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场馆资源,多方位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19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实践育人,2018年5月,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开发中心。
  协议签订以来,中心充分利用场馆资源优势,系列化开发了六大类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进行科技创新、提升审美素养、体验剧场展演、开展志愿服务、参与国际交流。
  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式课程。以体验中心粹空间和艺术空间资源为依托,立足中国传统文化之粹,面向青少年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教育。课程突出沉浸式体验特色,引导学生在做中感、感中思,体会古人天人合一、敬天惜物、臻于至善的精神理念,并将之融于现代生活之中。
  跨学科创新实践体验课程。以体验中心创空间和蒙空间为主要实施载体,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心理品質。课程结合相关体验展项,引导学生在“玩”和体验中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进行探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创新的作品。
  艺术素养培养类课程。充分利用艺术中心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艺术实践”,全方位地了解舞台艺术,培养学生的感觉、直觉、情感、想象等能力,从而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课程鼓励不同艺术门类间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跨界体验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艺术感受,多元化呈现艺术的魅力。
  剧场展演情景类课程。基于中心的综合剧院——未来剧院的资源开设。学生在课程中不再是剧场的观众,而是亲身参与到剧场和舞台展演活动当中,通过在剧院的地体验性学习,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
  可持续发展与志愿服务类课程。将中心的各个场馆作为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的场所和实训基地,设计中小学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引导中小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用自己的劳动满足参观者的需求,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体意识。
  国际交流互动类课程。依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平台,搭建国际青少年人文交流的桥梁,通过艺术、体育、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传承与融合、交流与碰撞、理解与互信,加强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让不同背景的青少年相识共处。
  通过以上六类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心多方位构建实践育人体系,丰富了中小学生校外实践学习的内容和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深化首都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了贡献。
  编辑 _ 汤灏
其他文献
阿斯特尔是英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之一,她对女性智慧、婚姻以及妇女教育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妇女要求独立的要求,具有开创性的价值,深深影响并启发了后来的女权主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能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锻炼机会并可以激发学能,使学生增添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从课堂提问
有清一代,清廷按“满洲甲兵,系国家根本”之宗旨,给予了八旗官兵各种优渥的“恩养”政策与待遇。然而,随着八旗人口迅速增加,国家财力的受限,加之八旗子弟又渐染奢侈腐化风气
期刊
學校在“活力教育”办学理念的引导下,融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进行跨学科整合,构建了“活力体育 ”课程群,让学生在课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增长知识。  “活力体育 ”课程群以传统文化为内容、以体育技能为主题、以学科融合为抓手、以真实生活为专题,分为健体、健心、健脑、健行和健美五大课程领域。  健体课程包括冰壶、足球、轮滑、棒球、垒球等,旨在通过体育类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体
期刊
在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者、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同志的手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其优美的旋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太阳之子”,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搭建国际教育交流的平台,丰富学校多元文化,开阔师生国际视野。  1.研发特色课程,丰富国际理解教育内涵  学校开发了“一带一路”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让学生在横向、纵向的对比中,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此外,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在五个领域开设了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体育与身心健康领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性、社会性的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确立为“不一样的学习,不一样的我”。通过不一样的课程设置、不一样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不一样的课程设置。学校将“实践育人”放在学校课程建设的突出地位,通过多学科融合、跨学科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实现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就要加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关注度。本文探讨教师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