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协同育人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136325941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于德育工作来讲,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协同育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面积虽仅有9.98平方公里,但文化底蕴丰厚的天津市和平区,很早便致力于“三结合”教育的探索,现已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育人模式,悉心打造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亮丽名片。现阶段,无论在制度、环境、课程、活动建设还是技术创新方面,和平区均累累硕果,德育特色鲜明。下一步,在“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领下,和平区将与时俱进,深度挖掘文化底蕴,不断探寻“三结合”教育新的契合点与生长点,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以机制为抓手,凝聚育人合力
  天津市和平区对“三结合”教育的探索,始于1979年,当时岳阳道小学为解决教育发展问题,凝聚育人合力,尝试性地探索这一育人机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程,岳阳道小学在坚持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融慧”,即“融天下大慧 育未来栋梁”的核心办学理念,把学校、家庭、社会作为主要实施渠道,形成了面向未来的融慧学校文化体系,旨在将学校打造为“隐于五大道的书院,显于地球村的书房”。
  “三结合”教育的成功试点为和平区教育注入了活水,各学校纷纷结合教育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协同育人机制。如,万全小学实行开放教育,形成了家校联盟的“135”组织结构。“1”即“一会”,教育议事会,是由专家、公务员、学校领导、家长、教师、学生和共建单位等各方代表组成的议事机构,是学校与家长、社区建立长期密切联系、协调与合作的组织平台,以专业监督者的角色深度介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促进家校的深层互动。“3”即“三委”,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依据《家委会制度章程及职责》,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监督、评价、建议等。“5”即“五队”,护苗、导学、助梦、伴读、聚义五支家长义工队,他们参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补充和服务学校教育,深度实现家校共育。新华南路小学也立足于新时代学校的发展定位,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设立了学校、班级两级家委会,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同时,开办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天津市和平区学校以机制为抓手,为家长代表、社区人士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参与教育改革的机会,有效调动和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教育共同体,支撑着和平区教育的节节成长,最终让和平学子受益终生。
  以环境为基点,彰显育人意蕴
  天津市和平区面积虽小,却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教育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学校充分利用上下延伸的立体化教学场所,搭建起馆、廊、墙多维育人空间,力求“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每一寸空间都彰显育人意蕴。
  “同学们,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中共一大会址主题文化墙和南湖红船仿制模型,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红船上被宣告诞生的……”这是昆明路小学教师温梦竹在学校党史馆进行的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课。学校精心打造校园党史馆,作为红领巾爱国主义活动基地,以扎实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学校还打造了蕴含不同文化主题、彰显学校精神品质的文化甬道,提醒著每一位学子担负起责任与使命;在学校地下智慧教育带的墙壁上,精心布置了世界博览长廊,将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的国旗、著名景观、风俗民情一一展示出来,尤以“一带一路我知道”文化宣传廊最具特色。学校通过“一馆”“一廊”“一墙”,帮助学生铸就民族魂,积极培植学生世界情怀。
  为让学生从环境中产生共鸣,鞍山道小学也积极创设良好的优秀文化大环境,呈现艺术境界。校园活动区的景观瀑布、智趣长廊,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教学区的楼宇文化布置特色鲜明、主题突出,每层楼设有“阅读书吧”供学生课余阅读;艺术专用教室的传统文化布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让文化渗透润物无声。
  第二十一中学以环境作为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载体,无论是雄伟的教学楼还是宽阔的操场,无论是富有艺术气息的书吧还是班级文化走廊,处处呈现着大气、超凡脱俗的育人姿态。学校还打造了环境清新、设施高端的学生心理发展指导中心—“心晴馨苑”,四百平米的心理空间融汇了学校育人理念、特色活动和重点课题的元素。五个功能室外贯穿一面30米长的手绘展壁,用几米漫画的风格让人生的不同阶段跃然其中,引发学生对自我的探究和人生的思考。
  第五十五中学则秉承“生态型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构建生态型学校为办学目标,倡导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生命观。学校建设凸显“生态型教育”的办学理念,力求让每一处景观都能体现教育力量,发挥校园的生态育人功能。
  以课程为依托,夯实育人效果
  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载体。要实现学科渗透德育的目标,就需要打造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天津市和平区有效利用家庭、社会资源,加速了学校教育资源从有限到无限的突破性转变,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2015年,新星小学有幸成为“果果和朋友”课程实验校,从情绪入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果果课程以宽容、平和的姿态对待每个孩子,不评判、不定义、不指挥,引导学生大胆说话、真实表达,学会控制情绪。通过学习,孩子们学会了用课程中的方法解决问题、与父母沟通,甚至可以给家长作疏导。有位家长说:“感谢学校引进了这么好的课程,孩子跟以前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昆明路小学依托“三结合”教育,打造了“心悦”课程体系,构建了基础性、拓展性、自主性、开放性四种课程形态,为学生的多元发展、自主生长创设了广阔空间。学校不仅汇集教师、家长的智慧,并与市区少年宫、辖区内优秀群团组织、专业教育活动机构广泛合作,联合开发了涉及明德、益智、尚美、健体、长技、创意等方面的近60门个性化课程。丰富的课程资源给予学生自主行走的权利、亲身体验的时空,让他们享受有文化气质、个性生长价值的校园生活。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心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心育摆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2004年,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心理校本课程“育心课堂”;2005年,苏红艳老师的心理专著《走进心灵》和校本教材《育心课堂》《青春健康教育在21中学》在和平区教育中荡起一片涟漪。从高二年级开始,学校开发、开设了“人生计划”校本课程,由“生命的奇迹”“育儿计划”“婚姻计划”“恋爱计划”“职业计划”“今日计划”六部分构成,课程采用独特的教学模式,紧扣学生成长的需要,帮其树立积极的、负责任的人生态度。这一学校特色教育品牌于2014年荣获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   “和谐教育”课程体系。新华南路小学以“蕴哲 启潜 激趣 大成”为课程理念,构建了“和谐教育”课程体系。学校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发社会实践课程,编写了《我们与世界牵手》系列特色校本教材;建立了社会第二课堂,携手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北疆博物馆建立校外综合课程;与自然博物馆建立素质拓展校外生物课程;与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建立“一带一路”探索课堂;与天津京剧院开展戏曲进校园课堂;依托于根伟足球俱乐部完善校园足球课程;与美国、苏格兰等多所协议学校构建校际间的国际理解教育课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国外传递。《五大道文化传承小使者》《我们与世界牵手》等一些品牌课程逐步走向全国,不断扩大学校“和谐教育”影响力,实现学生的全面、个性、主动发展。
  “童创”校本课程体系。和平区中心小学立足原有“创造合作”课程模式,探索构建指向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童创”校本课程体系,开发并完善了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的“童智”校本课程;以探秘博物馆和快乐去远足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交往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童行”校本课程;以“国旗教育”“国学教育”培养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童礼”校本课程;以书法、美术、音乐等培养艺术素养为核心的“童艺”校本课程;以提高安全意识自救能力为核心的“童安”校本课程。近年来,学校开展国际教学研究合作,带领学生到欧洲、美国、英国等各国小学开展学访交流活动,不断拓展学生视野。
  “温巢课程”。万全小学力求通过课程与生活、与社会发展、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构建了学科类、主题类、项目类、活动类和环境类等六种课程形态,尤以分模块、分年级、分系列进行,且面向家长的“温巢课程”独具特色。其中,项目类课程中的年级成长课程就是由学生、教师、家长等多主体参与,以课堂、校园、家庭、社会作为集合圈,根据每个年级的教育目标和学生成长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开设的课程。德育课程中家长和孩子共议选题、共商计划、共研项目、共同体验、共享成果,实现了家校教育思想与行为的高度统一,极大地避免了学生在“真空世界”出现双重人格和多重道德评价标准。
  “融慧”课程体系。岳阳道小学以牢记、理解、践行三步曲为主线,设计构建涵盖六大领域的课程,其中自选课程79门,实现学生100%网上自主选课、走班上课;运用交互式平台,实施“PIE三步导学”教学模式,推进课堂向学堂的转变,打通了必修与选修、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融学习与实践、体验与探索于一体,使课程无限延伸。
  此外,其他学校也也依托“三结合”育人资源,将课程体系与育人理念相融合。如汇文中学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将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教育活动的开展统一于学校自强文化的建设之中,开发了以“明德讲堂”为代表的20多门具有校园文化特色和学科特色的校本课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自主和生活自立的能力。
  抓住了课程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环节。天津市和平区依托家庭、学校、社会的丰富资源,探索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德育因素糅合在学科体系中,切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以活动为载体,拓展育人路径
  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平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了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逐步实现自身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天津市和平区的重要品牌,以此为出发点,学校开展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昆明路小学为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心育活动,如:“涂抹心声,悦见绘本”儿童绘本故事创编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我;“植心愿树,育成长林”、“考试焦虑背后的秘密”、青春期“女生课堂”等主题心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二十一中学不断摸索适合于本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的大型室外团辅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放飞心灵,追逐梦想”为主题的大型减压体验活动让即将毕业的学子在竞争中振奋,在合作中体验欢乐;“释放自我,舒缓压力”团体放松操体验活动,让学生们在跳跃和舞蹈中情绪得到宣泄,压力得到释放。此外,同伴互助团辅、巧手灵心工作坊、尔语心阁心理游戏社、阳光心理剧社、小溪水校園心理广播站……多彩的心育活动,创新的辅导方式,无不将心语传递,将关爱表达。
  志愿服务活动是和平区德育工作的重要路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实现社会化成长。昆明路小学积极主动挖掘、聚合各方资源,与多个社区、场馆、文化场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并成立了党员、团员、少先队员等先进分子为核心的“心悦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暖人心”的公益服务活动。第二十中学定期开展校内外的志愿者活动,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等都有他们作为志愿引导员和解说员的身影。新华南路小学定期开展双向服务活动,与澳门路社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双向服务,如开展社区义务辅导、志愿活动、送节目到社区等活动。同时,邀请社区名人周总理的秘书纪东将军、天津市公安局团委孙政书记等作客“志愿者课堂”,为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课堂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学生们充分享受生活的多彩,并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
  依托丰富的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第二南开学校在“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校训指引下,开设了众多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使素质教育舞台别具特色且丰富多彩。鞍山道小学在“求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成立艺术教育团队,开展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和平区中心小学开展了“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活动、“红领巾文化节”科技周、“体味天津文化”美术周、“寻找最美教师”教师节微视频征等系列活动。第二十中学充分利用语商教育,开展角色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反复练习、准备服装、现场观摩;举行毕业典礼,邀请学生家长出席,设计多次互动环节。第五十五中学的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交相辉映,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盛装上演,主题海报设计大赛、书画作品展示异彩纷呈,为学生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体育、艺术活动也是和平区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岳阳道小学充分发掘教师和社会资源,在校园中开设多层面的体育、艺术项目。学校组建了三大球、三小球等七大运动队,原国家女足教练蔺新江亲自指导学校足球队,小运动员走进权健足球俱乐部、天津拿牌训练基地等观摩专业运动员的训练与生活;萌娃艺术团拥有“凌霄之韵”童声合唱等六支音乐团队,开展了剪纸等六个颇具特色的美术精品课程;学生们去到杨柳青画社,感悟地方传统美术的工艺与技法。学校不断拓展体育与艺术的外延,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
  以技术为支撑,创新育人模式
  近年来,和平区一直致力于开拓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时空,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网络德育互动课堂等雨后春笋般在和平区全面开花,德育效果不言而喻。步入新时代,和平区将一如既往地探索网络德育,以技术为支撑,不断创新育人新模式。
  岳阳道小学在“融慧”办学理念下,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教育信息化数段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融合,建立了“两网两号两平台”。学校拥有三结合教育特色网站、学校官网。微信订阅号与各班级群互联,强调教师、学生、家长在平台中的交流与互动;依托微信企业号,学校的管理工作和老师的办公效率更加科学高效,加快了学校常规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内部的资源平台和学生平台,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万全小学于2006年率先构建“班级博客”,作为师生家长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成功地通过捕捉教育契机、借助多方合力,解决矛盾问题,具有方便快捷、按需设置、实用性高、激发兴趣、持久性等五大优势。
  新华南路小学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拓展家校交流渠道,打破时空界限,增强家校交流。部分家长在班级微信群中建立了“家长值周制”,辅助教师完成班级供稿、教育资源、教育心得的分享,帮助有困难的家长解决难题,等等,形成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和谐互动的沟通方式。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已不是德育领域的新话题,却是德育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路径。如何打通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最后一公里”,凝心聚力为和平区的学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和平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亦是和平区不容更改的初心。
  责任编辑︱张楚然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表现方式不同。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教书和育人达到教育的目的。育人涵盖在教师教书的过程中,在“教”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的。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其核心内涵包括教育信念、教学智慧和教师的自我反思。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  育人能力;核心内涵;价值诉求  作者简介
期刊
怎么来认识儿童道德境界的定位呢?从社会学的观点看,从社会指令的要求看,儿童的主义、理想、信仰,的确不能像成人那样,有不能承受之重。如果从追寻“崇高”这个目标来看,定得高没什么错。第三阶段的忘我之境,正是引领儿童追寻崇高的引擎。只有在忘我的情境中,儿童的崇高感,才可能有落脚点。  情境教育,作为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它充分显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优势,又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李
期刊
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学校教育应致力于教书和育人、教学和教育的统一,使德育成为学科教学的内在价值追求,而不是学科教学的额外任务。本文以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为案例,探索初中化学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和过程。  一、引领学生深度感悟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  化学学科是在分子、原子的关系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探究物质体系
期刊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自2018年10月在中国上映以来,感动了无数观影人,口碑炸裂,虽算不上经典,但可与《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相媲美,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电影聚焦于一位身患图雷特氏综合症(多发性抽动症,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会无法控制地打嗝)的女老师奈娜,虽有教育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但由于身体缺陷,在面试中被18所学校拒绝。幸好她的母校圣蒂克斯在拒绝了她5次后抛来了橄榄枝,电
期刊
(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新安小学 贵州 贵定 551300)  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口语交际也不例外。交际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具体的实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生才能形成得体大方的举止,应对自如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当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过多的口语交际知识,”这一建议充分肯定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意义。所以,要改变口语交际
期刊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期刊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并将其深刻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嘉兴再次阐发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要求“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作为红船精神凝聚、升华的地方,嘉兴市教育系统结合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积极推进红船精神进校园,着力打造具有嘉兴
期刊
立德树人 学以成人  熊建辉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育人之本,莫如铸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到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立德
期刊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計”,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主要涵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期刊
学校是传递知识和真理的场所,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文化不仅是学校自然散发出来的“味道”,也是学校借以育人的重要资源。为此,文化育人被《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列为“德育六大实施途径”之一。相对于课程育人、活动育人这些显性的教育方式,文化育人方式比较隐性,它意在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发挥育人的功能。本期话题从宏观和微觀两个角度组稿,意在让读者对“文化育人”这一概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