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爱说、会说

来源 :中国当代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l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新安小学 贵州 贵定 551300)
  人们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口语交际也不例外。交际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具体的实践,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学生才能形成得体大方的举止,应对自如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应当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过多的口语交际知识,”这一建议充分肯定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意义。所以,要改变口语交际中“水到不成渠”的现象,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是关键。那怎样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呢?新课程教材不仅在理念上强调要注重口语表达的训练,而且在教材中的许多地方都为教师留下了口语表达训练的广阔空间。
  例如第五册第五单元《盘古开天地》一文。文中写到“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轰轰的雷声……”文章的后面用省略好结尾正是留给教师留下了口语表达训练的空间,也是留给学生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点,打开学生想像的闸门,在补充课文的同时,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在训练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训练,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训练。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任务。
  学生能做到想说和敢说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 让学生“爱说”就要使练习的题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的题目不是太高深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减退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上的“静悄悄”。相反如果教师能设定一些学生普遍较感兴趣的题目,象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爱”上说话。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表面上看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把握训练的良好契机,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渲染说话气氛,让学生对说话由兴趣转变为真正的喜爱。因此,对于不同的话题,我们就要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如在进行例话训练时,最好根据教材要求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练习说话,是情境说话教学的一大特点,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扮角色表演中设身处地,想说就说,心灵获得很大的愉悦。由此而进一步地“爱”上说话。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句诗:“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远而口不逮。”在课堂教学中也会碰到一两个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他们很想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但一旦真正让他们说了,又往往会语无伦次,言不达意。因此在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之后,更要避免“心欲言而口不逮”的情况,让他们真正的“能说会道”。 说话训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儿童时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抓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低年级学生由于接触得语言有限,常常忽略话的完整性。于是,教师就应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简单句子来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话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如果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就会使说得话没有条理,缺少层次,而含糊不清。因此教师可相应教学生使用一些连接词如:先……再……后……等使他们按方位、逻辑等顺序来说话,逐步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 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寻找各种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爱说和会说,逐步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潮流的跨世纪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作文难是学生们的常谈。针对这一问题,从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总结出以:阅读激趣、生活积累、勤练多思、巧评多议的作文训练法,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兴趣;积累;厚积;方法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也是普遍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反映。提起作文教学,不少教师也感到十分头疼,于是乎,作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拦路虎,成为同仁们调侃语文教学顺口溜“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中的一怕
期刊
学校德育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于现实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期“样本”所展示的三所学校,有的遵循生活德育和体验德育的基本主张,致力构建生活体验德育模式;有的结合当地资源,立足校本实际,探索实施“君子教育”校本课程;有的坚持利用中草药文化传承培育学生的中华魂。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探索。  当前,生活德育理念和体验德育理念在中小学德育实践中越发受到重视。生活德育是指
期刊
经过持续的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间喧闹的现象减少了,孩子们在课间有序参与各种活动,欢声笑语时不时地回荡在教室和走廊里。孩子们课间生活既安全又轻松,每次当我在课间走过楼道时,心中便会再次响起《哦,十分钟》的优美旋律。  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围绕“尊重教育”理念,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扎实推动学生养成教育,育人效果显著,德育工作受到家长们的普遍好评。其中
期刊
德育也一样,所谓以美育德,就是要让孩子在欣赏道德智慧之美、人格之美、教育之美、师表之美的愉悦的价值学习中主动追求做一个高尚、高贵的人。  德育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方能提高效果。保定市竞秀区根据新形势下学生思想道德发展面临的实际情况,坚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向内狠抓德育队伍建设,向外积极寻求专业支持,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态度,全面推動区域“新德育”实践。实践证明:“新德育”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科学化、系
期刊
摘要:初中活动型法治教育是指在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时,通过对法治教育内容的整合,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实现法治内容活动化和法治活动内容化;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运用法律知识以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关键词:活动型法治教育课程;内涵;价值;路径  作者简介:王存贵,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中书记,正高级教师  “活动型学科课程
期刊
摘 要:中小学法治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基于学校法治教育现状,可以从价值意蕴、内容向度与实践路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推进和优化。价值意蕴包括全面发展价值、教育价值和法治价值,内容向度包括法治常识教育和法治意识培育,实践路径包括多元举措提升法治教育师资素养、线上线下融合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健全评价机制提升法治教育成效。  关键词:中小学;法治教育;价值意蕴;内容向度;实践路径  作者简介:汪莉
期刊
摘 要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养人和塑造人,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的表现方式不同。学校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通过教书和育人达到教育的目的。育人涵盖在教师教书的过程中,在“教”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教书和育人是不可分的。教师的育人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核心,其核心内涵包括教育信念、教学智慧和教师的自我反思。育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是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  育人能力;核心内涵;价值诉求  作者简介
期刊
怎么来认识儿童道德境界的定位呢?从社会学的观点看,从社会指令的要求看,儿童的主义、理想、信仰,的确不能像成人那样,有不能承受之重。如果从追寻“崇高”这个目标来看,定得高没什么错。第三阶段的忘我之境,正是引领儿童追寻崇高的引擎。只有在忘我的情境中,儿童的崇高感,才可能有落脚点。  情境教育,作为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它充分显示出民族文化的獨特优势,又顺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彰显着无穷的魅力。李
期刊
在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学校教育应致力于教书和育人、教学和教育的统一,使德育成为学科教学的内在价值追求,而不是学科教学的额外任务。本文以鲁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为案例,探索初中化学学科德育实施的路径和过程。  一、引领学生深度感悟化学学科的独特价值  化学学科是在分子、原子的关系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探究物质体系
期刊
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自2018年10月在中国上映以来,感动了无数观影人,口碑炸裂,虽算不上经典,但可与《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相媲美,引发人们对教育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电影聚焦于一位身患图雷特氏综合症(多发性抽动症,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会无法控制地打嗝)的女老师奈娜,虽有教育学学士、理学硕士学位,但由于身体缺陷,在面试中被18所学校拒绝。幸好她的母校圣蒂克斯在拒绝了她5次后抛来了橄榄枝,电
期刊