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压疮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压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9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45例患者。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压疮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压疮,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压疮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压疮;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5-02慢性阻塞性肺炎为临床常见病症,为气流受限引发的病症,进行性发展[1]。慢性阻塞性肺炎多具有病情复杂、病情长、预后差的特点。压疮是由于患者身体长期受压,使患者的皮肤丧失正常功能导致组织坏死。引起压疮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压力、局部潮湿等因素。压疮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影响预后,因此临床多采用护理干预防止患者发生压疮[2]。本文通过对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9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5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50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62.4±3.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51岁至83岁,平均年龄为(63.6±2.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患者入院时做好压疮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压疮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预防压疮的认识,护理人员应掌握压疮评估方法及相关护理措施。为患者安排责任护士,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作为考核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指标。护士长需每日检查护理人员的压疮防范措施,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监护,做好交接班工作,定时为患者翻身。根據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建立健康档案,按照患者的情况制定新护理计划。定时进行皮肤护理,应保证患者皮肤干燥,避免患者接触刺激性物品对于昏迷、营养不良患者应增加翻身次数,可使用酒精、烤灯等措施避免压疮发生[3]。向患家属讲解正确的压疮护理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配合。
  1.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与计量资料分别利用X2检验与t检验表示,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及压疮发生率对比
  组别1例数1患者满意度(%)1压疮发生率(%)实验组145145(100)11(2.22)对照组145137(82.2)15(11.11)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多是由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引起的,发病急且病情重,部分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易引发压疮[4]。文献报道[5],针对压疮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在护理过程中对可能引起压疮的因素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总结经验并探索新方法。护理人员需向家属介绍有效预防压疮的必要性及具体预防措施。护理人员需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同时避免压疮的各种诱因,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本研究显示,通过对实验组患者应用干预护理,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进一步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压疮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谢红.护理干预在老年卧床患者压疮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3,10(5):193-194.
  [2]王琼祥.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应用及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11,4(5C):92-93.
  [3]张文利,杨晓丽.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护理干预浅议[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290.
  [4]王素平.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光光明中医,2013,28(2):369-371.
  [5]宋培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40例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6):206-20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87例患者中85例平均住院3-5天,有2例发生了切口感染,采取措施后均顺利出院。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增强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doi:10.3969/j.issn.10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顺产后2h内产妇连续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的正常单胎头位足月阴道分娩产妇56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指导产妇在胎盘娩出后立即按摩子宫,持续时间为2h。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500ml[2]。  1.4统计学分析采
期刊
【关键词】护理;法律意识;现状;应对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4-01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就医过程中应用法律来衡量医疗、护理行为的意识不断增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及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护理情况,根据结果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发生30项用药及护理不规范事项,其中涉及院方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和患者因素四个方面。结论心血管内科的用药安全和护理质量的问题主要来源于院方、药物、护理人员和患者自身方面,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大用药安全的监管力度。  【关键
期刊
【摘要】肺结核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增加防病治病的意识,利于疾病的恢复,减少疾病的传播。  【关键词】肺结核;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33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50-01肺结核是一种有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社区护理干预对于老年慢性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为社区护理老年慢性病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从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社區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开展一般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于ADL评分,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系统的护理后,ADL评分得到了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经尿道等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6例行经尿道等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经尿道等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分析对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消失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比较,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对病房护理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有效防范对策,有效化解风险。方法我科于2004年3月开始实行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分析护士职业风险常见原因,采取提升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健全科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护理安全责任制,规范医疗设备操作流程及管理,提高有效的防止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减少了护患纠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果通过几年的护理风险管理,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采取相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治疗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对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早期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3%;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率为95.3%,对照组患者日常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分娩室助产士身体健康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总结出职业危害的诸多因素。结果提高分娩室护士自身保护意识,减少职业危害,促进身心健康。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分娩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是预防的关键和重点。  【关键词】分娩室护士;职业危害;健康状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41文章编号:10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