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教学法初探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由此产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曾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迫切了。“批注法”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领域很受推崇。它是指将自己的疑问、点评、心得等用精炼的语言写在原文的合适位置。将“批注法”运用于初中物理学科,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动起手来,把自己思维的疑点、亮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留下思维的痕迹,记录探究的历程。
  批注阅读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性,阅读中有批判,阅读中有反思,阅读中有创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将“批注法”应用于初中物理学科还不多见。这也正是研究的难点所在,但由于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批注法”与之相吻合,故将“批注法”应用于物理学科旨在让学生亲自品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还会将自己的人格、气质、情感等因素渗入其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意识。建构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实践的效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边思考边批注,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留在书上的圈点批注对日后的复习大有好处。批注教学不仅着眼于课堂,强调课内外相结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悟、思考、疑问写在合适的位置供日后回味。批注不同于课堂笔记,传统意义的课堂笔记是一种被动接受,是教师讲,学生记,千篇一律,而批注则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过程中不仅动脑、动口,还要动手。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潜能,“批注法”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飞扬的个性,更能引导学生的探究和反思。“批注法”使学生通过对比、联想、推理、归纳,掌握知识的深度,促进智力的发展,形成独立获取和运用知识信息的兴趣、能力、意志和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其综合素质。“批注法”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教师引导
  用“批注法”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把相关的点、线、面进行排列,“点”是批注的对象;“线”是批注相关的知识点;“面”是各章节的横向联系,这样起到了一个学新而温故的作用。初中各学科是互相渗透的,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可以将其他学科相关知识用来批注,锻炼学生活用课本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体现学生积极思索和探究的过程
  这是“批注法”使用的最重要的要素,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化,是通过新的构建,从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三、使用一定的文字和符号
  既然是批注,就必然有文字和符号。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而批注的目的也是为了每一个学习个体的提高。因此,只要是能够清楚表达学生自己的符号都是可以使用的。
  四、批注对象
  批注的对象不仅仅是课本,与学习有关的教材、习题集及其他辅助学习材料都应该包括其中。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影响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使教学机械、沉闷和程式化。“批注法”的运用可以给学生参与交流、表现的机会,给学生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创造和表达的机会。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批注法”的具體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实施:
  一、课前批注
  课前批注,也就是在预习时进行批注。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疑惑、收获等标注出来。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学生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可是有些学生依然对“惯性”这一概念不理解,这时有的学生在此处画上一个大大的“?”,有的学生干脆直接写:“不懂”、“不明白”,有的把这句话划上线……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总之学生找到了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只有找到了问题,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再比如,学生在预习“蒸发”这节课时,因为对水的了解较多,因此预习过程显得很顺利,这时有很多学生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相关内容标注出来。
  二、课堂批注
  由于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并且有适当的标注,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是心中有数的。针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肯定会非常认真地听讲,并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而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小结等,学生会拿出来小组讨论,达成共识后以自己的标注方式记录下来,必要时可以请求老师给与适当的帮助。比如,在进行“电动机”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家中有电动玩具,于是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学生开始讨论有哪些玩具里有电动机。进而开始讨论有哪些家用电器里有电动机,通过小组讨论,他们获得了许多自己不曾想到的知识。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收获进行批注。
  三、课后批注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后的批注更有价值。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课堂上的批注只是一些“点”、“线”,真正想成“面”,还必须靠课下功夫。尤其是在学完某一单元后,课后的批注就更重要了。比如,学习完“物态变化”这一章后,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结构。这时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基本可以完成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有的学生分别写出固、液、气三态,然后用箭头标注出三态之间的变化,并注明吸(放)热现象;有的学生则画出环形图来展示物态之间的联系;有的学生以水为例,将生活中的现象系统的总结在一起。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总之,学生在进行批注的时候都是要经过一番思索的。
  “批注法”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由主宰课堂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参与者,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变革,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不能只懂物理,还应该多了解其他方面的相关内容,以前我们总是说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应该说老师的一桶水应该是不断更新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送给学生的水是新鲜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也必须不断学习。只有教师和学生形成合力,才能使教学优化,才能逐步达到教育教学的理想效果。
其他文献
学生的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有意识活动,由情感决定的学习意愿构成了学习活动的直接诱因。学生的学习情感随着认知过程的变化而产生、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