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声门癌(64例组织病理学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m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1979~1989年间收治的64例临床诊断为贯声门癌的手术后标本进行了连续切片观察,结果发现,有42例属于声门上癌,7例为声门癌,5例为声门下癌仅10例原发部位不明,占全部病例的15.6%。在所有病例中,无T1病变,仅一例为pT2,有98.4%的病变表现为pT3~pT4,其中有75%的肿瘤直径≥2.0cm。因此,作者提出贯声门癌大都有其原发部位,其对声门旁间隙喉骨架的侵犯,应视为喉癌的晚期病变所致,认为将喉癌分为声门上、声门及声门下型是合理的。将原发于喉室的癌瘤命名为贯声门癌(即第四型)的观点有待商榷。

其他文献
期刊
以几种不同的测试参量测试了正常豚鼠的AP调谐曲线(AP-TC),旨在探明与AP-TC结果有关的测试技术因素。总体上看,测试音的频率越高,AP-TC越锐利(Q10dB越大)。同一组动物在相同测试条件下记录的AP-TC,其形态及各参量(Q10dB, CF阈值)在两次测试之间十分相近。用三种不同测试声级(阈上10、30、50dB)引出的AP-TC的形态大致相同,但其Q10dB值则随测试声级的提高而缓慢减
期刊
期刊
笔者观察了豚鼠声损伤后耳蜗内、外毛细胞静纤毛的形态变化与AP调谐曲线(AP-TC)某些参量变化间的关系。声损伤所用的暴露声为2kHz和6kHz纯音,声强为120dBSPL,暴露30分钟。结果表明,声暴露后与耳蜗毛细胞静纤毛受损部位相对应频率测试的AP-TC均有改变,进一步证明毛细胞静纤毛的功能状态与耳蜗的频率选择性密切相关。此外,观察到声损伤后AP-TC的特性频率(CF)移位,此现象在AP-TC的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