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82年:澳门白银 港口的确认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fh8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582年,按照彼时中国的纪年,则爲大明万历十年。
  这一年颇不平静,对19岁的万历皇帝而言,一个人的出生和另一个人的去世,都对他産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皇帝身份的特殊性,则使这种影响産生了乘数效应,继而累及整个帝国,从此走向衰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皇长子朱常洛在八月出生,使帝国的中枢——紫禁城沉浸在喜悦当中,其实这种喜悦已然持续数月,从慈圣太后发现身边王氏宫女珠胎暗结,到後来确定居然爲龙种後,紫禁城便一片欢腾。大婚已四年而无子嗣的万历皇帝,以及仁圣、慈圣两宫太后,都在兴奋中期待,但也许喜悦的时间过久,临近産期的关头,这种喜悦居然産生了疲态而打了折扣,这是因爲首辅张居正大人的去世引起的。张大人对帝国的施政理念和信心,影响了万历的整个少年时期,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秉承其祖父嘉靖皇帝自负、狐疑性格的万历皇帝,也曾质疑首辅的施政,但这不影响他对张居正的突然离世産生的悲伤之情。人生的大喜大悲,在1582年,年轻的皇帝逐一品尝,但无论彼时的是喜是悲,从历史的长远角度看,都已经不重要,因爲很快,上述的两件事都对帝国産生了破坏性的作用。
  朱常洛的出生给年轻的皇帝带来了短暂的喜悦後,并没有给帝国带来其他的惊喜,反而很快便演化爲立储之争,“因爲他的文官不容许他废长立幼,以皇三子常洵代替长子常洛爲太子”(黄仁宇),即便万历帝在和群臣倔强地僵持了十年之久後,以皇帝的表面妥协而告一段落,“但是他的屈服是带着仇恨的”,君臣双方,经此一役已两败俱伤,并且文官集团内部也已産生隔阂和对立,“造成了文官集团中不可收拾的损伤”,(黄仁宇)因此说,朱常洛的出生实则对帝国的上层建筑造成了结构性的破坏,而此种破坏一经发生便无可弥合,直至王朝的更迭才成爲历史;张居正的离世,使他孤力独撑的“万历新政”毁於一旦,富国强兵的大好局面也不过昙花一现,至於後来政坛宿敌的清算,则使前太师、“上柱石”的家庭都难得保全,更别说他爲之奋斗的综合改革事业,自此明帝国失去了历史给予他的最後一次振作机会,帝国的踟蹰前行已失去动力来源,仅凭惯性使然,行至明晚期,天灾粮荒,“赋税物价不断高涨,军费不足”(胡小伟),帝国松弛的军备不足以维护国家机器的继续运行,则充当了压垮骆驼的最後一根稻草的角色!
  在1582年这样的多事之秋,偏居南海一隅的澳门也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情连同上述两件事,引起的後果令人匪夷所思,居然将庞大帝国的命运受制於小城澳门的兴衰,则不禁使人感叹帝国经济上的脆弱和弊病。
  1582年初,张首辅的私人好友、新任两广总督陈瑞下令,“让澳门葡人地方行政长官和主教去见他, 不得迟误。这是明朝广东地方最高官员第一次命令葡人去见他”(万明),尽管葡人赴广州之前心情十分忐忑,而且会见初期的气氛也远非融洽,“剑拔弩张,杀气腾腾”,但陈瑞听闻葡人代表表示“澳门葡萄牙商人是中国皇帝的顺民, 承认总督殿下是他们的保护者, 并恳请总督对他们加以扶助及慈爱”的言辞後,又看在一批贵重礼物的面子上,气氛友好起来,最後葡人大喜过望地返回澳门。“这次召见的重要意义,是在居澳葡人答应‘服从中国官员的管辖的前提下’,明朝广东地方最高官员首次对居澳予以承认”。就这样,陈瑞结束了默许葡人居澳的非正常状态,首次代表明廷允准葡人居澳,这成爲明朝对澳政策最终确立的标志(万明;金国平、吴志良)。
  有意见认爲是陈瑞的“老而弥贪”造成的允准葡人居澳,但如果把目光放得更长远,联系到1540年代日本和美洲相继开采大量白银,以及隆庆初年的开放海禁,就会发现,1582年紫禁城对澳门政策的确认,绝不是地方官受贿的结果,而可看作是帝国财经政策的一个侧影。
  早在1557年, 葡萄牙人就已入居澳门。葡萄牙人千万百计的入居澳门,乃是贸易的需要。帝国发达的丝织品、陶瓷、茶叶等制造业在王土以外的地方有着庞大的需求,但在1540年代以前,帝国以朝贡贸易的方式向异邦表示对贸易的不屑,因爲天朝物华天宝,撮尔小国的土産更多的被看做上贡的礼物,不足以和帝国构成贸易关系。但是,嘉靖朝後期,铤而走险的走私商船大批量的带回海外白银,则使天朝重新审视自己的贸易政策。
  16世纪时期的明帝国,物阜民丰、应有尽有,唯独匮乏白银!白银作爲贵金属,在民间充当货币流通旷日持久,尽管明帝国的官方货币并不是白银,但白银的货币作用,并不需要官方的积极倡导,“到了明後期,白银通行於全社会,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成爲一个客观的事实”(万明),这个事实的背後,有个更加尴尬的事实,即明帝国并不盛産白银,仅有的几座银矿,开采也时开时闭,再加以贪腐缠身,“全国银课在最多时每年也不过10万两或12万两”,根本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白银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在这种态势下,“开矿不如市舶”(徐阶),从海外输入便成爲白银的重要来源。
  葡人带到澳门的商品,也是白银,而且他们在航海方面的优势,确保了航綫的畅通。出於对白银的渴望,再加之“他们极爲恭顺的态度和不时的贿赂”,帝国的决策层对於葡人在中国的非法逗留,采取了最具东方特色的处理方式——默许。葡人很快适应了帝国的行政文化,尽管未能拿到政府颁发的居留许可文书,但在已习惯爲世界中心的天朝上邦,能得到默许已属不易了。葡人揣着一张早已过期的签证,兴奋的开展着能带来暴利的海上贸易!
  正是海上贸易,决定了他们今後在澳门的去留。由於对白银的畸形需求,及至隆庆初年(公元1569年),明朝海外政策终於发生大幅度调整,“准贩东西洋”,有限度的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经穆宗皇帝的批准,澳门成爲广州的外港由此开端。但这里有个疑问,既然开海禁,港口则非常重要,那麽明廷爲何不索性收回澳门留有自己经营呢?在儒家文化中,商业的价值一直遭到诋毁,甚至视其有“动摇国本”之嫌,长期以来,商业爲士人所不齿,尤其於明帝国而言,出於政治目的的“海禁”政策写进了《大明律》,“片板不许下海”,帝国经济政策的不合时宜,深深挫伤了本土商业的发展,在利益面前总有铤而走险者,“屡曾有反抗封建的统治,来发展其自身的经济要求,采取海寇的方式,率领半商半贼的舰队,以从事海上贸易的活动”(傅衣凌),及至嘉靖年间,大海商王直,竟僞称徽王,勾结倭寇犯我海域,其谋反作乱行径更是刺痛了朝廷的心,决策层并没有反省本国政策的滞後,已到官逼民反的境地,反而更加厌恶本土海商,认爲他们在政治上不可靠。在此种情形下,高傲的帝国不可能承认本土海商的合法性,当然更不可能培植有竞争性的海外贸易商业团队。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以商爲本的葡人,由於其以往的恭顺,正式成爲帝国的商业合作者。
  1582年後,澳门因白银贸易迅速发展,“澳门—果亚—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南美”就是专爲白银贸易开辟的航綫。由明代,到底进口了多少白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得到很精确的数据。但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日本白银産量的绝大部分、以及占美洲産量1/2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总数接近2万吨。明朝经海上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远超其270余年间国内开采的白银总量,而由澳门进口的白银,则几乎占到全部白银进口的七成左右,因此,澳门是名副其实的“白银港口”。
  但是,即使进口白银主要作爲货币使用,帝国的行政当局始终未主导白银市场,而主要依靠自由商人的贸易完成。商人出口大量的生丝,换回大量的白银,行政当局依赖税赋手段完成对白银的徵收,至此海外白银便正式进入帝国的货币流通领域。万历皇帝在“立储之争”失利後,对整个文官集团耿耿於怀,而官僚团队在铸币问题上的低效率,更促使他相信无爲而治的统御理念。皇帝把对天下的兴趣转移到了金银上,在白银的使用上,帝国居然施行“银本位制”,而非“银元本位制”,海外的白银不需要当局的特别处理就可在本土充当货币,这种主动放弃货币发行权的做法,致使紫禁城无法对全国的货币流通做出调节,那麽,帝国的金融安全犹如沙滩建楼,坍塌是迟早的问题。
  帝国以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制造业(生丝及丝织品),与海外的初级矿産开采业(白银)做博弈,优劣一望便知,贸易夥伴在交易过程中,付出了资源流失的沉重代价,本土二级産业却没有得到发展,长此以往,对白银出口有话语权的国家,抵制帝国的贸易也就在所难免。“1634年後,菲利浦四世采取措施限制船只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出口;1639年冬,許多中国商人在马尼拉遭到西班牙人和土着人的屠杀;1640年,日本断绝了与澳门的所有贸易往来;1641年,马六甲落入荷兰人手中,果阿与澳门的联系也被切断。中国的白银进口量骤然跌落”。
  澳门的白银贸易遭受沉重打击,城市一片萧条,而这种不幸并没有只停留在南海一隅。白银进口的骤然减少,使帝国的出口贸易遭受了灭顶之灾,而彼时已严重依赖白银的财政,也被拉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国家机器都无法正常运转。到明末,白银流入中华帝国已有近百年历史,数量之巨令人咋舌。那麽,爲何帝国近百年的白银积累,竟然不能帮助帝国度过数年的难关?这正是本朝放弃铸币权所致,因爲白银的流入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及京师等富裕地区,白银的可储存性致使大量的白银被少数富户囤积,而未进入流通流域,致使帝国年年进口白银,但流通领域的白银却依赖於当年的贸易,而不能得力於历年的积存。
  更要命的是,尽管在1582年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他的改革措施也基本被帝国所抛弃,偏偏一条鞭法被保留,在流通领域白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政府还坚持把税收折合爲白银来徵收,则更加加剧了西北农民的经济负担,最後连年的天灾就成了李自成起义的绝好藉口,而饷银的不足,竟使帝国无力镇压,以致王朝覆灭。
  澳门,居然通过白银贸易作爲中介变量,把庞大帝国的命运和小城自身联系在一起,则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
其他文献
不少澳门人对於行政长官崔世安发表《2011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2010年11月16日,在上任後第一个完整年度的施政报告中,特首在“落实科学施政,规划发展蓝图”的主体部份,着重阐述了“逐步落实科学决策,积极构建阳光政府”理念与构想,获得广大市民的拥护与好评。人们注意到,报告在论述增加施政透明度的问题时,谈到完善发言人制度、修订《出版法》和《视听广播法》等工作,同时再次强调:“明年
期刊
由体育发展局主办的“大众康体日”活动於9月17日下午4时至6时30分在佑汉街市公园举行,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大力支持,现场气氛温馨热烈。  当日活動现场设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有奖康体摊位,并由体育总会派出专业的人员教授体育项目的方法和动作,让市民掌握体育运动的知识。在体育总会专业人员的耐心教导下,不少市民都认真投入活动当中,亦有很多家长带同小朋友一齐参与,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亦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体育运动的
期刊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主办、体育发展局承办、澳门田径总会协办之“‘澳人齐贺国庆’世界步行日欢乐跑”活动,於十月一日上午八时十五分假金莲花广场前举行,由行政长官崔世安先生主持起步礼,超过八百名参加者在礼炮声中愉快地起步。当跑步运动员返抵终点後随即进行颁奖,颁奖嘉宾包括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長官崔世安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健先生、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特派员胡正跃先生
期刊
近期有投訴澳门某些文化人,如江湖骗子般宣称其作品是澳门唯一发行至港台内地的,简直是愚蠢无知,难道别人发行要经他许可?希望文化人要讲风骨,否则就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遭鄙视。
期刊
由体育发展局与澳门长者体育总会合办、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及澳门妇女联合总会及澳门理工学院长者书院协办的“2011全澳长者运动日”,已於9月18日在塔石体育馆圆满举行,合共吸引了2000多人次出席,活动中长者们参加了多个康体项目,现场还设有专为长者进行体质检测的摊位,期间还有上述团体表演的太极双扇、太极剑、广场舞、柔力球、秧歌舞、排排舞、手语运动、绣球舞等以增加市民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
期刊
由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主办,十四家本澳、内地与香港商会及贸促机构协办的“第十六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将於10月20至23日,在澳门威尼斯人—渡假村—酒店会展中心举行。  MIF已跨入了第十六个年头,作为本澳一年一度集展览、论坛、商业配对等活动於一身的年度大型国际经贸盛事,本届MIF仍以“促进合作,共创商机”为主题,通过设置主题展区,开展各具特色的论坛会议和进行商业配对采购洽谈活动,进一步发挥澳门
期刊
在澳门这个独具欧陆风情的旅游城市里,各种文化氛围的公园绿地吸引着无数外来旅客观光驻赏。这些美丽的城市风景,与本澳园林工作者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本刊今期访问澳门主管及执行公共地方绿化工作的民政总署,让市民认识本澳整体绿化情况、城市绿化规划以及相关绿化法例等等。  近年来,澳门城市发展及建筑项目的大幅开发,对本澳自然环境及绿化空间造成的影响日现,更引起广大市民对民署绿化工作抱有更高的关注和期望。身为民政
期刊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澳門的十月是在莊嚴的國慶升旗禮和熱鬧非凡的國慶萬人跑中開始的。十月的澳門是熱鬧的,黃金假期,遊客紛至沓來,讓所有人都欣喜萬分,月尾新的賭場開幕,更是讓眾人對今年最後幾個月的經濟有了新的期盼。利好的念想之中,始終摻雜著居民的惶惶不安,回收業的罷工、土地的爭議、經屋放榜的憂愁、專車的突然闖入和最終關於月票取消的爭執,終究在這個十月,隨著突然降溫的天氣,日漸冷淡下去了。  罷市結束,
期刊
2009年6月27日,全国人大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以租赁的形式取得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以下简称澳大新校区)的土地使用权,标志着澳大新校区的筹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12月20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澳大新校区奠基仪式,亲自爲澳大新校区纪念碑匾揭幕,并挥锹爲澳大新校区奠基石培土,标志着备受瞩目的澳大新校区建设由此拉开序幕。  新校区占地面积爲1.089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94万平方米,比
期刊
近一年来,年轻的澳门特区政府颇有几分尴尬。  理工学院报请修改章程历经8年而未成;巨龙船务的营运牌照也横亘了4年之久,而後者更是以十分另类的方式终结在本澳的投资,其对政府的抱怨和不屑,已然达到了蔑视的程度;公共建设领域的乱象也令人对政府的管理能力陡升质疑,轻轨工程还未正式开工,但预算已由2007年的42亿,翻番飙升至86.88亿,而且还不包括核心工程及配套费用;被两位直选议员披露的氹仔新码头工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