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与利用浅谈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lao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侧重于实验教学工作。从当前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来看,由于投入的资金少,出现了实验室设备不足的问题,且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实验人才缺乏。为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工作,进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认为可从科学设置区域功能、构建系统的管理制度、强化师资建设这几个方面入手,做好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再通过搭建系统的管理制度、强化师资建设,重视与外界的交流,实验室的提高利用率,通过本文的简要论述,希望给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利用
  中图分类号:G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130-02
  在近几年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实际需求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当前此类人才短缺的问题,高校必须重视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教学工作,合理把控教学进度,在稳步培养人才的基础之上,加大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利用,进而为后期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社会工作实验室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社会经济稳步推进,社会工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这方面的人才实践操作水平的要求较高。专业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工作者会很受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具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儿童以及老人等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进行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专业人员必须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让自身的服务技巧和工作方式在后期的工作中得以有效地应用。根据社会的实际要求,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高校教育逐渐普及的基础之上,必须通过对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稳步强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可将已有的学习经验与实际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稳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为后期的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1]。
  二、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举措
  社会工作实验室主要是根据具体的情景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在讨论以及分析的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动,集点评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设备和服务系统。这种实验室也被广泛应用于当前社会工作中的科学研究中,在通过社会工作实验室进行具体模拟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完成个案、小组等教学工作的开展 [2]。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还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对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讨论的基础之上,有效积累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而完成相应的学术科研教学活动。
  (一)科学设置区域功能
  从当前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应用角度,通过了解社会工作实验室的不同功能分区,本文就硬件设备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阐述。首先从功能的分区来看,这类实验室主要有个案工作室、家庭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多媒体教室等多个区域。
  个案工作室可以提供个体案例的有效辅导、心理测试等具体的训练项目,稳步提高学生的观察以及表达能力;家庭工作室可模拟家庭环境,通过沙盘等一系列的测试分析家庭成员关系与家庭环境;小组工作室是通过设立小组的形式,让组员之间进行讨论以及演示,稳步强化成员之间的交流,进一步增加成员之间的默契 [3];多媒体教室能够发挥观摩学习的作用,也就是教师以及学生一同观看具体的实验活动,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后期教育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便利,也可以作为功能性教室进行教学。
  另一方面,从硬件的实际设备配置来看,根据当前的教学发展情况,个案工作室、家庭工作室、小组工作室、多媒体教室等必须要分别配备相应的设备,比如音响、针孔摄像头、沙发、拾音器等,这些硬件设备能够为整个实验操作的过程提供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检测设备,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指导,进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搭建系统的管理制度
  当前,实验室的利用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则和制度进行,需进一步明确实验室管理员的职责,让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流程呈现清晰化的发展趋势。相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积极主动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弥补和完善当前管理过程中的制度缺陷;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降低潜在危险存在,通过制定紧急方案,一定程度上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率,特别是针对突发的火灾等情况,亟须进行提前的防范,确保实验室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处于完好状态,保证整个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三)强化师资建设
  社會工作实践教学内容的开展较为复杂,对专业性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高校必须稳步提高师资团队建设,保证整个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在当前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的领导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并没有引起重视,在实际操作中总是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学生缺乏与外界之间的有效交流、没有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当前社会工作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4]。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院系负责人,都必须重视教师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为当前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有效利用创建良好的平台。
  在强化师资建设时,高校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特别是有一定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较高实验技能水平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进行实验技术人员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招聘原则,充分结合当前的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切实保障每一位引进人才都能得以合理使用,进而为整个社会实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部分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人员在招聘的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导致其在后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遭遇极大的阻力,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实验室内部也要重视专业教师以及管理员的专业化水平,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进行交流,稳步提高自身的实验教学能力。   三、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利用探究
  (一)适当地增加一些实务课程的内容
  从当前的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教学发展来看,绝大多数的高校人员只是将个案工作以及小组工作作为整个实验课程的内容,对整个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利用率相对较低。由于课程较少,大多数教师在课程讲述期间,仅仅只是进行纯理论式教学。与此同时,个别课程内容的实验操作,也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通常只是通过播放视频或简单阐述传播给学生,这都是当前实验室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能够更好地弥补不足,高校可以适当地将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相应的课程合理有效地安排在实验室进行,在具体授课内容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小组讨论以及教师点评等环节。
  (二)重视与外界的交流
  大多数人认为这种实验室只是供实验人员自身操作的,其实,这种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大多都是公开使用的,而不仅只是供给实验室内部人员使用 [5]。在开设相关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有效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使相关课程内容更加清晰、直观、明确。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前述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工作实验室与外界之间的交流。通过与社会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进一步强化不同高校在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发展的理念等,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高校之间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也会更加深入、全面。另一方面,重视交流也能够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机构以及街道之间的有效联系,进而深入接触当前社会所出现的热点问题。通过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为社区以及相关机构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专业的介入和指导,进而将实验室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最大。
  四、结语
  社会工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必须重视实务和操作,在不断的实践和观摩过程中合理有效利用相关实验室,在不断提高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之上,稳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水平,进而为后期社会工作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也为社会工作实验室的有效利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姜菊媛. 社会工作实验室对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作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0):144-145.
  [2] 温蓉. 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以甘肃省高校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33-34.
  [3] 苏光. 全项目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的开发与应用[J]. 社会工作,2012(11):32-34.
  [4] 苗春凤. 高校社会工作实验室研究回顾与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01):61-64.
  [5] 张干群,刘煦,刘群,等. 多面向开放型社会工作实验室使用与管理[J]. 黑河学刊,2014(01):133-134.
  (荐稿人:刘海英,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地方高校社会工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902174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呼和(1988—),男,蒙古族,硕士,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管理系社会工作教研室负责人,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其他文献
针对安徽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孤岛,现代化技术手段不强等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和新理念,推进安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是面向全国气象系统职工开展远程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业务平台,自启动建设以来,已初步建成了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学习、培训组织管理、直播及互动教学课
摘 要: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舆情让大学生难辨真伪,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比最大,其能否正确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舆情,是否有坚定的思想信念,将对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的背景、定义和分类、应对途径、思想基础,并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打赢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阻击战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引导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
基于新疆北疆371份微观调查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民的参与意愿和支付意愿进行了研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
军人体能是催生战斗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进行军事任务、持续战斗并战胜敌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能打胜仗”的关键。本文研究战斗体能的基本原理、科学训练方法、根本要求,以
遥感监测是获取水资源信息的重要手段,但是水资源遥感监测数据的多源化及算法和服务异构化的特点,使得数据及应用共享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为解决数据和算法的多源集成管理问题,研究建立基于异构服务的水资源遥感监测平台,以充分利用各类水资源数据及服务。主要通过KVM实现底层资源虚拟化,为数据体量及异构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通过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及数据立方体实现水资源数据的高效存储与高性能处理;利用异构服务一体化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修复材料,可以利用其结构特性,通过静电吸附、离子交换、官能团络合以及沉淀等作用机制来直接吸附固定土壤重金属,同时还可以通过间接影响土壤理化
摘 要: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高校可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和自我驱动力。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学生本身不积极、社会实践指导缺乏、社会实践过于形式化等问题,基于此,高校需完善机制,以“三全育人”为根本理念,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是将职业教育各层级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为现代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体系的建设开拓了新思路。本文
近年来国内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受到高度关注,其中厕所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乡村居住环境改造的重点之一。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感染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