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萤飞舞的夜晚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岁那年,在安化一个小镇支局的话务班工作,负责小镇所有单位、个人的来去电话和来去电报。
  成在小镇的粮站办公室上班。
  某个冬天的上午,我接通粮站办公室的电话对接电话的人说:“请来支局,有你们粮站的电报。”没到一刻钟,成来了。于是,把已经译好的电报递给他。成拿着电报看着忙碌的我,说声谢谢转身告辞。
  第二天,成所在的粮站办公室拨电话到总机台,要求转接县粮站。于是问他的名字(按要求登记名字,然后由粮站每月缴费)他轻轻告诉我名字后附带说上一句:“我就是昨天来你们支局拿电报的那个人。”于是,麻利地帮他接通县粮站的电话。这边成的电话刚打完,那边县粮站的电话又追过来。
  由于成在办公室,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接电话并负责站里的文职工作。而我则比较忙碌,因此,在转接电话过程中说不上一两句话就被打断,一般只询问他的电话要转接到什么地方就直接连上。没有时间多说上一句话。
  来来去去的电话转接里,和成认识了。
  第二次成来支局拿电报的时候,正好过了忙碌的时间段,把译好的电报递给他。他略带羞涩地问我:“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我愣了一下,觉得奇怪,因为我感觉转他的电话好像比较多,印象里似乎有告诉过他我的名字,问他:“我没告诉过你我的名字吗?”“没有,只有你问过我的名字,因为我打电话你要收费。”我开始笑起来。然后告诉他我的名字。他站在那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这真是你的名字?”我点点头。他认真地对我说:“我记住你的名字了,你的名字好记,男孩子名字。”于是,两个人聊了起来。我知道了他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市粮食学校并分在镇粮站。性格内向的他说话不多,偶尔被我笑还会脸红。
  那次聊天以后便熟悉起来。
  因为忙,所以一般下午班后支局的小食堂就没饭菜了。为此老去小镇的商店买方便面和饼干。有次买饼干时正好遇到成和他的同事去小镇唯一的舞厅。于是成问我跟不跟他们去跳舞。我摇摇头告诉他我不会跳舞。随后他对我说他不去舞厅,决定送我回支局。我笑着告诉他我知道回支局,要他还是跟同事去舞厅。但成决意要送。只好选择沉默。走在路灯昏暗的小街上,只有两个人的脚步声音,偶尔相对,轻笑无语。很快到了支局。他止步挥手离开,跟他说谢谢,转身回寝室。
  不久,成的一位女同事因母亲病危,需要打长途电话通知远在深圳的哥哥,由于粮站转接的长途电话不清晰,由成带来支局找我直拨长途电话,女同事哭着打完电话后,才记起忘了带钱,成和女同事歉意地跟我解释着,于是,我安慰他们先赶回家照看那位病危的妈妈。
  沒几天,成和女同事打电话告诉我,那位病危的妈妈已经好转一点了,现在精神很好,并邀请我去女同事家玩。我欣然前往。女同事很高兴地告诉我她哥哥赶回家了,妈妈的病好了很多,隆重补上了那天的话费并再次谢谢我。
  我见到了那位妈妈。她静静地躺在床椅上,手里拿着一本《圣经》。虽然人病了,但是,给人一种很恬静安祥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后,才知道那位妈妈在我去玩后的第二天便离世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第一次有了黯然的心情。
  和成的谈话也多了起来。
  成和同一寝室的辉,会在我休息的时候邀请我跟他们一起去捉青蛙,最后因为我害怕蛇不敢前往捉青蛙,转成到小溪边捞小虾。结果,第一次捞小虾,我的脚上就爬满了专喝血的小虫子,把我吓得哇哇惨叫。最后我决定拒绝再和他们去捉任何小动物。
  每次成和辉会在捉青蛙的第二天,热火朝天地弄上满满一桌菜,喊我去吃。我踌躇着不敢吃,心里觉得青蛙可怜。他们就安慰我:“每次吃的时候,你就说这不是我的错,只怪你是人间一道菜。这样,你就不会有悔恨感了。”比起吃青蛙,我更喜欢听他们讲捉青蛙途中的种种趣事。每次都是聊得热闹满屋。吃完以后,我清洗碗筷,成和辉整理桌子椅子。然后,成照例送我回支局。
  印象里最深的一次,是跟成还有一大帮同事吃了饭后去散步。正值晚上八、九点钟的时间,突然有大群的萤火虫在身边飞舞,非常美丽。成伸手捉了几个萤火虫给我,把它们放在手心,亮亮的,很好看。夜在萤火虫的照耀下有一种特别的美。成又捉了几个放在我的头发上,说:“真好看!”
  记住了那晚的萤火虫。
  快立秋的时候,实习期满,我离开小镇。而成,因公事正好下乡去了。和他没来得及说上一句再见就离开了,从此就断了联系。
  前几天跳崽问我:“妈妈,妈妈,你看见过萤火虫吗?它真的会发亮啊?”记忆的门忽然间就这样被打开了,我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流萤飞舞的夜晚。
  可是,那些记忆已经被散落在时间的长河里,再也回不去了......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阴森森的夜幕,笼罩着悠长而诡秘的城西菜地,天空低低的压在头顶上,把斑斓的世界吞没在伸手不见五指地黑暗里。小河胆怯的平躺着,不发出一丁点声响。垂柳紧张得不敢再摇头晃脑,纹丝不动的在小河旁站立。就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叮当”的响声,一片死一般的寂静,让人感到窒息。  我紧紧地搂着小玲的肩膀,她也死死地勒紧我的腰,战战兢兢的在黑夜蒙蒙的城西菜地的小路上急走着。  每当遇到这样的黑夜,总会想起大人们
期刊
“青秀山”三个字,集合在一起,韵味悠长,读着这三个字,眼前仿佛就有青山碧水,秀丽风景的画面,给人无限遐想。若是拆分出来,“青”字给人生机盎然的感觉,“秀”又让人联想到风景秀丽,“山”更是让人有亲临其中一睹为快的冲动。  每次听人说到“青秀山”,都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想要去看看的冲动。每次都以为只是去看看,但只要进入青秀山的领地,总是流连不舍,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下来。但去了无数次,还是没有哪一次能把青
期刊
说起伊朗,大家也许并不陌生,它是中东地区的一个石油天然气大国,每次调整原油价格,都会给国际油价带来一定的震动,这种情况在各种新闻中并不罕见。没去伊朗旅游之前,我对它的了解,也仅仅是从各种新闻报道中获知,通过各种国际新闻,我还了解到,伊朗是一个多战乱、不稳定的国家,甚至有网友在网上发帖称去伊朗旅游很不安全。这些都像一个个谜团,等待我亲自去体验、去解开。  我报了一个旅游团,忐忑地踏上了伊朗之旅。十天
期刊
踏著青春飞扬的脚步,不知不觉已人到中年,曾经孩提时代的许多故事和场景,经常在我的脑海中萦绕,甚至有时出现在梦中,但最不能忘却的是故乡那条不知名的小河——朱家川河,在那里留下了我童年成长的背影和美好时光的回忆。  在中国北方黄土高原的版图上,众多河流的支离破碎加剧了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朱家川河就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上这样的一条小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它发源于朔州市朔城区利民镇,经神池、五寨、河曲,
期刊
此苏菲,非彼苏菲!  这个苏菲,不是二战期间被关押在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亲自决定自己一双儿女生死命运的那个万箭穿心的屈辱的波兰母亲!  这个苏菲,是一位出生在新疆的美丽姑娘!  这个苏菲,喜欢石头——晶莹剔透、质地绵和的玉石。因此,这个姑娘选择了玛瑙,葡萄干玛瑙,新疆淖毛湖的葡萄干玛瑙玉石。  认识苏菲,纯属偶然。  那天下着小雨,心里有些疲惫,在办公室里坐着,一旁的同事高举着她的左手过来笑着
期刊
生来不是人间种,前世飘香在天庭。《西游记》中的仙桃,三千年一开花,五千年一结果,是王母娘娘大宴天国群仙的圣果。  渝北这“仙桃”,莫不就是孙大圣在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上一口琼浆、一口蟠桃,得意忘形之时,不料将一颗桃核“呸”的一声吐出了南天门外,那桃核便一路滚落到了这巴山渝水之间,入地生根,开枝散叶,倏忽间缤纷满树、姹紫嫣红,从此便有了这“仙桃”的美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原江北县第一中学读高中
期刊
宿城的蜕变,只在朝夕,仅两年未来,就如魔法师施出的法术,挥手一划,即把这里瞬间变了个模样。一个古风雅韵的新城,被叠嶂山峦拦腰环抱,丰盈的崇山峻岭,尽显万种风情的妖娆。  枫树湾门前猛增一湾清水湖,拱桥崛起,凉亭静立,牌坊高耸。长廊风雅颂,石刻相思谷。斑斓的枫叶离开母体,随风落入湖面,伴潋滟的碧波,飘来荡去,它们不舍随波逐流,怀揣一份对母亲的眷恋,遥望山谷丛林,希望在这凋零的晚秋里,再陪枫树最后一程
期刊
接到参加桥梁制作与安装现场踏勘的邀请,我立马赶乘飞往银川的航班。子夜时分,飞机降落在河东机场。民航巴士在街灯如昼的快速通道上疾驶。倦眼惺忪的我,却倾心聆听着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摩擦出的咝咝声,路桥工人的自豪油然而生。  我旅宿宾馆的对面,便是弥散着烟火味道的丰收巷。清晨,我在丰收巷寻得一家门脸古朴典雅的粥店,点了一碗小米粥和一份孜然口味的香酥烤饼。那粥熬得到嘴就到肚的顺滑。酵面的烤饼,外脆里酥,细细
期刊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才意识到,贫困与我而言,不是遭遇,而是如影随形。  我的童年和少年留给我的没有什么快乐的回忆,记忆最深的,除了贫困还是贫困。  当时的农村,农民吃的粮食、用的钱,除了生产队里分的,基本上没有别的来源。粮食,分为两种。一种是按家庭人口分的基本口粮,一种是按工分分的工分粮。不管是哪种粮食,分钱的时候都要首先按一定价格扣除粮食款。钱,每年年底分一次。有时也分两次。夏收后一次,年底前一次。
期刊
时间过得真快,虽然离开学校已有好些年了,回想起来,成长的路上早已布满深深的脚印——在不算短暂的小镇校园生活中,有过许多让人高兴的事,说过无数个让人笑破肚皮的调皮话,也不止一次地因为某道题,某一篇文章而争吵不休。当然,也有因某些不足受到了领导的批评,也有被别人误解的委屈和不满……  你们还记得刚刚走进小镇学校的那几个星期吧?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独自闯世界,一切好像变得难以捉摸。来自不同地方,不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