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世界名著花园”(六下)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yid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通过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了解作品背
  景、做阅读规划、边读边批注、摘抄句段、遇见主人公、发现作品主题。
  2.激发学生阅读游历、冒险类世界经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心灵成长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阅读前:选择书籍,做好规划
  选书籍:
  1.看书名。
  这个单元,我们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中,接触了三本冒险、游历类的名著。其中,《鲁滨逊漂流记》被称为冒险小说的鼻祖,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流传甚广。这本书,市场上有多个不同的版本。
  出示:《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飘流记》
  外国人名翻译成中文,译者不同,用字可能稍有差异,书名中的“漂流”和“飘流”也表达同样的意思,这并不影响我们阅读,我们只需要选择正规出版社的图书即可。
  2.看书评。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兴趣。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这样评价它:
  “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
  “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这样评价它: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
  同学们,关注名人书评,是我们了解名著的一个窗口。卡尔维诺的评价,让我们了解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文学价值。而卢梭的评价,却吸引着我们想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来读。
  (设计意图:笛福的这本冒险小说,书名中是“鲁滨逊”还是“鲁滨孙”,是“漂”还是“飘”,是摆在学生面前的第一个困惑。直面问题,说清缘由,揭开谜底,入课第一锤就轻轻敲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要成为一名阅读者,怎样选择书籍,也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看书评”是非常便捷的选书途径。)
  做规划: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阅读规划,便于持续阅读。我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5月北京第1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后面均参考此书),这本书大约18万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订阅读计划。
  2.出示《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规划表。发放规划表,课后阅读时使用。
  亲爱的小读者,你有一个阅读参考指数,请注意签收!
  你所处的年段是小学高年级,阅读频率是每分钟默读≥300字。本书共计18万字,如果你每天阅读1.8万字左右,10天读完;如果每天阅读2.7万字左右,7天读完。
  读完这本书,你共花了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 11 个生字和目字旁;会写“同、学”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猜题激发童趣激趣提问: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晚上都睡不着了。猜猜她的表情如何?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随文识字,初感稚趣童韻  1.师范读,生听准字音,初步感受童诗的节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梳理巴迪的成长经历,把握故事大意。  2.了解巴迪父母对同一首诗做出不同评价的原因,感受两种不同的爱的方式。  3.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对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看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识对比,梳理课文大意  1.关注课题,发现关键信息。  人生有很多个“第一次”,有时候,一个“第一次”就影响了人的一生。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写作的道路上就曾经历这样的“第一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与相关资料,探究详写腊八这一天的习俗的原因,体会作者详略安排的用意。  2.感受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联系作者生平及作品,体会其文字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的预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春节持续时间很长,从腊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九,下面请两位同学来交流一下,在这些主要时间节点里,人们都有哪些习俗活动?  根据汇报,师相机指导纠正。(腊八、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统编本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导语明确指出了语文要素:“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概括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金色的鱼钩》这篇回忆录记叙了红军长征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真实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深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为“有趣的故事”,彰显了单元导语中所说“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一、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四篇课文均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民间故事。从内容上看,趣味性强,情节引人入胜;从语言表达上看,生动风趣;从教学角度看,是指导学生复述的好材料,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让“书法教育”重回课堂,再次使“写字教学”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写字是一门艺术课程,然而当前很多教师往往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等简单片面的评价语或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是学生的字写得是否正确、规范、整洁,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评价方法也很简单,基本上采用观察法。作为一门课程,应
孩子是用来放心的。  最近拿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给六年级的孩子学,总有借班老师不放心:会不会太难,孩子跟不上。  我心说:只怕不是孩子跟不上。于是我宽慰他们:一路走,自有一路风景。说这话时,我也只是一种隔山望云般的远意。太亲近,太纠缠,对师生都是一场灾难。像观山水,远远看着,就好。若即若离时,一种生命的风景自来亲你。  要论写月色,《记承天寺夜游》当得起“独步天下”。苏轼的文字美到令人绝望: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8个。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强烈情感,并试着加以运用。  3.积累短语,丰富词汇。  4.了解葫芦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有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上面圆,下面圆,上小下大两个圆,像个8字能装水,也能装酒挂腰间。  2简介葫芦。注意“芦”在这里读轻声。  3.
为贯彻落实2008年教育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的四个标准,推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标准化工作,今年六月呼和浩特市教学仪器站在和林县第二小学召开小学科学标准化实验室落成揭牌,暨全市教学仪器工作研讨会该地区教学仪器研讨会。  内蒙古教学仪器设备供应中心主任哈达和呼市教育局调研员王新为“科学标准化实验室”揭牌。会议由呼市教学仪器站站长周鸿祥主持,会议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实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明、力、尘”等11个生字,会写“木、林、土、力、心”5个生字。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课文,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看图猜字”的游戏。(出示“日、月”的简笔画)猜猜这是什么字呀?(出示:日、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