: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学好病理学将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好基础。要根据中医院校的课程设置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优化病理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针推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制作优秀的课件,适当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病理学 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疾病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
摘 要: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令人感觉耳目一新,遵循了《标准》理念,体现了数学回归生活,与现实生活相适应,让师生感觉到数学的可亲。新教材把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融为一体,教材有操作部分、讨论探索部分、实验室部分、思考部分及相关链接部分,淡化了几何概念和定理,降低了水准。作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材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有些内容应该舍弃,而有的不应该舍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教材
摘 要: 有效的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多媒体的运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达到“用数学”的目的,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力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进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实效性  新世纪呼唤具有学习能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新一代,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的话,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前沿阵地上,
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校本策略的指导,但在青年教师主体缺乏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再好的校本策略也无效。因而,必须使教师真正认识到个体成长对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并靠个体主动地明确目标、多维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进而完善自我。本文对青年教师成长的主体策略作探讨。  一、明确目标,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和先导,正确的目标能够管理人和激励人,引导全体教师投身于火热的课改中。在教改课改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