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旅游发展三十年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0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简单服务型转变到旅游产业型,惠州旅游业不断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惠州旅游业跳出曼妙五步曲
  
  


  寻着历史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惠州旅游业是一步步从计划经济后期的“夹缝”中酝酿、发展起来的。如今,这一行业已经由传统计划经济附属政府型的单一“接待——疗养”功能,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综合功能转变,实现了由简单型服务业向旅游产业型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惠州旅游业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它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用惠州市旅游局局长崔爽的话说,那就是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在旅游部门的推动下,正一步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跳出了曼妙的“五步曲”。
  
  第一步:开篇序曲
  崔爽认为,惠州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步可以概括为旅游业序曲。这一步是以1972年原辖于惠阳地区的惠州市恢复西湖管理委员会为标志的起步阶段(1972~1981年)。当年,惠州组建了第一批旅行社:西湖旅行社和华侨旅行社。西湖的园林景点开始对市民和到惠出差、休假的人士开放。1974年,为适应侨务工作需要,开始组织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来惠州观光,并开辟了芳华洲和红棉水榭两个接待基地。
  1979年,旅行社组织专题团队来惠旅游的目的逐渐明确。1980年3月,第一个来惠州考察的外国旅游团——日本步道短歌会惠州考察团一行27人抵惠考察,拉开了外国人游惠州的序幕。之后,相继有印度、加拿大、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等国的游客来惠旅游,标志着惠州的旅游业奏响了对外开放的序曲。
  
  第二步:起步圆舞曲
  “惠州旅游业发展的第二步我们可以将其称为起步圆舞曲”。崔爽如是说。它是以l982年原惠阳地区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为标志的发展阶段(1982~1993年)。随着地区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正式挂牌,各县旅游局也相继成立。虽然当时的旅游局都实行企业运作,但都相应地担负起了政府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发挥了行业管理的作用。
  一批新的旅行社相继建立。由当初的两家旅行社发展到有惠州市旅游服务公司、惠州市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惠州分社、西湖中国旅行社、汤泉中国旅行社、东江旅行社、惠东旅游服务公司、惠东中国旅行社、博罗旅游公司、博罗中国旅行社、龙门南昆山旅游公司、惠阳旅游服务公司等13家旅行社。酒店也由原来的几家酒店、招待所发展到初具规模的酒店、宾馆群,其中,惠东华侨宾馆、汤泉酒店成为惠州第一批三星级酒店。
  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开发热潮,使惠州声名鹊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不同类型的客人和商家纷至沓来。一时间,旅行社应接不暇,酒店、宾馆天天爆满,商务客、观光客、人流信息流潮水般涌来,使惠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惠州旅游业的雏型出现。
  
  第三步:旋转华尔兹
  对于一个处于原地转圈的半停止状态的旅游业历史阶段,崔爽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惠州旅游业的华尔兹阶段,就是第三步。这一步是以整顿金融秩序为标志的徘徊阶段(1994~1997年)。她介绍说,从l994年起,惠州的旅游业开始进入这一阶段。由于宏观经济调控,惠州房地产随大气候的变化而出现调整性下滑,旅行社业务量不足,酒店宾馆开房率下跌至30%~40%,价格纷纷下调,旅游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也时有出现。到1997年,全市接待过夜旅游者84.7万人次(含国际旅游者11人),比1994年只增长了4.6%,年均递增只有4.9%;旅游部门经营收入4.24亿元,比1994年也只增长了7.6%,年均递增只有2.5%;旅游创汇只有2632.5万美元。旅游业发展处于半停滞状态。
  
  第四步:发展进行曲
  “从1998年到2000年,我市旅游业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我们可以把这一步形象地比喻为惠州旅游业发展的进行曲。”崔爽表示。这一阶段是以惠州市旅游局与市旅游总公司政企分设为标志的初级阶段。
  1998年6月中共惠州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在其后召开的市八届人代会上,根据惠州旅游资源的状况,明确了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和扩大内需的重点来抓。
  与此同时,在旅游业发展中,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1999年元旦就拉开了振兴旅游业的序幕:组织了“惠州人游惠州”活动及声势浩大的元旦首发式。这一年,市委市政府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上日程,拉开了“创四块金牌”的序幕,旅游业被确定为惠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五步:创新交响曲
  崔爽把“十五“以来到最近两年的发展期称为第五步,并将其比喻为创新“交响曲”。这一阶段以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出台《惠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提出旅游“3510”工程为标志,是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市旅游综合实力得到很大提升,旅游市场开发、产业体系建设、区域旅游合作、旅游大环境建设等方面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阶段,我市的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1月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加快惠州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4年以来,成功举办了两届惠州生态悠闲旅游节,三届“美食嘉年华”活动,同时,惠州市旅游局还联系各县(区)开展了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并连续参加了三届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向世人展示了具有惠州魅力、惠州特色的“生态悠闲”旅游品牌。推动旅游项目投资多元化,带动了惠州新一轮旅游投资热潮,建成了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点),目前在建的投资超10亿元的旅游项目有5家,投资超1亿元达20家以上。2006~2007年,连续举办全市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和导游员技能大赛,极大地提高了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尤其是这两年,针对市场和商家需求,采取“旅游搭台、联合唱戏”形式,探索出旅游发展新模式,主动与金融、地产、电信、媒体等联合开展大型旅游推介和会展活动。借助社会力量每年用200万元旅游宣传经费达到了2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的宣传效果,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多家省级电视台和英国PLLOT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等到惠州拍摄旅游风光和专题片。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编印出版《惠州之旅》、《人文惠州》书籍、《惠州旅游》和《发现惠州》期刊以及旅游地图、旅游明信片、旅游网站和光碟等宣传惠州旅游,广泛开拓惠州旅游客源新市场,推动了我市旅游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据统计,从2001~2005年的五年间,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35.22万人次,过夜游客 1631.5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8.09亿元,旅游创汇3.96亿美元。
  2006~2007年的两年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83.98万人次,过夜游客 1270.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5.76亿元,旅游创汇4.99亿美元。我市旅游的各项指标综合排名从1999年广东省的第11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7位,2007年的第5位,进入第二集团前列。 按照最近通过的《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惠州旅游业“一心两带三区”构想呼之欲出。目前,惠州市旅游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按照“挖掘资源、突出特色、打造亮点、整体开发”的原则,全力实施“3510”工程,打造“三大体系、五大顶级品牌、十条精品线路”,推进各类旅游产品与文化、生态的有机联合,进一步提升惠州“休闲惠州•度假天堂”旅游品牌形象,惠州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从数字看惠州旅游业发展
  
  惠州旅游业的发展,与一组组数字紧密相连。在这一组组数字背后,凝聚着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血和智慧,凝聚着惠州市旅游职能管理部门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凝聚着惠州旅游企业的辛勤耕耘和开拓奉献。透过这一组组数字,惠州市旅游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尽收眼底。
  
  景区:全市已建成景区近60处
  惠州西湖由于种种原因,曾受到蚕食、污染,景点受到破坏。80年代以来,我市确定开发以西湖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带动向西的汤泉、罗浮山、南昆山,东南向的九龙峰、阿婆角、巽寮、古田、平海、港口,南向的廖仲恺故居、邓演达故居、叶挺故居、大亚湾等景点的开发。
  重点增加对西湖建设的投资,着力整治西湖污染,修复历史景观,使西湖初步重现其南国园林的特色,现已开放游览面积达3.2平方公里。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发展,还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发了温泉、瀑布连成一体的汤泉风景区,道教、佛教圣地罗浮山,浑然天成的南昆山,山青水秀的九龙峰,天然海滨浴场大亚湾等富有特色的旅游景区。
  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景区近60处,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有18处,其中包括国家4A级旅游区4处(惠州西湖、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南昆山温泉大观园、龙门铁泉);国家3A级景区2处(香溪堡、冠和博物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惠州西湖、罗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处(南昆山、广东御景峰);国家生态风景区1处(白盆湖国家生态风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永记生态园);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罗浮山、南昆山、惠东古田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1处(博罗东山森林公园);省历史文化名城2处(惠州市、惠东县平海古城)。
  
  酒店:63家星级酒店遍布全市
  近年来,直接配套服务于旅游业的酒店设施建设一直在增速,特别是中海壳牌石化项目落户以后,速度惊人。1972年,惠州仅有几家招待所饭店,1988年旅游宾馆也只有15家,1994年增加到34家,1998年,全市旅游宾馆达到62家,其中星级饭店13家,多是三星级以下的低档次饭店,目前全市共有宾馆酒店800多家,其中星级酒店63家,有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9家,三星级酒店39家,二星级酒店13家。今年康帝国际酒店、罗浮山宝田国际度假会议酒店顺利通过国家、省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的评审,挂上了五星级牌匾,填补了空白,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按五星级标准待建或在建的饭店超过8家。
  


  多年来,市旅游局还坚持将培育和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业投资经营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鼓励集体、外商和个体私营企业组建旅游车队、旅游餐馆和社会旅馆等,迅速扭转了前几年惠州旅游住宿难、乘车难、吃饭难、购物难等一系列旅游业发展的制约点,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科学完备的产业体系。
  
  导游:1134人取得全国导游证资格
  据了解,1992年全市旅游从业人数为7355人,其中,导游人员167人(含临时导游70人)。1998年,全市旅游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总数7115人,导游人员增加到173人(含临时导游91人),全市各类旅行社、旅游公司达到2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4家,国内旅行社18家,比1988年13家旅行社多了近1倍。现在旅行社已达到37家,无论从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都比过去大得多、强得多。不仅如此,惠州市在发展旅游业中注重搞好旅游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旅游从业队伍的素质。
  据统计,我市目前直接从事旅游业务人员近20000人,间接从业人员超40000人,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认证体系在不断改革、完善和提高,全市有1134人取得全国导游证资格(其中中文导游1126人、外语导游8人)。具有高级导游职称4人、中级导游职称27人。238人获得饭店经理资格证,65人获得出国领队证。2000年至今,市旅游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3期,达12万多人次。
其他文献
到达西江苗寨时已是傍晚,听见一阵鞭炮声,原来是寨下广场上开工艺品店的阿卓结婚。根据苗族风俗,家有喜事,会一连庆祝三天。第一天,新郎宴请;第二天,兄弟们宴请;第三天,举行送客酒。 我赶去看热闹,才知道这天已是“送客”,许多人挑着扁担从屋子里走出来,两头晃荡着大块的猪肉,这是新婚夫妇给客人的回礼。  我在屋外驻足,立刻便有人请我进屋,给我上了一碗酒:“你该早点来,刚刚散席呢!”  注意到有快乐的歌声
期刊
七八十年前,老广州的苦力搬运员、泥瓦匠、木工,一大早起来,经过茶楼茶居,大多会点一盅排骨饭,干软的饭粒与惹味的排骨,能和浓茶一起驱赶睡意和饿意。    几十年的叹饮早茶习惯,使得一些老茶客视一盅炖饭为人生美食的早操。这是一盅炖饭最诱人之处。  结果,由于一盅炖饭的顽固立场,市民食客解释“一盅两件”的“盅”字时,分化为互相对立的阵营:  “茶客派”认为“一盅两件”里的“一盅”,是指当年食客捧在手里品
期刊
默想喇嘛面容,无法浮现在心上;  未曾想的姑娘面容,却在心里明明朗朗。    住在布达拉宫,我是持明①仓央嘉措;   行于山下拉萨的民居中,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注: ①持明为对密法有造诣的僧侣。  ——摘自《仓央嘉措情歌》,伊沙翻译。    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作为藏传佛教的黄教领袖,24岁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殃及于西藏的政教斗争,被清廷废除。按照清朝官方的资料说,他是在被押往
期刊
出发前做印度攻略,看到许多对女性游客的警告,忧心忡忡。但终于看到很令我开心的一句话:在印度排队,女士有插队的特权。  真去了,确实遭遇到无数的搭讪甚至是“咸猪手”,不厌其烦;但我买火车票也确实从来不用排队(有外国游客专窗除外)。不管是问询还是买票,我总是径直跑到窗口前,大大咧咧地把别人挤开,被挤的人也从无异议——反正除了我们,印度本地女人几乎从不用排队,都是她们的老公或老爸在买票。  一路任插无阻
期刊
梁实秋怀念的羊杂,从口北的绵羊的羊胃开始,定位在盐爆、油爆、汤爆三种做法的“爆肚仁儿”,在他眼里,这肚仁儿就是羊胃最厚实、并剥了皮的那个部位;台湾食家逯耀东也总是唠叨着北京当年“稠浓汤里煮肥肠,交易公平论块尝,谚语流行猪八戒,一声过市炒肝香”的“炒肝”京城早餐。连蔡澜溜去澳门觅食,也记住了“香味十足的杨六牛杂粥”。  这些好杂之族,能否称为“杂家”?      广州草根百姓中的“杂家”,所好多是酱
期刊
马尔代夫是个美丽的地,马尔代夫也是个简单的地方,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一天24小时也可以这么过……   7:30am  因为身在热带,你的睡眠时间绝不会太长;因为美丽,也舍不得睡太久。  如果你是个恋床的人,Room service可以为你带来一杯清凉的冻橙汁外加两片培根配面包。不过尝试了酒店餐厅里最新鲜的鱼生和正宗的法式长棍后,就很少有人再愿意“宅”下去了。早晨的沙滩上还残留着一丝凉爽,透过沙
期刊
萨尔拉(Sarlat)是我法国乡村之行的最后一站。国内大部分游客只知道法国有巴黎、里昂,有普罗旺斯和布列塔尼,其实,真正的法兰西美景恰恰在中央高原这些乡村。    非同小可的“1944年6月26日路”    小镇坐落在中央高原西部,兴起于罗马帝国时代,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散落在中央高原的荒僻村寨天高地远,成为保皇派藏匿的最佳地点。从那时起,法国人送给萨尔拉一个“保守小镇”的称呼。  在Mu
期刊
  
期刊
在藏区一家寺庙,我有幸目睹了一场让人难忘的诵经。  大经堂前的广场,先有一个喇嘛盘腿坐下,开始诵经。上午11点,高原的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睛,他却念得兴致高昂。一个,两个,喇嘛们陆续把台阶和广场坐满了,一边诵经,一边交头接耳,谈笑,脱鞋,脱帽,并无肃穆的神态。直到两个喇嘛吹起法号,他们才纷纷起立进入大经堂,剩下台阶上的上百只黑色靴子,在阳光下躺着。原来,进入大经堂是有先后之分的,必须等级别高的喇嘛都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