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兰》课堂教学案例点评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w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自学质疑自学质疑 启发展疑
  师:通过上节课,你们重点探究了哪些问题呢?
  生甲: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问题很好,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重点。
  生乙:访兰有什么目的?
  师:很会提问题,老师期待着更多更好的问题。
  生丙:为什么以“访兰”为题目?
  生丁:两个“望”字是什么意思?
  生戊:课文最后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二、合作探疑1.梳理问题 尝试解答
  请学生看自学提示:(1)家兰和野兰的不同体现在那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再在文中分别划出相关语句。(2)父亲带“我”到山中访兰的目的是什么?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简要地写下来。
  师:其实刚才提了那么多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这两个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课文,在老师的提示下认真地圈、点、画。必读边思考批注。
  首先:学生看是自主学习,研读课文,自主解疑。(教师巡视,把时间和课堂以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以书为本)
   2.合作学习 探头问题
  其次:前后交流,协作学习,交流互动。(改变学习方式)
  师:两个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
  生甲:回答(略)
  师:读读原文,说自己的感受。
  师:(变角度,培养想象能力)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甲:看到了眼前有一条瀑布,然后水沫扬起来,仿佛像一道金色彩图。
  生乙:我仿佛看到了高高山崖,水从山崖上流下来,水波扬起来,在太阳下像一幅彩图,谷底有野兰草。
  师:用投影展示野兰草生存环境。(阅读感悟,互评互动)
  生甲:朗读。
  ……师:读得怎样?
  生乙:评。
  师:你来试一试。
  生乙:读。
  师:xx同学的阅读我很高兴,今天虽然表现不是最好,但是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行动。我想以后他一定会做得更好。送给他掌声!
  ……
  师:投影:兰草是空谷幽物,得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空山野水的趣姿。
  师:野兰花与家兰花有什么不同?
  生甲:读书治学。
  生乙:香气。
  ……
  生戊:品格、品味。
  师:这里的“味“是什么意思?
  生己:无言。
  师:家兰外形美,香味浓,但是野兰清淡、淳朴、有灵性。(板书)为什么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兰草,为就不同呢?
  生甲:野兰生长野外,家兰变成盆栽。
  生乙:生长环境不同。
  师:生长环境不同,生长的目的不同,因此为就不同了。
  山中访兰的目的是什么?请把刚才写下的几句话展示一下?(感悟体味,渗透浸润,联系实际)
  生甲:投影:坚持朴实本色,不能因环境变化而改变本色。
  生乙:很好,联系实际生活更好。
  生丙:要为自己本色而活,不能随波逐流。
  师:谁愿意再来,议议,做评价。
  生丁:展示
  生戊:好,因为联系了自己。
  师:总结:展示:“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这样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目的达到了,联系全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生:……
  师:重点词语。
  师:欣喜若狂——想挖;——不挖(兰的品格)联系前后文看,最后目的是什么?
  生:1目的是不伤害兰花;2.了解生长环境特色。
  三、再探解疑1.质疑问难 深层探究
  师:还有什么问题?
  生甲:用了什么样的谢罪方法?
  生乙:借兰喻人。
  生丙:为什么以“访兰”为题?
  生丁:……
  生戊:如果你是作者因为
   2.巩固训练 拓展迁移
  师:你能。否出题考同伴?先议议,从字词、内容、表达方式入手。(略)
  这堂课上的是西南师大版六年级一篇课文,题目是《访兰》,是贾平凹的一篇文章。
  四、点评
  我们从网上看了这堂课课后,给我的感觉是:简朴实、真实、自然、轻松,是一个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步发展、变化和自然生长的过程。之所以如此。关键就在于他贯彻“质疑”、“探疑”、“解疑”的教学流程,以“问题”为线索,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问题驱动学生,以问题组织学生,以问题引领学生,学生采用多元化学习方式,十分流畅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1.贯彻了疑问教学中“问题”的三大功能:一是问题发动功能。上课伊始,就以质疑方式,启动课堂教学,一下子抓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机制,迫使学生不断看书、不断思考、不断协作。二是问题的驱动功能。教师在梳理学生问题中,抓住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访兰有什么目的?这两个主干问题引领驱动学生看书、讨论交流、展示等,这一系列活动皆由于问题的目标的趋进而展开的,问题的解决就是目标的达成,也就是教学过程的终结。三是问题的促思功能。也就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思考,促进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文字到生活,由景物到情感,有内容到主题的思考,学生会思考了比什么都重要。
  2.“问题”探究承载丰富、多元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体验活动。一是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教师设计运用了情景化问题,这些问题,比如说“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做出文本,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真情实感融入画面,重新创造情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而在于情感的升华和美的享受。二是体现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多样性。这些问题涉及到了语文最基础的活动读、写、说、作;锻炼了学生最基本的能力:读书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判断、评价能力。
  3.“问题”带动了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新课标没有提教学方法,而提了三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把教法变成学法的背后,体现的就是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把课堂变成学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这堂课告诉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来讲。教师讲得再好、再精彩,学生没有参与、学习、认识、体验、感受、训练,知识过不了手,即使理解了但不会应用,就转化不成能力,当然考试也就显示不出来。这堂课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看书自己解决问题,这是自主学习,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是合作学习,全班围绕两个问题反复探究,是探究性学习。
  4.“问题”带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变化。学生的知识变化,能力的生成,情感的发展是优效课的标志。一堂好课要让人看见学生的成长。一是知识的成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学生不知道家兰和野兰的不同,到最后知道了;学生不知道访兰的目的是什么,最后知道了。说明学生知识发展了。二是能力的发展。学生有不会分析道会分析,应用到会应用,捕获运用到会应用,说明学生的能力法发展了。学生有不了解野兰,但热爱野兰,赞美野兰,说明情感发生了变化。这堂课学生开始提出了问题,后来在老师引导下通过自己分析探究,解决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分析、如何归纳,从而形成了基本技能。三是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比如有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冷淡大热情等。
  总之,这堂课很朴实,很自然,没有任何作伪和造作,这种原生态的常态课,就在于教师有一个质疑教学的基本模式。因此我们希望老师们也有自己的常态模式,那么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更自如,更轻松,更高效。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曾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被列为公共必修课,但当前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到了尴尬,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新时期下,大学语文课程只有深化改革,努力创新,才能不辱使命,逐渐走出“困境”,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通识教育;文化素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规定: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还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文言文教学改革却要滞后得多。传统文言文教学长时期以来形成了一个特定的模式: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学生们忙于记词义、记用法、记译文。教学目的是应对考试,追求现成的、确定的知识,以字
作者简介:宋飏,男,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实习员,法学硕士。  摘要:专业学位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法律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个类别,其应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为导向,其培养目标是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的复合型、实务型法律人才。①法律硕士培养实习实践环节,是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律职业能力的关键性环节,是能否实现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关键性因素。本
一、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二、教育的方式  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数学软件便应运而生。数学软件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将数学软件有效地运用在数学教学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数学软件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通过相关的实际案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数学软件;高职数学;教学;效果探究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
摘要:COID工程教育模式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应当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明确专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以此来创新和构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CDIO教育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21-02  CDIO教育理念其实就是一种
工程实践教育是工科院校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工科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土木工程实践教学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较大地影响了土木工程专业
摘 要:聋哑人是这个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先天能力的缺陷,他们无法通过正常的听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通过语文的学习,聋哑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会得到一个提升,使得他们能更好的与同类人群以及正常人进行交流。因此,为了保证聋哑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取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必须要在聋哑学生的语文教育中,着重对聋哑学生的社会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特校;聋哑学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