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类 内脏高敏感 5-羟色胺转运体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细胞因子和5-羟色胺(5-HT)转运体(SERT)的表达,为细胞因子和5-HT系统在内脏高敏感性产生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16只胎龄小于8 d的新生SD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采用乳鼠醋酸灌肠法建立大鼠慢性内脏高敏感动物模型,以盐水灌肠作为对照组.待乳鼠成年后应用直肠内球囊扩张检测腹碓收缩阈值和弓背抬起阈值的方法评估其内脏敏感性;通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评价肠道黏膜炎症程度;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SER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两组大鼠体重增长趋势基本一致,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未见明显急、慢性炎症改变;两组大鼠结肠组织MPO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97±0.570)U/g湿片比(0.623±0.739)U/g湿片,P=0.724];实验组大鼠腹壁收缩阈值和弓背抬起阈值分别为(0.19±0.06)ml和(0.47±0.13)ml,较对照组大鼠[(0.40±0.14)ml和(0.91±0.26)ml]显著减低,P<0.01;实验组大鼠结肠IL-1β、TNFα的表达水平(0.196±0.002和0.194±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85±0.001和0.182±0.001),P<0.01;实验组大鼠SER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298±0.038)较对照组(0.634±0.200)显著减低,P<0.05.结论 内脏高敏感大鼠IL-1β和TNFα的表达升高,SERT的表达水平减低,细胞因子与SERT可相互影响,IL-1β、TNFα和SERT可能在大鼠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立克次体病是由各种立克次体感染导致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立克次体是革兰阴性胞内寄生菌,生物学特征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在动物宿主包括啮齿动物如鼠类和家畜等贮存宿主体内繁殖,传播途径主要是由节肢动物蜱、螨、蚤、虱等媒介的叮咬或暴露,以及气溶胶方式进行传播。传统的立克次体病包括斑疹伤寒、恙虫病、斑点热、战壕热、Q热,其主要致病机制是病原体侵染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新发
期刊
中国国人因脑血管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22.45%,为第一位致死原因。基础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和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与脑血管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脑组织只占全身重量的2%,但脑血流量占心搏出量的15%,消耗全身20%的氧和25%的葡萄
期刊
GPNoteBook
期刊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腹痛、腹部不适与排便相关,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状的改变,缺乏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IBS症状呈慢性、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罗马Ⅲ标准将IBS分为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和不定型4种亚型,临床上以IBS-D、IBS-C常见。IBS的发病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
期刊
目的 探讨葡萄糖激酶(GCK)基因E339K突变引起青少年的成年起病型糖尿病2型(MODY2)的分子机制。方法 MODY2家系成员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及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PCR扩增GCK基因并直接测序。构建E339K突变质粒。表达并纯化野生型和突变型GCK蛋白。酶偶联分析法进行功能学测定。结果 与非突变成员相比,突变者空腹、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更高;空腹胰岛
连续二次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
期刊
目的 分析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消化道症状与睡眠障碍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地震后2周为时间界限,以同时期北京地区居民作对照,对受灾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症状,并根据睡眠问卷分析睡眠障碍与消化道症状的关系。结果 956例受灾居民中,459例(48.0%)存在消化道症状,对照组1021例北京地区受访居民中,78例(7.6%)存在消化道症状,后者明显低于地震灾区
糖尿病是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糖调节异常是亚健康状态的代表性标志之一。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急性期大多产生应激性血糖升高现象,部分患者糖调节异常可伴随疾病的发展进程,并严重影响预后。同样,低血糖对全脑的危害不容置疑,对缺血性卒中/TIA的康复也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卒中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密切相关性,很有必要制订缺血性卒中/TIA血糖管理的共识,基于此,本期发表
期刊
患者男,59岁.200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8℃),伴头痛、鼻塞,渐加重,间有血涕,并出现右鼻背部肿胀、疼痛,外院耳鼻喉科检查:鼻黏膜水肿糜烂,鼻腔阻塞.鼻部CT:鼻窦黏膜增厚,内见高密度影.肺部CT:见一结节影,边界光滑,密度均匀.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多种抗感染治疗效果均不佳.2008年6月出现高热39℃,畏寒,鼻部疼痛明显伴头痛,鼻腔分泌物培养发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
期刊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西方人群研究显示,自然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4%~1%,且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8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患病率可高达8%。房颤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2003年中国人群房颤流行病学研究(简称中国房颤研究)首次对中国人群的房颤流行病现状进行了描述。该研究共在全国13个省份的14个自然人群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29079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