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灾后文化重建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t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40-01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我校创办于1951年7月,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公办、中央财政拨款的首批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川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直是我校整体建设的重点,从校领导,到教师,到普通职工,再到学校的学生,都对校园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我校整体的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场地保障,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我校不断完善各种设施:各专业科机房的建设,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各种体育活动设施的建设,使全校教生员工在教授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这些都激发了我们的开拓进取精神,也约束了校园内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了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校风建设。我校是一所有着50多年办学经验的中等职业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传统与现代良好结合的校园文化风气。我们的领导班子认识到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成员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这种从上自下的校风认识,带领着我们全体学校成员向着更高的要求迈进。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校在册教职工320余人,专任教师167人,其中高级讲师64人,讲师76人。在学校教风建设过程中,干部职工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教师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校狠抓学风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最基本的层面做起。校园内随处可见有关学风建设的资料图片,学校相关部门还不定期的开展有关校园学风建设的宣传活动,使学风建设深入校园的每个角落。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德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我校的基本校规,从人性化的基础入手,制定了符合国家现行法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建设和文化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当我省在经历了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破坏,及震后全国各地的援建后,我们对于当今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思考,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呢?这是摆在我校眼前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由于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是成都市以外的,所以涉及的灾区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自身以及他们的家庭都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学校针对这一特殊情况,进行了各方面的帮扶活动:组织全校师生捐款捐物,安排心理学老师进行心理疏导等,从最大程度上消除地震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这也是我校提出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向——进行灾后恢复性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在我校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继续加强原有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同时,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校园宣传栏的宣传作用,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关于地震常识、人文精神培养、心理调整等内容的科普文章;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从各方面减轻地震给师生员工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受灾学生感受社会学校的温暖,感受校园文化带来的轻松气息。
  其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塑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达到在精神上缓解地震压力的作用。在宣传舆论方面,充分发挥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学生会会刊《兰心月刊》和宣传橱窗的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弱化地震影响。邀请教育和心理专家到校对师生进行培训和心理咨询,加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灾后的心理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方面,我校花大力气完善了原有的管理制度,从外部形成了保证学校各方面工作继续有序进行的坚实“外衣”,这样也能保证学校原有的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的激励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中的不断创新。
  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园环境优雅、和谐、统一,文化氛围浓厚,办学理念独特新颖,管理模式民主规范。全体师生牢记校训,知辱明耻,团结进取。如今,它又向着灾后重建,这一更高的要求迈进。我们全校师生员工深信,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坚持团结一致,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我校的灾后校园文化重建必将取得更好的成绩,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也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当前国内高校工科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并初步探讨了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成,为推进新形势下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CDIO 青年教师 工科教育 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33-01     新
摘 要:针对新的《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结合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实际,现就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相应的对策作点探讨。  关键词:农村 初中 作文 教学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30-01     俗话说: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地位更为凸显。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同样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地设计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把教学目标的有关理论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成为历史课程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历史教学 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32-01     俗话说,射箭要有靶标,行车要有方向,教学目标就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
摘 要:初中《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学科(以下简称社政学科)有独特的课程特点,它的评价体系更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为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书面考试评价要创新,要探索新的考试方式;要把教学教育过程看作评价过程,运用观察记录法,建立初中生成长记录档案;完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真正发挥初中社政学科德育的主渠道,突出综合性、人文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引导学
摘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利用学生的阅读兴趣,找回语文教育失落了的人文精神,已经成为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窗口 阅读 语文教育 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39-0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偏重于语言规则的学习、技能的训练,强调语文知识的“学得” 而非“习得”。越来越多的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038-01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大青少年中,蕴藏着巨大的艺术潜能;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以后,开发这一潜能获得了极佳的机会。    一、艺术教育,重在认识。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一种不完全的教育    首先,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转轨的需要。  以往,由于各中小学,教育的指挥棒是升学考试,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